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晔,王宁,封雪菲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近年来,国内外对女性健康越来越重视,我院承担了两癌筛查的社会任务[1],此次活动中,我们科室承担了乳腺检查拍片的重要任务,在普查活动中对我院购置的Planmed-Sophie钼靶X线机的使用条件进行了总结,为今后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我院在两癌筛查中采用Planmed-Sophie 钼靶X线机、柯达乳腺专用IP板、柯达CR850影像处理系统,使影像数字化[2]。
对852名检查者应用调整后的钼靶乳腺X线机的自动曝光控制(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AEC),使之达到乳腺CR摄影的要求[3],使AEC的曝光量适合IP板的感光度,目的是在安全的病人剂量前提下获得高质量的乳腺图像,保证不同厚度乳腺的感光度不变,使每个厚度的平均腺体剂量,要达到下列要求[4],见表1。
表1 不同厚度乳腺的平均腺体剂量标准
为得到优质的乳腺X线图像,保证诊断质量,我们做了以下3方面工作:
(1)调节AEC,每一个厚度对应相应的kV值和靶物质/滤过,使之符合下表要求(欧盟协议),见表2。
(2)调节AEC,使每一个厚度的平均腺体剂量(Average Glandular Dose,AGD)不得超过限定值,这就要在X线剂量计的控制下,计算出目标的mAs[5]。
表2 典型能谱
(3)优化AEC使之在临床操作期间达到目标的AGD。进行此项工作必须由CR厂商工程师和钼靶乳腺X线机厂家工程师一起进行。
经过调整AEC后的钼靶乳腺X线机,其X线的输出获得一个新的输出曲线。在对影像图像质量调整进行过程中,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1)当压迫器指示某一个厚度值时,曝光后都会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kV值、靶物质和滤过材料,从而保证X线在相应厚度的合适穿透力,见表3。
表3 实际剂量
(2)每一个厚度都对应一个mAs,使mAs值随厚度成线性输出。
(3)在感光度方面,适合当前IP板感光条件。最终结果是不管乳腺厚度如何,还是腺体的组成如何,到达IP板的曝光量是一个恒定的常数,从而保证稳定的CR乳腺图像质量,降低被检者的受线剂量[6-7]。
近年来我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以每年大于3%的速度上升,其增长率已超过西方国家,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在诸多检查方法中,钼靶X线检查仍是唯一的乳腺癌普查方法,是发现早期乳腺癌,尤其是发现临床上不明显的乳腺癌最简便有效的首选方法[8]。所以要有一个高质量影像,才能满足临床需要,同时还要降低患者的受线剂量。在乳腺CR数字化读取系统质量控制中所使用的IP板必须是提供乳腺专用的IP板,扫描器、乳腺工作站、胶片及打印机系统测试等都专用配套[9]。而X线曝光量的控制在乳腺CR数字化读取系统质量控制中尤为重要,它与病人的AGD和CR的乳腺图像质量密切相关。我们对800人次应用调整后的钼靶乳腺X机的AEC,使之达到乳腺CR摄影的质量要求,与调整前比较,降低了被检者的受线剂量,同时获得了较高的钼靶乳腺CR的图像质量[10-11]。另外应该提出的是钨靶(W-Rh)不能用于照乳腺CR,因为钨靶产生的X射线穿透力强,对软组织分辨率差,乳腺的腺体和其微细结构不能清楚显示,容易将早期乳腺病变穿透造成漏诊,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期[12]。
综上所述,应用AEC使之适应乳腺CR摄影的要求,也就是使AEC的曝光量适合IP板的感光度,其结果是应用调试后的钼靶X线乳腺机的AEC,降低了被检者的受线剂量,保证了稳定的钼靶乳腺CR的图像质量。
[1]N perry,M Broeders,C de wolf,et al.European guidelines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and diagnosis[M].Fourth Edition,Luxembourg: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2006.
[2]祁吉,高野正雄.计算机X线摄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3.
[3]余厚军.X线数字摄影(成像)技术原理与应用之-间接数字化摄影[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7):620-622.
[4]胡军武.医学数字成像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6.
[5]燕树林.乳腺X线摄影与质量控制[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42-284.
[6]曹厚德.应当重视乳腺X线摄影的质量[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2):149.
[7]朱宏.数字化X线摄影影像质量要求和测试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9):105-106,112.
[8]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09-221.
[9]陈燕.IP板因素对CR乳腺图像质量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1):56-58
[10]牛俊容,刘海涛,张永.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的质量管理和控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4,13(1):235-238.
[11]董海斌,刘锴.数字X线摄影技术现状[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5):49-51.
[12]王凯,韩杰,刘晶.CR影像伪影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1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