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园园 叶煜婉
武汉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武汉 430014
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症状较重时多采用手术治疗,中医药在痔手术后伤口换药方面颇具特色,可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本科采用拔毒生肌散配合黄连膏纱条用于混合痔术后伤口换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2年9月—11月本院收治住院的84例混合痔手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1~30年;对照组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2~27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及体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病例均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制订的《修订痔诊治暂行标准会议纪要》[1]及《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2]进行诊断,符合混合痔手术的诊断标准,排除伴有严重心、肺、肝脏疾病、糖尿病及结核病患者,妊娠期和月经期妇女以及有严重皮肤过敏反应的患者。
1.3.1 方药组成及制作方法 拔毒生肌散:药物由冰片10 g,龙骨10 g,煅石膏15 g,红粉6 g,炉甘石10 g,血竭10 g,轻粉6 g,黄丹6 g等组成,研极细和匀,装瓶备用。黄连膏纱条:药物组成为黄连9 g,当归15 g,黄柏9 g,生地30 g,姜黄9 g,麻油360 g,黄蜡120 g等。上药用麻油文火熬至药枯,去渣滤清,加入黄蜡,收膏,纱布剪成1.5 c m×4.0 c m大小的纱布条,和适量的黄连膏一起放入特制容器中高压蒸煮消毒备用。
1.3.2 操作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常规使用抗菌止血针剂,手术后第2天开始,患者每日大便排尽后用自制痔病洗液熏洗10 min后换药。准备好无菌棉球、棉纱块、棉签、直血管钳、消毒液。治疗组将伤口清洗干净后用棉签把拔毒生肌散薄薄的弹撒于创面上,用直血管钳将黄连膏纱条紧贴于伤口创面填塞引流,无菌纱布包扎。对照组则于伤口清洗干净后用凡士林纱布条填塞后无菌纱布包扎。两组均每日换药1次,创面平齐、表皮爬行,患者无不适症状,可停止换药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疗效(治愈率与有效率)、住院天数、愈合时间、伤口水肿、坠胀疼痛及伤口分泌物情况。
1.5.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颁布的《痔诊治暂行标准》[3]制订。痊愈:症状与体征均消失;有效:症状消失,留有皮赘或内痔黏膜轻度充血,痔核变小;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改善。
1.5.2 主要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①疼痛:以VAS疼痛指数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感觉,VAS记分为0~10分,其中0分为不痛,10分为最痛。②水肿:Ⅰ度:局部轻度水肿不影响活动;Ⅱ度:局部有明显水肿,活动受限。③观察5 d内分泌物情况:Ⅰ度:分泌物量少并稀薄;Ⅱ度:分泌物量多,比较浓稠。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2.0数据包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治愈率为85.71%,有效率为14.29%;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8.57%和21.43%,两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n=42)
治疗组在术后疼痛VAS评分、分泌物的多少以及伤口水肿程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42)
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治疗主要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而术后的伤口换药是关键环节,决定着手术治疗的成败,由于其发病的特定部位和肛门的特殊生理功能,每日患者排便会污染伤口,所以混合痔手术伤口一般都采用开放处理,手术后伤口的愈合较清洁伤口更加复杂,存在着污染与修复、再污染再修复的矛盾,不仅需要保持创面的清洁,还要消除炎症反应,故伤口较痛,创面愈合迟缓、病程长、患者痛苦大,因此如何加快创面的愈合速度、减轻痛苦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键[4]。而传统中药的膏剂、散剂用于痔术后伤口的换药有悠久的历史且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混合痔术后伤口组织暗红、淋巴回流受阻、肉芽组织水肿、分泌物黄稠厚,不易剥脱,其“瘀、湿、热”症明显。黄连膏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润燥、生肌的功效,其浸入纱条后不仅起到了引流作用,而且作用持久;拔毒生肌散有化腐、提脓、拔毒、清热的功效,两药合用起到拔毒祛腐、消肿止痛、润肤生肌的作用,有很强的杀菌效果,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其祛腐作用可以使炎性组织溶解、消散,有效减少分泌物、减轻伤口疼痛及肉芽组织水肿,有很好的生肌收口作用,促进肉芽及上皮细胞的生长,加快伤口愈合。
在换药过程中需要注意:①上药前伤口务必清洗干净,特别是痔结扎部位容易潴留粪便、脓性分泌物,用湿润的脱脂棉条清洗,避免搽伤肉芽组织;②拔毒生肌散用棉签薄薄的撒一层于创面,不可以太厚刺激伤口导致疼痛,黄连膏纱条要平铺于创面,不可悬空,使伤口引流通畅,以利于分泌物的流出,防止桥型愈合;③换药动作要轻柔,最好使用直血管钳,上药顺着伤口方向,位置不可太深,避免损伤肠黏膜,选择合适宽度的纱条,防止纱条太粗崁于伤口导致坠胀疼痛不适;④如发生伤口红肿、瘙痒等反应则立即停药,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即可恢复。
拔毒生肌散配合黄连膏纱条用于混合痔手术后伤口换药可以明显缩短住院天数和愈合时间,减轻伤口水肿和坠胀疼痛,减少分泌物,无明显毒副作用,用于痔术后换药,其疗效明显优于凡士林纱条换药。
[1]杨新庆,王振军.修订痔诊治暂行标准会议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698-699.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3.
[3]喻德洪,杨新庆,黄莚庭.重新认识提高痔的治疗水平[J].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2):890-891.
[4]李春生,邹占全.九华膏加减在肛瘘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J].医药导报,2008,27(7):795-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