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 郭成辉 王晓丽 陈志明
(1.辽宁省北镇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辽宁北镇 121300;2.辽宁省凌海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辽宁凌海 121200;3.辽宁省北镇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辽宁北镇 121300;4.辽宁省锦州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辽宁锦州 l21001)
不同的养殖模式对猪舍环境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不同,为了筛选出最佳猪舍环境的养猪模式,开展发酵床与传统水泥地面养猪模式的猪舍环境对比试验研究,本试验测定了发酵床猪舍与传统水泥地面猪舍的环境温度、地面温度和有害气体含量等指标并进行分析,为发酵床的推广提供依据。笔者等于2011年11月~2012年5月进行了本次试验。
试验在凌海市荣华养猪场进行。该场有发酵床养猪和传统水泥地面养猪两种模式。猪舍均为半封闭式,试验选取一栋发酵床猪舍作为试验组,一栋水泥地面猪舍作对照组。猪舍长60 m,宽10 m,随机选择300头15~20 kg健康无病的杜长大三元仔猪,分成2组,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每组150头,分别在发酵床猪舍和传统水泥地面猪舍的环境下进行饲养。
试验组与对照组均饲喂全价配合饲料,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各种统计数据详见表1。
2组试验猪均自由采食,自动饮水器饮水。每天早7:00、午12:00、晚17:00 记录2试验猪舍内环境温度,同时记录舍外温度,每周一测定猪舍内氨气浓度和悬浮颗粒浓度。发酵床圈舍每天将粪便散开并进行适当翻动,便于发酵。
监测数据由锦州市环保局环保监测站负责,猪场技术人员配合记录。
1.4.1 环境温度 试验从11 月末开始~第2年5月初结束,分别在2试验猪舍中央距离地面50 cm 处选择一点,悬挂温度计1支,每天早晨7:00、中午12:00、晚间17:00 记录2试验猪舍内环境温度,同时记录舍外温度,连续测量10 d。统计数据详见表2。
1.4.2 地面温度 冬季11 月份,分别在2试验猪舍仔猪经常趴卧的位置选取3个采样点,每天早晨7:00、中午12:00、晚间17:00 应用点量式数字测温仪测定猪舍地面温度,连续测量5 d。统计数据见表3。
1.4.3 NH3及CO2含量 春季4月份,在2栋试验猪舍中央距离地面30 cm处选择1点采样,每天清晨通风前后测定NH3及CO2含量。NH3含量用硫酸吸氨滴定法测定,CO2含量用氢氧化钡沉淀滴定法测定,连续测量5 d。统计数据详见表4。
在北方11 月份,舍外温度一般在0℃~-10℃左右。由表2 可以看出,冬季发酵床猪舍早晨、中午、晚间3个时段舍内温度分别比对照舍提高106.4%、82.1%、106.1%,差异极显著。说明发酵床猪舍冬季保温效果好。夏季猪舍通风较好,2个猪舍温度无显著差异。
表1 试验猪基础饲粮及营养水平
表2 冬季和夏季不同猪舍及舍外环境温度比较
表3 不同猪舍的地面温度比较
表4 不同猪舍内氨气及二氧化碳含量
猪舍地面温度是猪体趴卧在地面时直接感受到的温度。仔猪大部分时间在地面趴卧,如果冬季猪舍地面温度较适宜,就为猪维持正常的生产性能提供保障。由表3可知,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早晨、中午、晚间地面温度分别提高127.34%、63.50%、61.51%,差异极显著;并且发酵床猪舍地面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仅差2.5℃,减少了仔猪因体感温度变化大而产生的应激。
猪舍NH3及CO2含量测定结果从表4可以看出NH3含量,通风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通风后差异显著;CO2含量在通风前后均差异不显著。
本试验表明,在冬季,发酵床猪舍与传统水泥地面猪舍相比,环境温度和地面温度均极显著提高,说明发酵床猪舍在冬季保温效果很好,减少了猪体自身代谢的维持耗能。试验结果表明,肥育猪饲养到105 kg时,普通饲养需330 kg饲料,而发酵床饲养仅需230~270 kg,且生长肥育期缩短10~15 d。
本次试验结果还说明,发酵床猪舍能有效降低猪舍内氨气含量。猪舍中的NH3是由粪尿、垫草、饲料等含氮有机化合物分解产生的,猪舍空气中氨含量要求不高于20 mg/m3。一般可通过通风降低氨气含量,而寒冷的冬季,通风的同时舍内温度也降低,总体效果差。发酵床养猪可有效解决此问题。发酵床垫料中的微生物可利用粪便中的氮源,从源头上降低氮的含量,减少含氮化合物的分解,保持猪舍内氨气低排放。同时发酵床猪舍无臭味,蚊蝇少。
发酵床猪舍能有效提高舍内环境温度和地面温度,有利于北方寒冷季节猪舍的保温;并且能显著降低猪舍NH3含量,在寒冷季节通风条件差时,能有效控制猪舍的氨气排放,有利于保持猪舍小环境空气质量和减少仔猪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