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自治区商务和口岸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3-11-19 05:34:58李万忠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自治区建设发展

文/李万忠

党的十八大对商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自治区商务厅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围绕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积极寻求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加强商务和口岸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大力提升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促进消费持续增长。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建立流通引导生产、促进消费增长长效机制和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流通网络,推动流通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市场主体培育工程。按照引进外生主体、扶持限上主体、培育小微主体、注重特色主体的路子,充分发挥非公经济的主体作用,培育一批运营市场化、分布网络化、服务便捷化、主体多元化的骨干型商贸流通企业。

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呼和浩特、包头、赤峰、乌兰察布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项目建设,争取将巴彦淖尔、通辽、呼伦贝尔纳入国家农产品现代流通试点范围。继续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水平,加强信息化改造工作。加快报废车回收拆解、二手车交易市场升级改造和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

新型业态培育工程。积极引导和鼓励家电、餐饮、百货、医药等行业开展连锁经营,支持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综合效益。以呼和浩特、包头、通辽、赤峰、乌兰察布为重点,围绕煤炭、装备制造、建材、绒毛等大宗商品,加快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建设。

便民消费体系建设工程。深入实施大众化早餐工程,支持承办企业建设主食加工配送中心、推进固定门店式标准化网点改造,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经营规范、卫生达标、价格合理的早餐供应服务体系,为广大居民提供“方便、安全、实惠”的早餐服务。有效整合各类家政服务资源,打造覆盖全区的家政服务平台,培育家政龙头企业和中小特色家政服务企业。加快社区商业设施建设,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

放心体系建设工程。加强对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监测分析,完善商品应急预案和地方储备体系,切实增强市场应急调控能力,增强调控的预见性。加快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项目建设和屠宰企业升级改造步伐,开发屠宰企业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屠宰监管工作平台。强化对成品油、典当、拍卖、租赁、旧货、药品等特殊行业监管。

——优化外经贸发展方式,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更加积极的开发开放带动战略,坚持立足周边,依托口岸,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外贸、外资、外经、口岸联动的新机制,建成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

推进进出口基地建设。依托自治区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推进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优势特色产品等带动作用较强的出口基地和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充分利用进口资源,在巴彦淖尔、阿拉善、满洲里、二连浩特等有条件的地区,建设进口资源落地加工基地,提升资源进口附加值。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在进一步巩固俄蒙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市场,重点开发中东、中亚、南美、非洲、中东欧等市场容量大、具有深度开发潜力的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继续加大对企业参加涉外展会的支持力度,有重点地组织区内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览会,拓展国际市场。根据我区出口商品、国际市场结构特点,鼓励我区外贸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及分拨中心。加快建设沿边口岸地区内外贸相结合的商品市场,提升边境贸易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发挥我区比较优势,承接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移,加快包头加工贸易承接地建设,争取将鄂尔多斯、通辽、乌兰察布纳入国家加工贸易转移承接地。要深入挖掘呼和浩特、包头和满洲里、二连浩特等重点口岸地区潜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

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围绕我区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明确引资重点产业、重点区域,不断充实和调整招商引资项目库,加大项目策划、包装、推介力度。切实抓好香港经贸活动周签约项目的落实,加大调度力度,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在继续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有序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积极支持已具备一定条件的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晋级工作。

实施“走出去”和“向北开放”战略。继续深化对俄对蒙合作,从单纯开发俄蒙矿产资源向积极参与农林牧开发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商贸物流和房地产开发等全面推进,从单纯的项目合作向园区建设拓展,从经贸合作向文化、旅游等全方位合作提升。充分利用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建设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新机遇,积极与俄罗斯、蒙古国磋商,有效整合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等园区资源,探索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促进沿边地区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全面提升口岸综合功能。

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长远的眼光,进一步挖掘口岸资源,切实将内蒙古自治区口岸建设成为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扩大与俄蒙、东亚和欧洲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突出抓好四个重点:

制定发展规划。从国家对外开放的大局和自治区发展的需要出发,参考俄蒙国家战略、口岸发展规划和资源、产业布局等相关情况,科学制定口岸发展总体规划,通盘考虑口岸规模、布局和辐射重点,最大程度地发挥口岸资源的作用。要尽快完善自治区口岸建设、口岸园区产业发展和口岸交通集输能力建设三个专项规划,研究制定全区口岸经济(包括空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和全区电子口岸发展专项规划。

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口岸建设。用足用活国家、自治区、口岸转移支付等各类支持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从自治区对外开放的大局和实际需要出发,加大对开放条件好、发展潜力大、能够与俄蒙有效衔接的口岸的能力建设和综合配套建设。继续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扩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鼓励和支持口岸所在盟市、旗县,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和查验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吸引企业参与口岸建设,优化口岸发展环境。

提高通关效率。围绕信息共享、简化手续、降低成本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对电子口岸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口岸通关信息化水平,提高通关效率,营造开放、便捷、安全、高效的通关环境。按照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率先在货运量上千万吨和客运量上百万人次的满洲里、二连浩特、策克和甘其毛都建立电子口岸,然后在条件成熟的其他口岸逐步推开。同时,要继续加强与自治区各联检联运部门、与俄罗斯和蒙古国地方口岸管理部门的沟通和联系,提升口岸通关服务水平。

发展口岸经济。抓住国家进一步推进沿边开放战略的有利机遇,切实加强对毗邻国家发展战略、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研究,围绕发展进出口加工业,统筹考虑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功能配套,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进一步明确各口岸功能定位,从实际出发,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沿边经济带。在口岸城镇建设面向俄蒙市场的特色商品集散中心,鼓励企业在俄蒙建设产品展示中心、批发市场和营销网络,扶持企业在口岸地区发展加工业,提高进口、出口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法律、咨询、培训等服务业,把口岸建设成为功能齐全、产业配套、服务完善的综合性经济区域。

猜你喜欢
自治区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伙伴(2019年7期)2019-08-13 06:40:49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