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广义
(吉林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体育事业要时刻抓住民生,推动体育发展向关注普通民众、服务基层、缩小地区差别、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区健身文化服务体系方向转轨[1]。随着“十二五”期间《全民健身计划条例》、《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进一步实施,群众体育得到较大发展,截止到2012年吉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已经达到14 566人。但受吉林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影响,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与社区体育发展仍存在较多问题。因此,研究新形势下吉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的问题,对推动“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全民健身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指导员数量与总需求不匹配。
截止到2012年6月,吉林省共有各级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14 566名,其中国家级205名、一级2 165名、二级6 364名、三级5 832名,按吉林省全省2 700万人口计算,全省平均每1 000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是0.54名。国家体育总局2011年4月7日下发的53号文件《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规划(2011—2015年》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达到100万以上,城市达到每1 000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农村达到每2 000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全国每1 000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0.72人[2]。从数据来看,吉林省距离全国平均水平仍有0.18人的较大差距。
2)各地指导员数量比不合理。
从表1可见,长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有8 549人按长春市2010年人口767万计算,每1 000人平均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为 1.11人;其次是白山(人口 130万)0.93人、延边(人口227万)0.48人、松原(人口288万)0.35人、白城(203万)0.26人、吉林(人口441万)0.26人、辽源(118万)0.24人;而通化(人口233万)0.21人、长白山(人口15万)0.11人、四平(人口339万)0.09人。可见,吉林省3个不同发展层次的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人均数量差别较大,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
表1 吉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分布及等级现状表1)
3)城乡指导员数量比值严重失衡。
由表2可见,吉林省各地市城乡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差别很大,长春、辽源、延边、长白山4市城乡数量比达到10.0以上,最高是辽源市达到21.2,即每20名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才有1名农村指导员;其他市地比值也在3.0以上,只有松原市的是2.2。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是,城市1 000人1名指导员,农村2 000人1名指导员,即城乡数量比2.0,全省平均城乡数量比值是7.0,可见吉林省城乡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比远大于国家规划要求。吉林省又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约1 400万,占全省总人口数52%,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是1 811人,如果按农村总人口作为基数比较,每2 000名农村人口只有社会体育指导员0.26人,与“十二五国家规划”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吉林省城乡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存在明显不平衡,与需求不匹配现象。
表2 吉林省城乡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城乡分布现状
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要优化。国家级、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比例有较大提高,分别达到3%、10%;经常从事指导工作的比例从60%提高到70%,文化和年龄结构有所改善;地区和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2]。从表1可见,目前吉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205人,一级2 165人,两级别数量占指导员总数量的1.45%、15.16%;另据调查,吉林省经常从事指导工作的社会会体育指导员比例不到50%。通过与国家要求的比例比较,吉林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偏少,优质指导资源不足,同时指导率也偏低,不能满足各阶层健身人群的日益增长的实际需要,存在优质资源供需不和谐现象[3-4]。
从表1可见,吉林省高级、一级、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等级比例为 1︰11︰31;长春、吉林、四平、通化、辽源、松原、白城、延边、白山等级比例分别为 1︰12︰45、1︰7︰22、1︰3︰5、0︰1:1、1︰6︰7、1︰9︰17、1︰9︰14、1︰7︰22、1︰12︰32,可以看出吉林省各地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比例达不到国家的要求,各地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各级别数量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吉林省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5人,其中城市200人,占97.6%,农村5人,只占2.4%;全省10个地市州中有7个没有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 165人,其中城市1 883人,占87.0%,农村282人,只占13.0%;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 364人,其中城市5 604人,占88.1%,农村760人,只占11.9%;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是5 832人,其中城市5 068人,占95.9%,农村764人,只占13.1%。一级、二级、三级指导员是负责农村社区体育指导工作的普及型人才,数量同样明显低于城市数量。由此可见,吉林省城乡社会体育指导员质量差别过大,存在明显的城乡不配套,与农村社区体育发展需求不和谐。
2012年吉林省国民生产总值(GDP)11 937.82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22位,经济规模处于中下游水平。经济是基础,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决定地区社会、文化、体育事业发展速度。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投入,由于经济总体规模不高,保发展的各项建设事业投资比重又较多,由此投向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上的资金毕竟有限,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受到制约。而另一方面,2012年真实标志人民生活水平的人均 GDP吉林省有了突破性提高,达到4.3万元,位列较靠前,处于全国第11位,标志着吉林省国民对文化健身等服务事业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因此,一方面要从民生的高度逐步满足社区体育发展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规模;另一方面还要使有效的资金保重点建设,推进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加快发展是核心问题,是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发展条件最好,所以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最多、指导效果高、群众体育开展良好;吉林、松原、白山、辽源以及延边自治州是吉林省经济、文化、交通以及人文环境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较多、指导效果较好、群众体育开展也较好;而通化、白城及长白山管区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属于经济、文化、交通欠发达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与管理机构不够完善,所以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较少、效率较低、群众体育开展欠佳。由此可见,全省各地区不同经济、政治、文化、交通、社会环境等因素导致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发展不平衡,出现不同层次,制约全省均衡发展。这说明各地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发展工作要克服各种不利条件,进一步加快发展,以尽快缩小地区间差距。
据吉林省统计局2011年数据,全省农业产值是1 214.8亿元,占全省GDP的12.1%。但是,吉林省全省农村人口占一半,无论农村的经济总量还是发展速度与城市都存在巨大差距。另外农村的教育、交通、文化、信息等各项事业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因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的直接原因,农村的社区体育工作乃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工作明显落后于城市,无论是指导员的总体数量的提高还是质量的提升,城乡发展存在巨大差距。城乡发展存在的剪刀差,严重制约城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合理的协调的发展。
吉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情况是:总体数量偏少,各地市数量差异较大,城乡比例不合理,总体上难以满足不断扩大的社区健身人群的要求。同时吉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各等级比例也不协调,吉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各等级比例为 1︰11︰31︰28。从等级结构来看,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较低,即高级别指导员偏少,三级基数较小,这种人才结构将会影响整个队伍知识能力的完善和发展,同时也说明吉林省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级别的晋升工作以及升级培训发展工作重视不够。另外,根据吉林省体育总会提供的数据,吉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大专以上学历的数是5 333人,占总数的63.4%,本科以上3 250人占总人数的 35.9%,本科以上高学历指导员比例较低,高学历偏少,本科学历的具有体育专业背景的不到 5%,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健身人群的高质量辅导的需要。同时吉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在 45岁以上的有8 215人,占总人数的56.4%,比例较大,由于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本身偏少、劳动强度较大、年龄偏大,体能精力难以支撑庞大的健身人群的需求。
1)强化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
吉林省社区体育发展工作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明显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的影响,出现城乡两极分化现象,这与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是不符的。根据转型时期农村实际情况,制定农村社区体育发展与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策略是当务之急,也是尽快缩小城乡地区间差距,构建和谐小康社会所需[5]。针对农村经济、社区文化特点,改革培训课程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和培训方法,以往都是基层派学员到相应的体育院校培养,现在可以组织相应培训专家教师走向基层、走向村镇,直接深入基层社区,仿效“三下乡”活动的形式,组织“体育文化”下乡,了解社区健身条件以及居民的实际需要,进行现场培训指导,这样可以使培训更有针对性,避免培训内容与实践不接轨。
2)创新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
首先,要扩大各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调动各方力量,积极争取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宣传、组织等工作;争取各地体育大专院校以及各种形式的体育协会、体育社团的支持,加大培训力度;可以大规模集中培训,也可以小范围、单项目多点式的训练;另外还要加强各地市间横向联系,先进地区带动后进地区,为后进地区培训更多指导员。其次,要重视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益。各地区要加强培训的力度,调适各级别指导员数量比例的不和谐,既要做好中等级别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普及工作,又要抓好高级别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级别晋升和业务提高工作,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不同阶层的不同需求。
3)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建设上,要不断加快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双轨发展的步伐,理顺利益关系,稳定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全面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发挥社团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以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形式的体育文化需求。另外,要充分发挥体育院校大学生的作用,以社区体育活动场所作为实习基地,通过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素质高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为构建和谐社区发挥作用[5-6]。
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社区体育的和谐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解决发展中的“瓶颈”就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在争取体育专职部门的资金支持基础上,向社会筹集资金,包括争取体育彩票公益金,开展体育经营活动,提供体育有偿服务、拉赞助等形式获得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私营业主以及各种社会团体的支持,具体的合作也可以引入俱乐部经营机制,扶持发展相关健身产业,带动社区体育的硬件(体育场地设备等)、软件(锻炼方法、人文环境、组织形式、活动形式等)的建设。从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体育的造血功能,为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社区体育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7]。
“十八大”提出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精神文化极大丰富而且还是环境建设优美的富裕文明的现代社会。其中心就是关注民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当前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提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文化活动圈,作为基层群众体育工作部门首要任务是要完善文体组织机构,设专门的社区体育管理人员以及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机构,加强组织建设,主动与文化体制改革接轨,不断加强和完善体育管理,分析各阶层民众的不同需求,积极盘活现有体育资源条件,创造公益福利健身、付费健身、社团俱乐部活动等多种社区体育活动的形式,打造不同形式的健身文化活动圈,初步形成满足体育民生需求的“健身文化服务体系”。
[1] 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0.
[2]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 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规划(2011—2015年)实施指导手册[S].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3] 宋丽维. 和谐社会导向的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研究[J]. 山东体育科技,2008,30(2):13-15.
[4] 王慧文,黄晓灵. 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J]. 科教导刊,2011(1):219.
[5] 赵灵峰.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发展路径[J].体育学刊,2010,17(3):29-32.
[6] 李相如,刘国永. 关于我国两种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比较研究——兼论构建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体系的设想[J]. 体育科学,2005,25(3):78-80.
[7] 骆媛,张力.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