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桂东三台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2013-11-20 02:42:42陈建军夏本安
湖南林业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属数温带植物区系

陈建军, 夏本安

(1.桂东县林业局, 湖南 桂东 423500; 2.湖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湖南 长沙 410007)

湖南桂东三台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陈建军1, 夏本安2

(1.桂东县林业局, 湖南 桂东 423500; 2.湖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湖南 长沙 410007)

采用线路调查、样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省桂东县三台山种子植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台山共有维管束植物183科、688属、1307种,其中种子植物162科、656属、1233种,占湖南全省种子植物种数的19.81%。除栽培或逸生植物外,该地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49科585属1095种。野生种子植物中科有10个分布型,属有14个分布型,种有14个分布型,分布型组成较复杂;除世界广布型(1分布型)外,热带成分(2~7型)科、属、种占总科、属、种数的比例分别是44.96%、41.71%、23.38%;温带成分(8~14型)科、属、种的比例分别为25.50%、47.51%、39.90%;中国特有分布型(15分布型)大部分可归类为温带性质;种子植物区系中有10个中国特有属和373种中国特有种,这些属和种与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联系广泛;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特点,其中华南特有分布植物,尤其南岭山地特有分布的植物种类较多。

三台山;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三台山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城南侧,因其上中下三台而得名。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风景秀丽,资源特色显著,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前景。目前,三台山已成立省级森林公园,森林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三台山植物资源,我们对其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

1 研究区概况

三台山位于湖南省东南边境,属特殊的中山地貌,地势较高,最高海拔1519.9m,最低海拔881.0m,相对高差738.9m[1]。该地处于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5.8℃,年降雨量1648mm,年雨日多达187d,雾日达200d以上[1]。

2 研究方法

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2],于2011年3月、6月、8月、11月,共进行4次野外调查。从山脚沿溪沟、山谷往山顶,于东坡、南坡、西南坡、北坡各设置调查样线1条,共4条,线路总长度23240m。同时,设置样地34个,其中600m2的乔木样地18个,25 m2的灌木样地10个,4m2的草本样地4个、1m2的草本样地2个。采集各调查线路中植物的花、果标本,用数码相机拍摄植物照片,对比较常见的植物,直接记录物种中文名称;调查记录样地内的全部植物种类及其生境。结合野外植物记名和参考《湖南种子植物总览》[3]、《湖南树木志》[4]、《湖南植物志》[5]等相关资料的记载,对采集的植物标本、拍摄的植物照片进行科学、系统的鉴定,最后整理和编写三台山维管束植物名录。名录中裸子植物按郑万钧系统排列,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系统排列。种子植物科、属、种及中国特有种的分布区类型,参照有关统计方法[6]确定。

3 结果与分析

3.1科、属、种的组成

三台山共有维管束植物183科,688属,1307种,其中:蕨类植物有21科,32属,84种;种子植物162科,656属,1223种(见表1)。

表1 三台山种子植物组成表Tab.1 ThecompositionofseedplantsinSantaishan类群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科数属数种数科数属数种数科数属数种数三台山213284718241556381199湖南[3]4610635110337321014146100中国[6]6323126001141237333314328356占湖南(%)45.6530.1923.9370.0054.5532.8873.8145.1219.66占中国(%)33.3313.853.2363.6443.9010.1346.5520.304.23

根据三台山种子植物各科所含种的数量,将该地的183科划分为5个等级:一级指含40种及以上的科;二级为含30~39种的科;三级为含20~29种的科;四级为含10~19种的科,五级为3~9种的科,六级为1~2种的科[7]。各科所含属、种的情况详见表2。由表2可知,含40种及以上的科有3科,共有207种,占总种数的16.93%,包括蔷薇科、菊科、禾本科。这3个科均为世界广泛分布的大科,所含种类数量多。含30~39种的科有2科,共69种;含20~29种的科有8科,共183种;含10~19种的科有23科,共314种。这些科中的种是三台山地区植物的主要构成种类,这3类科的分布区均较广泛,有的从热带分布到亚热带,有的从亚热带分布到温带,如伞形科、大戟科、毛茛科、葡萄科等,这些科丰富了该地的植物区系成分,说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含3~9种的科有67科,共有355种,占总科数的41.36%,占总种数的29.03%。可见,该类科所占的比例较大。如锦葵科、旋花科、忍冬科、紫草科等。这些科的分布型一般丰富多样,也说明了该地植物的丰富性。含1~2种的科有59科,占总科数的36.42%,共95种,占总种数的7.77%。这类科在该地区分布的种数较少,但是许多科的物种为珍贵或稀有植物,如银杏科、钟萼木科、大血藤科等;有的科为热带性科,科内仅个别种分布在此区,如藤黄科、山龙眼科、桃金娘科等;有的科本来就是少种科,如马桑科、古柯科。少种科丰富了三台山地区植物的多样性,并且在植物区系科的分布上具有重大意义。

表2 三台山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统计表Tab.2 Statisticsoffamily,genusandspeciesofseedplantsinSantaishan科名属/种科名属/种银杏科 (Ginkgoaceae)1/1紫葳科 (Bignoniaceae)2/3川续断科 (Dipsacaceae)1/1金粟兰科 (Chloranthaceae)2/3金鱼藻科 (Ceratophyllaceae)1/1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2/3列当科 (Orobanchaceae)1/1黄杨科 (Buxaceae)2/3胡麻科 (Pedaliaceae)1/1楝科 (Meliaceae)2/3芭蕉科 (Musaceae)1/1漆树科 (Anacardiaceae)2/4

续表2 三台山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统计表ContinuedTab.2 Statisticsoffamily,genusandspeciesofseedplantsinSantaishan科名属/种科名属/种大血藤科 (Sargentodoxaceae)1/1景天科 (Crassulaceae)2/4粟米草科 (Molluginaceae)1/1杨柳科 (Salicaceae)2/4落葵科 (Basellaceae)1/1五味子科 (Schisandraceae)2/5紫茉莉科 (Nyctaginaceae)1/1杜英科 (Elaeocarpaceae)2/6山龙眼科 (Proteaceae)1/1清风藤科 (Sabiaceae)2/6马桑科 (Coriariaceae)1/1安息香科 (Styracaceae)2/7仙人掌科 (Cactaceae)1/1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3/3桃金娘科 (Myrtaceae)1/1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3/3藤黄科 (Guttiferae)1/1千屈菜科 (Lythraceae)3/4古柯科 (Erythroxylaceae)1/1柳叶菜科 (Onagraceae)3/4鼠刺科 (Escalloniaceae)1/1椴树科 (Tiliaceae)3/4红豆杉科 (Taxaceae)1/1夹竹桃科 (Apocynaceae)3/5杜仲科 (Eucommiaceae)1/1姜科 (Zingiberaceae)3/5悬铃木科 (Platanaceae)1/1瑞香科 (Thymelaeaceae)3/5大麻科 (Cannabidaceae)1/1木通科 (Lardizabalaceae)3/6铁青树科 (Olacaceae)1/1龙胆科 (Gentianaceae)3/7伯乐树科 (Bretschneideraceae)1/1报春花科 (Primulaceae)3/8桤叶树科 (Clethraceae)1/2胡桃科 (Juglandaceae)4/4菟丝子科 (Cuscutaceae)1/2杉科 (Taxodiaceae)4/4狸藻科 (Lentibulariaceae)1/2萝藦科 (Asclepiadaceae)4/5泽泻科 (Alismataceae)1/2山茱萸科 (Cornaceae)4/6眼子菜科 (Potamogetonaceae)1/2石蒜科 (Amaryllidaceae)5/7谷精草科 (Eriocaulaceae)1/2紫金牛科 (Myrsinaceae)4/7美人蕉科 (Cannaceae)1/2鸭跖草科 (Commelinaceae)4/7延龄草科 (Trilliaceae)1/2榆科 (Ulmaceae)4/7灯心草科 (Juncaceae)1/2松科 (Pinaceae)4/9胡椒科 (Piperaceae)1/2苋科 (Amarantaceae)4/10商陆科 (Phytolaccaceae)1/2木犀科 (Oleaceae)4/11酢酱草科 (Oxalidaceae)1/2木兰科 (Magnoliaceae)4/12安石榴科 (Punicaceae)1/2杜鹃花科 (Ericaceae)4/13三尖杉科 (Cephalotaxaceae)1/2卫矛科 (Celastraceae)4/15虎皮楠科 (Daphniphyllaceae)1/2桑科 (Moraceae)4/16腊梅科 (Calycanthaceae)1/2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5/5含羞草科 (Mimosaceae)1/2柏科 (Cupressaceae)5/5旌节花科 (Stachyuraceae)1/2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5/5桑寄生科 (Loranthaceae)1/2藜科 (Chenopodiaceae)5/6八角科 (Illiciaceae)1/2防已科 (Menispermaceae)5/7无患子科 (Sapindaceae)1/2旋花科 (Convolvulaceae)5/8八角枫科 (Alangiaceae)1/3小檗科 (Berberidaceae)5/8车前草科 (Plantaginaceae)1/3茄科 (Solanaceae)5/10菝葜科 (Smilacaceae)1/3葡萄科 (Vitaceae)5/14紫堇科 (Fumariaceae)1/3忍冬科 (Caprifoliaceae)5/16海桐花科 (Pittosporaceae)1/3壳斗科 (Fagaceae)5/28秋海棠科 (Begoniaceae)1/3桔梗科 (Campanulaceae)6/6葱科 (Alliaceae)1/4爵床科 (Acanthaceae)6/6远志科 (Polygalaceae)1/4紫草科 (Boraginaceae)6/7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1/4苏木科 (Caesalpiniaceae)6/8越桔科 (Vacciniaceae)1/5锦葵科 (Malvaceae)6/9柿树科 (Ebenaceae)1/5绣球花科 (Hydrangeaceae)6/9

续表2 三台山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统计表ContinuedTab.2 Statisticsoffamily,genusandspeciesofseedplantsinSantaishan科名属/种科名属/种凤仙花科 (Balsaminaceae)1/5鼠李科 (Rhamnaceae)6/13金丝桃科 (Hypericaceae)1/5蓼科 (Polygonaceae)6/19薯蓣科 (Dioscoreaceae)1/6樟科 (Lauraceae)6/23猕猴桃科 (Actinidiaceae)1/6野牡丹科 (Melastomaceae)7/11槭树科 (Aceraceae)1/7荨麻科 (Urticaceae)7/11堇菜科 (Violaceae)1/9毛茛科 (Ranunculaceae)7/20冬青科 (Aquifoliaceae)1/9马鞭草科 (Verbenaceae)7/20山矾科 (Symplocaceae)1/13山茶科 (Theaceae)7/27蓝果树科 (Nyssaceae)2/2天南星科 (Araceae)8/10雨久花科 (Pontederiaceae)2/2十字花科 (Brassicaceae)8/13鸢尾科 (Iridaceae)2/2芸香科 (Rutaceae)8/15棕榈科 (Palmaceae)2/2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9/9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2/2葫芦科 (Cucurbitaceae)9/12三白草科 (Saururaceae)2/2五加科 (Araliaceae)9/15罂粟科 (Papaveraceae)2/2莎草科 (Cyperaceae)10/17马齿苋科 (Portulacaceae)2/2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10/20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ae)2/2大戟科 (Euphorbiaceae)10/20大风子科 (Flacourtiaceae)2/2百合科 (Liliaceae)11/14罗汉松科 (Podocarpaceae)2/2兰科 (Orchidaceae)11/18梧桐科 (Sterculiaceae)2/2伞形科 (Umbelliferae)12/16桦木科 (Betulaceae)2/2唇形科 (Labiatae)15/25榛科 (Corylaceae)2/2茜草科 (Rubiaceae)20/31苦木科 (Simarubaceae)2/2蝶形花科 (Papilionaceae)20/38马钱科 (Loganiaceae)2/3蔷薇科 (Rosaceae)24/61败酱科 (Valerianaceae)2/3禾本科 (Poaceae)44/69半边莲科 (Lobeliaceae)2/3菊科 (Compositae)50/770

3.2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型

除栽培或逸生植物外,三台山共有野生种子植物(即土著植物)149科585属1095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9属11种,被子植物144科576属1084种。以下以野生植物为对象进行分析。

根据《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8]及《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的修订》[9]将三台山种子植物149科分为10个分布型 (见表3)。

由表3可知,三台山种子植物的科中世界广布型44科,占总科的29.53%。世界广布型中的禾本科、莎草科、菊科、蝶形花科、蔷微科、蓼科、毛茛科、唇形科、伞形科等均是一些世界广布性的大科或较大科;世界广布型中的另一类群是以水生植物为主的科,水生植物的地域性不是很强,但是一般分布较广泛,这些科在三台山的植物中种类数量并不多,常见者如金鱼藻科、狸藻科、泽泻科等。世界广布型科未能体现植物的地域性特点,对植物区系的分析意义不大,但是它们的存在却丰富了该地的植物种类。热带性分布科(即2~7型)共有67科,占总科数的44.97%。其中泛热带分布型有49科,占总科数的32.89%。泛热带分布型在热带性分布型中所占的比例最高,除了樟科、山茶科、含羞草科等科的植物可形成该地森林群落的优势种外,其它科的植物大多数为林下灌木层、草本层或层间层的构建植物,如葫芦科、大戟科、卫矛科、漆树科、紫金牛科、山矾科、萝摩科、爵床科、薯蓣科等。热带性分布型中所占比例较高的是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型,共有10科,占总科数的6.71%,如木通科、杜英科、冬青科、五加科、安息香科、苦苣苔科、马鞭草科等。其他热带分布型的科所占比重均较小,如旧世界热带分布型仅2科(海桐花科和八角枫科)、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型仅3科(交让木科、马钱科和姜科),热带亚洲分布型仅3科(大血藤科、钟萼木科与清风藤科)。温带性分布型(8~14型)共有38科,占总科数的25.50%。其中北温带分布型最多,有28科,占总科数的18.79%。北温带分布型是该地森林中最重要的建群植物,如松科、杉科、柏科、红豆杉科等植物可形成针叶林,槭树科、桦木科、榛科、山茱萸科、金缕梅科等科的植物是形成中山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构建种。温带性分布型中,东亚及北美间断分布型共有6科,占总科数的4.03%,分别是木兰科、八角科、五味子科、三白草科、鼠刺科和蓝果树科。其他温带性分布型的科均较少,例如,旧世界温带分布型1科,即川续断科;东亚分布型有3科,即三尖杉科、猕猴桃科和旌节花科。

表3 三台山种子植物分布型统计表Tab.3 Thearea-typeofseedplantsinSantaishan编号分布型科级属级种级科数百分比属数百分比种数百分比1世界分布4429.53539.06292.652泛热带分布4932.899315.90232.10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106.71325.4760.554旧世界热带分布21.34325.4770.64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州分布32.01183.08181.64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152.56121.107热带亚洲分布32.01549.2319017.358北温带分布2818.799816.7512811.699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64.03467.86100.9110旧世界温带分布10.67335.64322.9211温带亚洲分布——40.68454.1112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50.8510.0913中亚分布——————14东亚分布484.38 14SH中国-喜马拉雅32.019215.73 — — 14SJ中国-日本17315.8015中国特有分布——101.7137334.06合计1491005851001095100

从科的分布型来看,三台山以热带性分布型(即2~7型)的科占优势(共67科),温带性分布型(即8~14型)的科较少(共38科);从科的区系分析,热带分布型与温带分布型的科数比为6∶4,热带性成分略多于温带性成分,说明该地是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

3.3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型

“属”是划分植物区系的地区标志或依据,较科的分析更能反映植物地理分布的规律性。根据《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10],三台山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型有14个(见表3)。

从表3可见,14个属的分布型中,世界分布型有53属。在植物区系的分析中,世界分布型意义不大,一般不作分析。这类常见的属有毛茛(Ranunculus)、碎米荠(Cardamine)、堇菜(Viola)、远志(Polygala)、蓼(Polygonum)、悬钩子(Rubus)等属。2~7分布型的属为热带性分布型属,共244属,占总属数的41.71%。其中属数最多者为泛热带分布型,有93属,占总属数的15.90%,常见的有合萌(Aeschynomene)、胡椒(Piper)、大戟(Euphorbia)、天胡荽(Hydrocotyle)、厚皮香(Ternstroemia)、乌桕(Sapium)、冬青(Ilex)、山矾(Symplocos)等属;属数排第二位的为热带亚洲分布型,有54属,占总属数的9.23%,常见的有木莲(Manglietia)、含笑(Michelia)、山胡椒(Lindera)、润楠(Machilus)、山茶(Camellia)等属;属数排第三位的为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型,有32属,占总属数的5.47%,常见的有木姜子(Litsea)、楠木(Phoebe)、柃(Eurya)、猴欢喜(Sloanea)、雀梅藤(Sageretia)等属;并列第三位的为旧世界热带分布型,有32属,占总属数的5.47%,常见的有青牛胆(Tinospora)、海桐花(Pittosporum)、扁担杆(Grewia)、野桐(Mallotus)、楼梯草(Elatostema)、杜茎山(Maesa)等属;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州分布型与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型,分别有18属和15属,较其他热带性分布型,数量相对较少。8~14分布型为温带性分布型属,共278属,占总属数的47.52%。温带性分布型中北温带分布型最多,有98属,占总属数的16.75%,该类型是温带性分布的主体之一,常见的有松(Pinus)、红豆杉(Taxus)、小檗(Berberis)、虎耳草(Saxifraga)、椴树(Tilia)、花楸(Sorbus)、绣线菊(Spiraea)、栎(Quercus)、榆(Ulmus)、槭(Acer)等属;东亚分布型有92属,属数排第二位,占总属数的15.73%,常见的有三尖杉(Cephalotaxus)、木通(Akebia)、猕猴桃(Actinidia)、钻地枫(Schizophragma)、红果树(Stranvaesia)、蜡瓣花(Corylopsis)、青荚叶(Helwingia)、兔儿风(Ainsliaea)等属;东亚与北美间断分布型有46属,属数排第三位,占总属数的7.86%,常见的有木兰(Magnolia)、八角(Illicium)、石楠(Photinia)、胡枝子(Lespedeza)、枫香(Liquidambar)、栲(Castanopsis)、石栎(Lithocarpus)等属;旧世界温带分布型有33属,属数排第四位,占总属数的5.64%,常见的有瑞香(Daphne)、梨(Pyrus)、水芹(Oenanthe)、女贞(Ligustrum)、川续断(Dipsacus)、天名精(Carpesium)、沙参(Adenophora)等属;其它分布型属数均较少,其中温带亚洲分布型共4属、地中海与西亚至中亚分布型共5属,没有中亚分布型,这说明该地植物属的区系与这些分布区并无多大的关系。15分布型为中国特有分布型,该分布型是指以中国整体的自然植物区为中心而分布界限不越出国境很远的属。中国特有分布型共有10属,占总属数的1.71%,包括杉木(Cunninghamia)、大血藤(Sargentodoxa)、血水草(Eomecon)、银鹊树(Tapiscia)、通脱木(Tetrapanax)、石笔木(Tutcheria)、伯乐树(Bretschneidera) 、紫菊(Notoseris)、箬竹(Indocalamus)和慈竹(Neosinocalamus)等属。中国特有分布型属中大部分可归类为温带性质。

从上述属的分布型统计分析来看,热带性分布(即2~7型)共有244属,占总属数的41.71%,温带性分布(即8~14型)共有278属,占总属数的47.52%,可以看出温带性分布略多于热带性分布。该处温带性成分较多的原因是,三台山属中山山地,年平均温度只有15.8℃,雨雾天气持续较长,气候温凉湿润,很适宜温带性植物的生长。

3.4种子植物种的分布型

从表3可以看出,三台山种子植物种的主要分布型是15、14、7和8分布型,这4类分布型共有864种植物,占植物总种数的78.90%。其中中国特有分布型的种数最多,共373种,占总种数的34.06%。这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植物起源古老,气候复杂多样,由此繁衍并生长了大量的中国特有植物[11]。种数较多的是东亚分布型,共有221种,占总种数的20.18%。该类型是指从喜马拉雅地区分布至我国华中、华东地区,或至日本、朝鲜、俄罗斯,部分分布到菲律宾的植物。三台山位于湖南省的东南部,处于我国中部向东部的过渡地带,大区域上,隶属于东亚植物的大区[12]。种数排第三位的是热带亚洲分布型,共有190种,占总种数的17.35%。该分布型是指从我国华南和西南南部分布到南亚各国的植物。三台山位于湖南与江西两省交界处,地处华南植物区的北缘,气候温暖且较为湿润,华南至南亚分布的植物较多。但是由于其山地气候较为复杂,整体地势较高,夏凉冬寒,四季雨量充沛,所以北温带分布植物较多,共有128种,占总种数的11.69%。

表4 三台山中国特有分布型统计表[4]Tab.4 Chinaspecialarea-typeofseedplantsinSantaishan编号分布型种数百分比总计15-1中国广布51.3415-2江南分布9926.5415-3华东分布82.1415-4华东—华中分布318.3115-5华东—华中—华南分布4612.33华东分布小计15215-6华东—华中—西南分布318.3115-7华东—华南分布225.9015-8华东—华南—西南分布143.7515-9华中分布133.4915-10华中—华南分布112.95华中分布小计6315-11华中—华南—西南分布215.6315-12华中—西南分布184.8315-13华南分布287.51华南分布小计2815-14西南分布20.5415-15东北—华中—西南分布20.54西南分布小计2615-16华北—华中—西南分布225.90小计373100

根据植物本身的自然分布区以及该地的地理位置,将三台山373种中国特有分布型植物再划分为16个分布类型(见表4)。从上表4可以看出,我国特有分布型中,以江南分布型的种数最多,共99种,占中国特有种的26.54%。江南分布型种是指主要分布于秦岭或长江以南的华中、华东、华南、西南等地的中国特有种[11]。华东分布型有152种、华中分布型有190种、华南分布型有153种、西南分布型有89种。可见,华东、华中、华南分布型的植物种类均较多,而且种数较接近,这说明该地属于华东、华中和华南植物区的过渡地带。在153种华南分布型植物中,华南地区特有分布型植物共有28种,占中国特有分布型总种数的7.51%。三台山属于湘南南岭山地北坡的罗霄山山地植被小区,植物区系基本为华南区的北缘[13],因此,该地的华南特有,尤其是南岭山地特有的植物种类分布较多。

4 结论与讨论

(1) 植物种类丰富。三台山共有维管束植物183科,688属,1307种,其中种子植物162科,656属,1223种,占湖南全省种子植物种数(约6173种)的19.81%。除栽培或逸生植物外,该地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49科585属1095种,植物资源较为丰富。野生种子植物中科有10个分布型,属有14个分布型,种有14个分布型,分布型组成较复杂;除世界广布型(1分布型)外,热带成分(2~7型)科、属、种占总科、属、种数的比例分别是44.96%、41.71%、23.38%;温带成分(8~14型)科、属、种的比例分别为25.50%、47.51%、39.90%;中国特有分布型(15分布型)大部分可归类为温带性质;种子植物区系中有10个中国特有属和373种中国特有种,这些属和种与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联系广泛。

(2) 地理成分多样,植物区系的过渡性质显著。三台山位于湖南与江西两省交界处,处于华南植物区的北缘,气候温暖且湿润,是华东植物区系、华中植物区系与华南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属于华东植物区、华中植物区和华南植物区的过渡地带[16]。这三类型植物均较丰富,说明了该地地理成分多样,植物区系组成成分的复杂,具有较强的亚热带性质,体现出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性质,过渡现象明显。

[1] 湖南省桂东县志编纂委员会.桂东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9.

[2] 旷建军,等.南岳衡山种子植物区系地理分析——南岳衡山植物区系研究(二)[J].湖南林业科技,2012,39(2):12-20.

[3] 祁承经,喻勋林.湖南种子植物总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 祁承经,林亲众.湖南树木志[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 湖南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湖南植物志(第2卷)[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136.

[6] 李锡文.中国植物区系的统计分析[J].云南植物研究,1996,18(4):363-384.

[7] 戴振华,杨文.湖南临武西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10,28(6):702-710.

[8] 吴征镒.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J].云南植物研究,2003,25(3):245-257.

[9] 吴征镒.《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的修订[J].2003,25(5):535-539.

[10]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增刊Ⅳ),1-39.

[11] 应俊生,张志松.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12] 祁承经,等.湖南植被[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3] 陈涛,张宏达.南岭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植物区系地理亲缘与区划[J].广西植物,1995,15(2)131-138.

[14] 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1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5] 于永福.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出台[J].植物杂志,1999(5):3-11.

[16] 祁承经,等.华中植物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5(增刊Ⅶ):55-92.

(文字编校:唐效蓉)

ThefloraofseedplantsinGuidongSantaishanofHunan

CHEN Jianjun1, XIA Benan2

(1.Forestry Bureau of Guidong County, Guidong 423500, China; 2.Institute of Hunan Forestry Survey and Design, Changsha 410007, China)

Based on the field and plot investigation combined with consulting relevant documents, the flora of seed plants in Guidong Santaishan of Hunan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83 families, 688 genera and 1 307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of which seed plant were 162 families, 656 genera and 1 233 species in Santaishan, accounted for 19.81% of the total species of seed plant in Hunan. Except for cultivated plant or escape plant, there were 149 families, 585 genera and 1 095 species of wild seed plant. The composition of distribution type of wild seed plant was relatively complex that the family with 10 distribution types, the genera with 14 distribution types and the species with 14 distribution types. Except for widespread elements, the families, genera and species of tropical elements accounted for 44.96%, 41.71% and 23.38% in total families, genera and species respectively, and the families, genera and species of temperate elements were 25.50%, 47.51% and 39.90% respectively. The most of China special distribution type belonged to the temperate zone property. In the flora of seed plants, there were 10 China special genera and 373 China special species, which had a large connection with the areas of East-China, Central China and South-China. The flora of seed plants ha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ransition from central subtropical to south subtropical, and there were a large number of South-China special plant species, especially the Nanlingshandi special plant species.

Santaishan; seed plant; flora

2013-03-11

2013-05-14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005DKA21003-02-13)

Q 948.5

A

1003-5710(2013)03-0048-07

10. 3969/j. issn. 1003-5710. 2013. 03. 012

猜你喜欢
属数温带植物区系
安溪县野生木质藤本植物资源调查
第31期 参考答案
Facts of Yellowstone
云南省红河县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耕作与栽培(2020年3期)2020-09-18 09:13:00
湖南河洑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花卉(2020年12期)2020-01-09 07:12:52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揭示云南被子植物区系形成原因
上海植物区系新资料
生态脆弱的温带地区草原生态移民分析——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
藏东南高山草甸植物区系初步探究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区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