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婧奇 朱 滢 吴冠宇
9月10日,中国三峡集团副总经理樊启祥主持召开了第35届国际水利学大会主要专题活动——三峡工程专场介绍会,并与世界水利专家交流合影。摄影/吴豪强
中国三峡集团专题研讨会上,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与会代表,接受采访的中外代表纷纷表示是慕名而来听此次专题研讨会,因为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它的综合效益发挥吸引了全球目光。来自日本、苏丹等国的代表纷纷表示,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增进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运行情况的了解。
来自WaterTechnology公司、正在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朱亚斐对记者说,他从小就听说并关注三峡工程,也算是他走上水利科技研究道路的影响因素之一。关于三峡工程的众多说法,他认为看待一件事物要兼顾其两面性,虽然确实存在珍稀鱼类保护、蓄水后泥沙淤积等难题,但是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生态补水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表明,三峡工程是对水资源的很好利用,是变水害为水利,合理配置水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当被问到对现在宏观水环境的评价时,朱亚斐表示,水是越来越珍稀的一种资源,因为人类生存离不开水、空气和土壤,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比石油更为宝贵。在现在越来越严峻的水环境形势下,有效利用水资源和遏制环境污染成了重要课题。当谈到如何理解本次水利学大会的主题“智者乐水”时,他说这是中式哲学概念和水利科技的巧妙联系,只有运用水利科技利用好水资源以造福人类,才能“乐水”,水电工程显然就是一种较好的方式。
记者采访了来自波尔图大学的教授FranciscoTaveira-Piato,他表示对“大坝”之类的讨论会很感兴趣;虽然他对三峡工程只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不深入,但他知道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想要深入了解这个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以上两点原因促使他来听介绍会。当被问到如何看待水电时,他反问,我们的生活能够离开水电吗?然后给出他的回答,虽然人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煤电等方式获得电力资源,但这种方式并不环保,不仅在发电过程中会污染空气,而且煤也是越用越少的不可再生能源,终有一日会资源枯竭。并且,水电工程的功效并不仅仅是发电,它同时还具有防洪、航运、拦沙等其他作用。教授还表示,长江是一个水资源非常丰富的河流,水电开发潜力巨大,他对于有效开发利用长江水资源充满期待。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水利工程研究所的Stamm教授告诉记者,他两年前就参观过三峡大坝,七年前在德国的一家技术研究所工作时,曾为三峡工程提供过一些咨询建议,对三峡工程有一定的了解。他对于水电工程非常关注,认为水电工程对于能源领域是非常重要的,从生态学角度来说也许是最适合生产清洁能源的方式,在欧洲,我们也需要水电,因为这是一种非常安全的电力获取方式。他又表示,因为人们想要获取水电这种清洁能源,就不可避免要建造大坝,也不可避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但令人欣喜的是人们也在建造大坝的同时,研究应对各种变化的办法和对策。因为水电工程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防洪和整个河流通航等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