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阳
海军总医院 医学工程科,北京 100048
急救医学是一门多专业的综合科学,是处理和研究各种急性病变和急性创伤的一门新专业,是给健康危机者提供全面、紧急和便捷的医疗服务,以避免死亡和伤残的发生,在短时间内,对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意外灾伤和疾病,所采取的一种紧急救护措施的科学。它不处理伤病的全过程,而是把重点放在处理伤病急救阶段,其内容主要是:心、肺、脑的复苏,循环功能引起的休克,急性创伤,多器官功能的衰竭,急性中毒等。救护车作为院前处理的急救设备是急救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救护车国家QC/T457-1999的专业标准和北京地区实际情况[1],救护车按用途分为下列5种类型:
(1)救护指挥车。具有现场指挥功能的救护车,用于大型灾害、事故的现场急救指挥工作。
(2)运送救护车。拥有一般的急救医疗设备和药品,能对现场或运送过程中的伤病人员进行救治。
(3)急救(监护型)救护车。拥有急救复苏抢救设备和必备药品,能在现场或运送途中对危重伤病人员进行抢救。
(4)卫生防疫救护车。拥有卫生防疫专业急救设备,能够对现场疫情进行紧急处理。
(5)血液运送救护车。拥有运送血液专业设备,能够按照有关要求为医疗卫生机构运送血液[2]。
图1 医疗舱构造
目前尚在运营中的救护车绝大多数由各类面包车改装形成。进口底盘一般采用奔驰324凌特面包车和VITO7座商务车及部分丰田车等;国产底盘一般采用全顺、依维柯、金杯、丰田海狮车等。
卫生部对于救护车的箱体空间有着严格的要求:保证足够的空间放置担架车和座椅及医生抢救病人,除卫生防疫救护车和学业运送救护车需要配备相应的专业设备外,其余救护车一般配有诊箱、供氧系统、担架、心电监护除颤仪、输液导轨或吊瓶架,照明灯等。
救护车箱底多采用各种板材、玻璃钢、ABS吸塑材料(丙烯腈(A)、丁二烯(B)和苯乙烯(S)等单体的共聚物)铺装。铺装的方式相对雷同,根据箱底平面的大小尺寸,简单裁剪并固定于救护车底盘,与箱壁呈直角连接。
救护车每天都承担转运病人的艰巨任务,为防止交叉感染和疫情的扩散,对医疗舱内的清洁消毒有着严格的规范和严谨的操作流程:对于空气和物品表面,一般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对于医疗舱箱底的地面一般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由于救护车抢救病员的特殊性,在转运的过程中往往会导致医疗舱箱底的地面被病员的分泌物、血迹、呕吐物等污染,这就要求在消毒前进行彻底的清洁,需用吸湿材料现行除去可见污染物,再由流动水冲洗,此过程则会直接导致污物留存于箱底和内壁衔接处的缝隙中,如果箱底选用板材铺装的话,则会有更多的污物残留,久之便会滋生细菌,严重影响洗消质量,增加病员院前感染的可能性。鉴于此,急需对箱底的铺装进行改良和重新设计。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硬件设施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相应加大了对应急体系的投入和建设,医疗机构对购买和拥有救护车的质量要求也有了质的飞跃,无论从底盘性能、使用功能、还是后部医疗舱的空间、急救设备的配备、舒适度等都有了巨大的提升。国内各改装厂也纷纷引进国外先进的急救理念和改装技术,推出了多款不同功能、用途的不同档次的救护车。但对于救护车车体自身而言,抗菌、防潮,减少无谓的院前感染,满足卫生学监测标准是其首要目标。
3.3.1 设计原理
箱底选用可塑材料一体成型,完全避免了缝接的存在,在清理地表污物时,可直接使用流水冲刷,彻底清洁。U型底的长宽根据不同车型的轴距,一般为3200 mm×1730 mm和2800 mm×1650 mm,U型高度考虑到冲洗时水流的喷溅,应≥300 mm,见图2。 救护车箱底采用U型整体铺装设计在最大程度保证清洁干燥的同时,由于它是直接固定于保温隔音和防撞层之上,极大增强了救护车的整体隔热、防寒、降噪性能,使得医疗舱的整体内环境的舒适度大大提升。车内温度的恒定和相对安静的空间,益于降低和缓解病人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为急救营造良好的氛围。
3.3.2 材料选配
传统的板材铺装存在多块拼接,接缝过多,易残留病菌,不易清理、清洗和消毒等多方弊病,正逐步由玻璃钢、ABS吸塑材料所取代,两种材质的优劣对比,见表1。
表1 ABS吸塑材质与玻璃钢材质的优劣对比表
综上所述,ABS吸塑材料无论是在理化特征还是在环保评估方面都优于玻璃钢材质,且价格低廉,适于作为救护车箱底铺装材料。
由于救护车箱底的U型铺装是由安全环保的材料一次塑形,它表面光滑、抗腐蚀且无锐边角,在仔细清除表面灰尘和污染物后,可接流水直接冲洗,做到不留死角,方便快捷。极大地缩短了清理时间,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为患者争取了更多的抢救时间,减少了感染几率,保证和增加了救护车的运转频率,极大提高院前急救的整体水平和有效出诊率。
2012年2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的《北京市救护车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今后将对救护车配置实行总量控制制度。院前急救用车配置[3],将综合考虑北京地区人口状况和医疗救护服务需求等因素,依据最短急救半径、最快反应时间的原则,按照每3万人口配置1辆院前急救车(此前的标准是每5万人口配置1辆院前急救车);此外,新办法还要求民营医院将和公立医院一样,按照床位标准配置救护车;强调救护车须严格报废制度,对于行驶里程达50万km或使用年限达8年的救护车必须报废,
加之由于救护车辆需要周转、维修等,实际需要配备的救护车数量往往要多于规划标准。因此,今后若干年内,救护车的绝对数量将迅速攀升,对救护车的改装要求也将随之不断提高[4-7],具备抗菌防潮和优良理化性质的安全环保材料作为医疗舱箱底整体U型铺装,乃至整个医疗舱内壁及储物柜、药品柜、洗手池、氧气瓶柜的整体塑形必将成为救护车主流改装趋势。
[1]京卫医字[2012]280号,北京市救护车管理办法[S].
[2]熊钰忠,张萍,陈自力.平战急救用多功能生命支持车的研制[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3):96-97.
[3]郝江,汪新民,江岩,等.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0):955-956.
[4]柯蕾,高世明.急诊/急救专业学科建设与医疗模式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6,(3):204-205.
[5]吴太虎,宋振兴,王宇晓,等.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担架系统[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2):13-15.
[6]林晶.救护车的规范化管理[J].临床医药实践,2010,(4):251-252.
[7]孙景工,牛福,高振海,等.基于磁流变隔振技术的某型越野救护车乘卧舒适性试验与分析[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9, (6):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