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吕宁 郭炳坚
杂交的新品种鲍鱼
杂交的新品种鲍鱼
鲍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由于鲍鱼天然产量很少,所以价格昂贵。目前,很多产鲍的国家都在发展人工养殖,我国也不例外。当前,国内养殖鲍病害严重,鲍苗难培育,养殖成鲍生长缓慢,存活力低下,而种质退化、养殖生态环境恶化和养殖技术不当等是造成以上危害的关键因素。
为了攻克难关,“鲍种质改良优化及生态养殖工程技术示范”项目应运而生。2010年7月开始至2013年8月,福建友兴水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集美大学、泉州市水产技术站历时三年,上下求索,建立了一套鲍生态化育苗工程技术模式,提出了鲍规模化健康培育生产的技术工艺,找到了解决鲍种质退化、养殖生态环境恶化和养殖技术不当的“金钥匙”。
据福建友兴水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炳坚介绍,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三个层面。
首先是采取多种方式确保鲍种质的改良优化。如采用异地的雌雄鲍强化培育作为亲鲍;挑选品种特征明显、遗传性状好、体质肥壮、个体大、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健壮的2~3龄性腺成熟的成鲍作为亲鲍以改良和优化其种质,在温和条件下催产获得精卵;采用流水孵化,选取浮上层的幼虫投放育苗池中培育等等。
其次是开展生态化育苗,规模化生产。采用“光照-微藻-鲍-微生态制剂的复合系统为基础的模式,改善稚、幼鲍生长和发育;并采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抑制病原体生长,改善了育苗生态环境,提高了鲍的抗病免疫力,从而提高鲍苗存活率。
最后就是通过举办培训班,示范和推广研究成果。3年来共举办“鲍种质改良优化及生态化规模育苗养殖技术”培训班8期,为广东沿海和福建福州、漳州、泉州等地的250余位渔民介绍和讲解有关鲍的健康养殖技术问题,并建立了一个面积达10000平方米、年产1500个生态健康鲍苗的示范实验区,有力地带动了当地鲍养殖业的发展。
3年来,该项目通过异地鲍种杂交等方法,共培育出优质鲍苗7000多万个,从幼虫到商品苗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平均成活率比原来提高了70%;通过创新细胞工程育种方式,培育出一种新的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三倍体鲍鱼品种,公司培育的300多万个三倍体鲍苗早已抢购一空, 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下一步将继续推进该品种鲍鱼的规模化养殖;另外,该项目研究还申报了鲍参混养生态养殖、三倍体鲍苗培育等国家发明专利三项。看来,鲍鱼养殖还有很深的学问在里面呢!
在实验室做鲍鱼基因检测
专家组验收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