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华 杨鲁华 刘同刚 张 蕾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山东 滨州 256603)
肝硬化系由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反复刺激导致肝脏发生弥漫性损害的消化系统病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1〕。研究表明,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在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本文旨在观察老年肝硬化患者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诊治的老年肝硬化患者38例作为老年组,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60~73〔平均(67.9±7.8)〕岁;Child-Pugh分级:A级18例,B级12例,C级8例;12例伴腹腔积液,26例不伴腹腔积液。选取同期在我院诊治的40例中青年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5~53〔平均(37.9±7.8)〕岁;Child-Pugh分级:A级23例,B级11例,C级6例;10例伴腹腔积液,30例不伴腹腔积液。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老年人群40例作为正常组,无心、肺及肝、肾等疾病,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62~75〔平均(68.9±7.8)〕岁。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均经临床体征、B超和实验室相关检查确诊。各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受试者均检测血清IL-6、IL-8及TNF水平。均采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送检,其中血清IL-6、IL-8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由上海森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血清TNF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由北方免疫试剂研究所提供),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
2.1 三组受试者血清IL-6、IL-8及TNF水平比较 老年组及中青年组,无论有无腔积液IL-6、IL-8及TN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老年组虽高于中青年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三组受试者血清IL-6、IL-8及TNF水平比较(s)
表1 三组受试者血清IL-6、IL-8及TNF水平比较(s)
组别 n IL-6(pg/ml)IL-8(pg/ml)TNF(ng/ml)12 24.68±3.56 33.56±4.56 2.23±0.46不伴腹腔积液 26 19.78±3.45 25.78±4.65 1.89±0.35中青年组 伴腹腔积液 10 22.45±3.23 31.34±4.23 2.09±0.34不伴腹腔积液 30 17.67±3.45 23.56±5.34 1.78±0.45正常组老年组 伴腹腔积液- 40 6.98±3.09 14.56±4.34 0.89±0.23
2.2 老年组及中青年组患者血清IL-6、IL-8及TNF相关性分析 老年组及中青年组患者血清IL-6与TNF呈正相关(r=0.45,P <0.05),IL-8与 TNF呈正相关(r=0.51,P <0.05)。见表2。
表2 老年组及中青年组患者血清IL-6、IL-8及TNF水平比较(s)
表2 老年组及中青年组患者血清IL-6、IL-8及TNF水平比较(s)
组别 n IL-6(pg/ml)IL-8(pg/ml)TNF(ng/ml)38 22.68±4.56 31.56±5.56 2.03±0.46中青年组老年组40 20.45±3.63 30.04±3.23 1.89±0.44
肝硬化患者不仅表现为肝细胞及肝功能损害,而且机体免疫功能也发生明显改变,表现为机体多种血清因子水平发生改变〔3〕。这些血清因子水平变化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疾病发展及转归的考察因子之一〔4〕。老年肝硬化患者由于其机体各功能退化,其血清因子的改变也呈现着其特有的规律〔5〕。
IL-6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刺激因子,可由体内多种细胞产生〔6〕,在机体正常情况下对免疫应答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血清水平升高时可引起免疫病理损伤〔7〕。现代病理学研究证实,IL-6可刺激肝细胞分泌增生胶原,刺激储脂细胞增生并合成胶原蛋白、多糖等,刺激肝细胞、储脂细胞等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引起这些细胞因子的成纤维作用〔8〕,还可促进巨球蛋白表达,对胶原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终促使肝纤维化的形成〔9〕。肝硬化时血清IL-6升高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①肝病时肠腔内细菌过度生长,内毒素产生增加,Kuffer细胞功能处理高饱和状态,对内毒清除能力降低,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而内毒素可通过一系列的细胞内信号传导系统诱导体内IL-4、肿瘤坏死因子及其他免疫复合物的产生〔10〕,而这些因子均是IL-6的诱生剂。②肝硬化时肝细胞功能严重受损,使得血清IL-6廓清作用减弱〔11〕。③体外试验证实,HBcAg可诱生乙肝患者非骨髓血中的单核造血干细胞(PBMC)产生IL-6〔12〕。因此,肝炎病毒可能是引起患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6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IL-8与IL-6同样作为一种炎症反应性介质,也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另外,IL-8还是一种炎症趋化因子,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向肝脏炎症部位趋集黏附,从而使肝脏进一步损伤〔13〕。由此可见,肝硬化患者血清IL-6及IL-8的水平不仅反映了患者肝脏炎性状态,而且也反映了肝脏损伤程度。
TNF是一种由内毒素激活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迄今为止,其在各类细胞因子中抗肿瘤和抗炎症作用最强〔14〕。TNF具有双重生物学作用,一方面是机体免疫防御的重要介质;另一方面可以参与机体的免疫性损伤,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受肝炎病毒的侵袭,机体防御能力下降,反射性刺激机体产生比正常水平更多的TNF。机体在免疫应答时,大量的免疫复合物产生并释放,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和释放TNF。肝硬化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使T、B细胞大量增殖,免疫球蛋白大量合成,致使机体细胞因子调节紊乱,T细胞正常免疫功能无法发挥〔15〕。
综上所述,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IL-6、IL-8与TNF水平反映肝脏炎症反应及肝损伤程度,对于了解老年肝硬化患者病情及观察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王 鑫,赵新辉,高香翠,等.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IL-2、IL-6、IL-8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规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4349-50.
2 袁晟光,农卡特,廖维甲,等.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后IL-6/STAT3信号通路的变化〔J〕.重庆医学,2011;40(22):2188-90,封2.
3 袁晟光,温江涛,吕 军,等.IL-6和PIAS3与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后肝再生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1;40(14):1373-5.
4 李 刚,陈金春,付荣权,等.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对IL-1β、IL-6、IL-8、TNF-α 的影响〔J〕. 海峡药学,2012;24(6):73-5.
5 Pellicelli AM,Barbaro G,Puoti C,et al.Plasma cytokines and porto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waiting fo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J〕.Angiology,2010;61(8):802-6.
6 De Oca-Arjona,Marquez MM,Soto M,et al.Bacterial translocation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with HCV cirrhosis:implication in hemodynamic alterations and mortality〔J〕.JAIDS,2011;56(5):420-7.
7 赵志国,李建辉,冯 军,等.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IL-6、IL-8、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5):3551-2.
8 梁 坚,吴康英,周 宇,等.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水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临床意义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19(5):278-80.
9 李 晨,邢少军,段学章,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频率及血清IL-1β、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15(3):244-6.
10 孙世杰,李绍军,孙孚波,等.肝硬化患者左右半肝纤维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2;29(7):1386-7.
11 项 立,胡卫东,龙子义,等.谷氨酰胺对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2):223-300.
12 Kalambokis GN,Mouzaki A,Rodi M,et al.Rifaximin improves thrombocytopenia in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cirrhosis in association with reduction of endotoxaemia〔J〕.Liver Intern,2012;32(3):467-75.
13 Kalambokis GN,Mouzaki A,Rodi M,et al.Serum interleukin 6 levels and cirrhosis-associ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J〕.Angiology,2011;62(4):344-5.
14 张 莉,浦俭斌,王晓春,等.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TNF-α和IL-6检测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11;51(8):93-5.
15 冯飞燕,周 卓.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IL-6、IL-8和PRL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25(2):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