提起蒂姆·波顿,人们多会冠他以“鬼才”导演,哥特风格,B级片的黑色元素,以及童话温情的名号。他的电影大多带有离奇诡异,毛骨悚然的风格。蒂姆·波顿的电影风格与其幼年成长经历有关,他的童年深深影响到以后他所拍摄的多部影片。在很多部电影中,你都可以找到蒂姆·波顿童年的翻版,也是他成长的原型,孤独的小男孩。
蒂姆·波顿1958年8月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班。他家住在伯克班飞机场跑道附近,童年的他时常仰头看飞机从头顶飞过,并凝视那长长的白烟。在他12岁到16岁期间,他搬去与同在伯克班的奶奶一同生活。那之后他边学习边打工只为交付位于汽车修理站楼上的公寓费。他所居住的伯克班,在美国算一个比较边缘的郊区城市,这个地方也令童年的蒂姆·波顿感到与广阔世界的疏离。他曾经说“有意思的是,即使围绕伯克班的许多地区都发展了,伯克班却始终没怎么变。”伯克班还是《剪刀手爱德华》里那个小镇的雏形。不过伯克班虽然是个郊区城市,却拥有一个好处,它被称作好莱坞的前哨岗,诸如华纳,迪士尼,哥伦比亚,NBC等电影公司在这里都有工作室,这为蒂姆日后从事的电影行业打下了基础,同时这里的电影文化也熏陶了他的童年。1979年,他进入迪士尼电影公司,并开始为迪士尼绘制动画片手稿,迈出了他生涯的第一步。
2012年12月12日到2013年4月14日,蒂姆·波顿在韩国首尔市立美术馆举行了亚洲首个个人作品展示会,他在致辞中这样写到:“我用尽了我童年所有的时间去看有关怪兽的电影,看电视,画画,还有在当地(伯克班)墓地玩耍。”怪兽电影,填补了蒂姆失落的童年。他自己曾经这样描述过:“我从来不认为它们可怕,我愿意看一切与它们有关的电影与电视,我觉得它们是我的一部分。”有几部片子是他童年的最爱,比方《King Kong》、《Frankenstein》、《Godzilla》 以 及《Creature from the Black Lagoon》。“我认为这些怪兽是被很多人误解了,其实它们内心深处有很多人性的魅力。”对于童话,蒂姆的见解也与别人不同。“在我眼里童话与怪兽电影并没有本质的不同。童话有时候也是极端暴力,有象征性,令人不安的,有时候比怪兽电影更甚。而且他们也都是虚构的,就像《Frankenstein》一样。童话也可以有很多另类的解读,我就常喜欢用我的方式解读童话,与童话本身相比,我更喜欢童话中的理念与哲理。”怪兽电影与童话对蒂姆·波顿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从他很多作品诸如《科学怪狗》、《奇幻世界的爱丽丝》、《蝙蝠侠》均得到体现。
童年的蒂姆十分内向,可是他并不认为他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他常去看电影,玩耍还有画画。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我认为我在学校是安静的,也可以说不被察觉的。我好像是漂浮于这个世界之外。我有朋友,但我不尽力去维系友情。也许因为这个原因有时候我更多时候是自己一个人。不过虽然没有很多的朋友,这个世界上却有足够多的奇怪的电影供我来打发时间,每天接触新东西,就像与人对话一样。”有人回忆说,蒂姆·波顿的少年时代是在一种十分封闭的环境中长大的,是一个十分不合群的人。这与蒂姆本人的说法不谋而合。只是别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孤独而内向的小孩其实有着波澜壮阔的内心世界。他自己曾开玩笑说他是一个‘具有温和的破坏性’的人。温和的表象下有一颗具有破坏性的心,或许只有这样他才有大量的时间沉浸在自己的幻想当中,并塑造出日后他电影中那些前卫又怪异的事物。
有了上面这些故事,我们就不难理解蒂姆·波顿电影中屡屡出现的那些孤独的小男孩们为何如此活灵活现又深入人心。《文森特》是蒂姆·波顿80年代在迪士尼期间早期创作的作品,片中的小男孩忧郁而自闭,活在自己编造的噩梦里。这部片子的场景基本都集中在室内,光却是通过高高的小窗子斜射进来,让阴郁的效果和恐怖的气氛更加强烈。蒂姆回忆童年时期,他的房间曾经有两扇窗户可以让他望向草坪,但是,某一天父母突然不知道什么原因将窗子全部封住,只留给了他一个需要爬到桌子上才能看到外面的类似狭缝的窗口。他从未问过父母究竟封住窗户的原因,但这个背景却塑造了《文森特》。童年的这些碎片或许禁锢了这个内向的男孩的视野,却无法禁锢这个男孩的内心。
《剪刀手爱德华》是蒂姆·波顿于1990年自编自导的作品,他在迪士尼期间就已经通过手稿创造出爱德华的形象:苍白瘦削的面容,蓬乱的头发,黑色紧身的皮衣,巨大的剪刀手。片中的爱德华拥有一颗渴望关爱的心,却无法与周围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终身封闭在阴森的古堡之中,他的性格也多少带着波顿自己的特质,与周遭的格格不入让他不可避免陷入孤独,但是从他一双巧手将草坪修剪出不同的花样,给小狗和人们做的发型里,你依然可以看得出他那充满想象力的心。
《查理与巧克力工厂》摄于2005年,蒂姆·波顿的电影风格已经基本趋于成熟,而他与强尼戴普的合作也已经非常默契。这个故事的脚本在拍摄之前已经为人所熟知,但是蒂姆·波顿坚信他可以拍出不一样的感觉。这个不一样的感觉就是蒂姆·波顿尝试重新从儿童的视角去讲述这个故事。片中的小男孩与爷爷为伴,有一颗善良的心,对各种诱惑不为所动,最终克服了恐惧,赢得了继承人的位置。
经过三个时期的锤炼,蒂姆·波顿最终奠定了自己在电影界的地位,受他早期的经历以及怪兽电影与童话的影响,片中展现的丰富的想象力,为他的作品贴上了独树一帜的哥特又温情的标签。值得一提的是, 不论是片中自己造梦的小男孩,无法与正常人类相处的爱德华,纯真的查理,还是蒂姆本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故事的编织,他始终为我们奉上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
孤独是蒂姆·波顿一个独特的因素,不论是他曾经居住过的孤独的伯克班,还是他自己本身也曾经是一个孤独的小孩,他的电影里均有各种相似的体现。而事实上,不论性格外向还是内向,生活悲惨还是幸福,绝大多数人们内心同蒂姆·波顿一样,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潜在的孤独感。蒂姆电影中有些阴郁、恐怖、黑色的色彩和他那些天马行空的幻想,都是他通过电影对生活的另类解读。通过影像,他常常将人们潜意识里对孤独的恐惧加以放大和诠释,再以童话温情结尾收官。这种的强烈对比,由于人们对孤独的同情和对爱的渴求意外收获了来自全世界的共鸣,也创造了只属于蒂姆·波顿的奇情童话。
1.徐文丽:“蒂姆·波顿的童话观与他的电影童话” [J],电影评介,2011(24)
2.杨立群:“从《剪刀手爱德华》看波顿电影的艺术特质” [J],大众文艺,2011(17)3.高燕:“哥特气质下的光与色”—浅析蒂姆·波顿电影艺术风格 [J],大众文艺,2008(11)
4.Mark Salisbury.Ed.Burton On Burton.London: Faber and Faber Limited.2006.P3-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