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琦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邯郸056000)
1.1.1 世界简况
目前,全球蛋鸡存栏超过62亿只,有壳蛋产量(包括种蛋)达到6 500万吨。亚洲鸡蛋产量占全球的61%,全球前四位的鸡蛋生产国分别为中国、美国、印度和日本,排在第五位的是墨西哥,俄罗斯降至第六位。美国前60户饲养1.6亿只,占总存栏量的61%,疫病较少发生,养殖户利润可观。
1.1.2 禽蛋消费情况
有壳蛋出口量不足全球产量的2%。欧洲大约占全球三分之二的贸易量,而亚洲仅占全球贸易量的23%。在亚洲,有壳蛋出口量排在前三位的国家分别为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
目前,德国是全球最大的鸡蛋进口国,荷兰和法国、捷克也逐渐成为鸡蛋进口大国。
美国保持液态蛋出口优势。其次是荷兰、法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进口液态蛋主要是德国、比利时、法国和日本。
蛋粉最大的出口国是美国,第二大出口国是印度,其次为欧洲的法国、荷兰、德国和比利时。最大的蛋粉进口国是丹麦,其次是德国、日本、英国、荷兰和俄联邦。
1.1.3 我国水平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蛋鸡养殖国,我国蛋鸡年存栏常量在14~15亿只(雏鸡、后备鸡、在产鸡),居世界第一位,年产蛋量占世界总量的41%,居世界第一位。尤其是2011年禽蛋产量高达2775万吨,中国人均禽蛋占有量超过20千克,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蛋鸡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东北等粮食主产区,其中鸡蛋产量排在前6位的省份是河南、山东、河北、辽宁、江苏和四川。近年来,由于密集养殖区鸡蛋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禽流感发病严重、运输费用增加、沿海地区进口饲料便宜、养鸡设施的改善等影响,北方许多地方存栏量在迅速减少,如河北同比减少了30%以上;过去靠调进鸡蛋的地区,由于养殖技术的解决和鸡蛋价格贵的原因致使养殖量大幅增加,如广东、广西等地区。
1.1.4 目前现状
从2010年的6月开始至2011年11月份,整个蛋鸡养殖行情持续走高,鸡蛋价格一度出现历史最高价,并且这样的好行情的持续时间长达1年半。蛋鸡养殖过程中长期持续的高利润,立即引起了2011年我国蛋鸡养殖数量的快速增加。在2011年,我国各个省份,正在筹建的和已经投产的十几万只、几十万只的现代化蛋鸡场逐渐增多,甚至上百万只和几百万只的现代化蛋鸡场也逐渐出现。2010年下半年和整个2011年,蛋价持续高涨,各大中型养鸡场的盈利能力都很高,导致原有鸡场扩容。
2011年的赚钱效应除了刺激行业内的企业扩大规模外,也又促进了其他受宏观调控影响的企业投资进入,联想、网易等知名企业纷纷加入到养殖业,正大集团等企业扩大蛋鸡饲养量,峪口、华裕、晓明、北农大等种禽企业也不甘落后,种鸡规模扩大了40%甚至翻番。新进入的大企业,都是大手笔,起步百万只,形成大象和羊群争抢的局面。
其次是价格的下行。2012年开始我国蛋鸡养殖业又一次进入了相对过剩的时期,数量的增加势必拉动价格的下行,这是经济规律。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在雏鸡价格最高时接鸡的户往往会赔钱,而捡便宜雏鸡的往往挣大钱。
成本的升高。饲料、水电价、运输费用,人工、设备投资的折旧成本在上升。
受粮食资源紧张的影响,加之中国主要蛋白原料鱼粉、豆粕80%受制于人,饲料成本必将高位运行。
疫病防治困难。起步阶段中国不尊重养殖科学的发展,此时正在经受越来越严重的惩罚。疫病防控越来越难,不断出现的变异使免疫次数一再增加,防护成本也逐年增加。新的垂直传播疾病和传染病也不断出现,2011年又出现了以腺胃炎为特征性症状的垂直传播疾病,局部造成较大的损失。兽医专家对病还有分歧,有认为是饲料中的某些物质造成的,些认为是呼肠孤病毒引起的,没有有效治疗方法。
1.1.5 专家定位
目前,我国蛋鸡养殖的规模仍是以一万只以下存栏占80%;大规模、超大规模不会是我国蛋鸡发展的主导方向。蛋鸡饲养周期长,资金周转回报不快,业外金融资本的进入不会踊跃。就盈利规模、方式、时间和消费、运输、存储、加工等来说,我国蛋鸡场以一万只至三万只存栏规模最具竞争力。大场、超大场会出现,甚至百万规模饲养场会有,但这只是前卫牵引型,不会形成垄断。符合中国国情的是一至三万只规模。
中国养鸡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散户要被淘汰的原因:原因之一是利润被瓜分,导致没有利润:小户从进鸡开始,经纪人每只要瓜分0.2元,整个饲养周期每只蛋鸡使用浓缩料17.5千克左右,经销商每吨利润200元,被瓜分3.50元,整个周期每只蛋鸡产蛋15千克计算,按每箱22.5千克差价1.50元,被经纪人瓜分1.00元,淘汰鸡淘汰每只又被瓜分0.2元,兽药每个周期按每只鸡5元算,经销商利润30%,瓜分1.50元,疫苗每只鸡0.5元,经销商利润30%,瓜分0.15元,合计每只鸡收入相差6.55元;这只是说饲养水平一致的情况下。
1.2.1 2011年肉鸡生产概况
世界鸡肉产量达到8000万吨。中国肉鸡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约100亿只,产量是1320万吨,占总肉类的比重约17%,人均年消费大约10千克。河北省存栏3.6亿只。
1.2.2 面临的形势
从有利的条件来看,中国的肉鸡生产仍有较大的空间。据美国FAPRI公司预测,到2018年,全球肉鸡产量将接近8000万吨,今后每年的增长速度仍然是2%,中国可能会比全球更高一些,达到2.5%。
第一,动物疫病威胁依然存在。
第二,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领跑生产成本价格上涨,从全球养殖成本来看,我国养殖成本仅次于欧洲,位居世界第二,高出阿根廷85%,高出美国20%。
第三,药残超标现象严重,产品质量安全堪忧,对肉鸡业也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第四,养殖污染治理不到位,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第五,产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仍然较低,美国最大肉鸡生产企业年屠宰鸡超过20亿只,而我国最大的大概只有1亿只,美国前10位肉鸡生产企业生产了全国72.3%的肉鸡,而我国前10位生产12%左右,差距非常明显。
1.2.3 对策
1.2.3.1 建立标准化、健康养殖新模式。现在处于“低成本扩张—鸡舍条件差—鸡容易得病生产性能低—产量不够—再低成本扩张”的恶性循环状态。
要在场址布局、鸡舍建设、饲养设施配备、良种选择、生物安全体系、粪污处理等方面实行标准化生产。
1.2.3.2 加快肉鸡业生产集约化、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美国最大肉鸡生产企业年屠宰鸡超过20亿只,而我国最大的企业大概生产1亿只,美国前10位肉鸡生产企业生产了全国72.3%的肉鸡,而我国前10位企业生产差不多12%,差距非常明显。实行公司+农户、公司一体化经营。
1.2.3.3 重视商品肉鸡生产,提高肉鸡生产性能。在规模上或劳动效率上,我国人均饲养商品肉鸡很难超过11000只,而国外每人每天可饲养肉鸡12万只。
我国肉鸡性能无论增重速度、成活率,还是饲料转化效率与美国有较大的差距。如果能达到欧、美国家的生产水平,在现有的规模上,我国产肉量将至少增加15%,饲料消耗减少10%以上。
1.2.3.4 走深度加工和品牌经营之路,肉鸡深加工每进一步,产品价值就增加约20%~40%。
品牌经营是我国肉鸡行业要取得突破的必经之路。在食品安全质量凸现的今天,品牌战略昭示了生产企业技术水平和素质水平的提升,也是企业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结合的体现,好的品牌不仅在规范市场中起到了良好的效应,而且会大力拉动产品消费。
消费市场呈现追求品质的多元化趋势,从求量到求质的转变(蛋壳、蛋白、蛋黄;口味安全、功能);小蛋、草鸡蛋、无药残绿色蛋、特殊营养的功能蛋成为趋势。高品质鸡蛋形成各自市场份额,挤占普通蛋的市场份额。蛋品加工比例逐渐提高。
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环境控制自动化,机械化、生态化。把自己融入先进公司的大舰队去分享胜利。
产蛋率提高一个百分点,每只鸡每个周期多产蛋3个,多收入1元。死淘率减少一个百分点,折合到每只鸡上又是1元。每天每只鸡耗料减少3克,每年节约1千克,又是2.6元。
从场址选择到养殖设备无不体现出高效率和高生物安全。自动加料系统能减少手工加料时抖动的浪费,估计每只鸡要超过2千克;自动清粪装置减轻了劳动强度,每人管理的鸡数从5千增加到1万,减少了人工成本;鸡舍环控设施保障了空气新鲜和温度的保持,使鸡的性能充分发挥。
尊重科学、加强管理、差异化经营就能在困境中走出自己的金光大道。
2.5.1 正确的观念
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决策,而后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往往导致鸡场老板决策失误的原因,是由于一些养殖观念上存在误区。
误区1没有经营观念,盲目跟风、投机
对行业现状和发展不了解;对未来市场不分析、不预测;对自己优势不利用;对自己劣势不规避;缺乏小规模大经营的时代发展意识,人云亦云,跟风使舵。走不出现今周而复始的市场泥潭。
误区2没有品牌观念,没考虑品牌战略
小农意识不能摆脱;没有把自己的养殖纳入企业化经营理念;没有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意识;对自己所做的养殖只当做事(活),没当做事业去做。难免效益上不去,被大浪淘沙。
误区3缺乏系统科学观念
对于生产无计划、对于养什么品种、所养品种的营养需要特点、管理特点,环境控制计划、生物安全防疫计划、疾病防控与保健计划等没有系统研究。盲目引进、盲目选料、习惯管理,导致利润丧失,发展艰难。
误区4不明确养鸡赚钱之道
蛋鸡收益预算:投入期(培育期):0~165日龄:蛋鸡从雏鸡养到产蛋率65%以上(这时产蛋的收入与饲料支出基本持平)约需要165天,累计消耗饲料约9.5~10千克,成本约22元/羽,鸡苗+疫苗+药品约6元/羽,其他支出约1元/羽,成本合计28元/羽;产蛋约0.4千克/羽,计2.8元,淘汰鸡收入14.2元(2.2千克×7元/千克×92%-产蛋期成活率),合计收入17元/羽;两者相抵,培育期净支出12元/羽。
成本回收期:166~293日龄:这一阶段料蛋比平均按2.1︰1计算,其他支出按每天0.02元/羽计算,产蛋率94%以上,蛋重58.5克/枚,日平均产蛋量55克/羽以上,日赢利0.1109元/羽(0.055×7-0.1155×2.2-0.02),回收12元成本需要126天;成本回收期约为293日龄。
赢利期:293日龄以后:一般蛋鸡在293日龄以后,产蛋高峰已过,产蛋率一般为88%~90%,蛋重约63~64克,平均日产蛋量约56.7克/羽,料蛋比平均按2.2︰1计算,日赢利0.1026元/羽(0.0567×7-0.1247×2.2-0.02),平均每月赢利3.08元。
由此可见,蛋鸡赢利是在产蛋高峰以后,如果日产蛋量55克/羽以上维持时间越长,赢利就越多。 整体效益才是真正的效益。
饲料代谢能水平是决定料蛋比的主要因素(前提是营养平衡),也是影响饲料单价的主要因素。不同代谢能水平的饲料的料蛋比差异比较大,比较理想的可控制在2.05︰1以内,高的则为2.5~2.6︰1,相差0.4︰1以上,根据测算,料蛋比相差0.2︰1的不同饲料的单价相差约0.1元/千克,按年产蛋量20千克计算,高能量水平的饲料可节省饲料成本支出约4.2元/羽。
产蛋率:由于饲料、管理等其他非疾病因素引起的年平均产蛋率差异一般不会超过5%。按年产蛋20千克计算,产蛋率提高5%相当于多产蛋1千克/羽,同时,也多耗饲料2.2千克/羽,净收入增加2.16元/羽(1×7-2.2×2.2)。
蛋重:蛋重相差一般为2%~3%,同样,蛋重增加,同时耗料量也相应增加,所以,由于蛋重增加所增加的净收入为0.86~1.3元/羽。
死淘率:排除疫病感染,产蛋期年死淘率一般可控制在5%~10%,按淘汰鸡16元/羽计算,降低5%的死淘率可增加收入0.8元/羽。
赚钱之道:提高蛋鸡养殖效益的最有效途径是延长日产蛋量55克/羽以上的天数;设计合理的日粮代谢能水平,控制饲料单价和降低料蛋比,也是提高蛋鸡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
然而,实际情形是,很多蛋鸡在不到400日龄时就不得不淘汰,日产蛋量和料蛋比与上面所述的比较理想的指标相去甚远。这样的蛋鸡养殖,只不过是白费力气而已!
所以那些只看苗鸡价格不看质量;只看饲料价格不看料蛋比;只为省钱偷懒不注重生产环境;只相信经验不学习新技术;只看重单只利润不注重规模效益;只知道有病着急不注重平时管理所导致的蛋鸡生产性能低、料蛋比高、死淘率高的鸡场迟早会鸡飞蛋打。
2.5.2 足够的资金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如果资金周转不灵,则企业就会进入恶性循环。有足够的流资,才能够有条件进好的鸡苗,才能供给满足鸡所需的标准的营养条件和标准的环境条件,才能按工厂化,标准化操作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才会摈弃那些恶意赊欠、漫天砍价、将就凑合、占小便宜的行业陋习,才能使自己真正聪明起来。做到真正有钱可赚。
2.5.3 跟上时代的科学养殖技术
误区1只重视品种的选择而忽视了品种的特点和要求
从总的趋势来看,蛋鸡品种向体重小、耗料少、产蛋多、经济高效型方向发展。不同的蛋鸡品种有着不同的营养需要。需要有针对性的营养供应方案。
误区2育雏期只注重成活率而忽视胫长要求
育雏料的营养水平不能满足雏鸡发育的需要。育雏期成活率高98%~99%,但均匀度差(密度大)。不进行胫长检测,按经验更换育成料,而不是根据胫长发育状况科学确定换育成料的时间。
误区3忽视育成期的饲养
育雏期要“活命”,产蛋期要“银钞”,育成期要“花钱”,不死不病要吃喝,没有指标瞎养活。(更有甚者还在延续过往教科书上的限食),因管理、营养水平跟不上,加上季节因素影响,育成鸡普遍达不到品种的推荐体重和均匀度。导致开产迟,产蛋上升慢,产蛋高峰维持期短,死淘率高。育雏期的体重决定产蛋期的死淘率,青年期的体重决定产蛋期的产蛋量,体重是高产、稳产的关键,体重决定蛋重。性成熟时体重不足,产蛋后无法补偿,骨骼发育与蛋重、蛋壳强度正相关,鸡群整齐度决定产蛋率。
误区4 产蛋前期只注重追求蛋重和峰值高产,营养水平考虑不够,导致早衰
36周龄前,是体增重、产蛋营养双重需要高峰阶段。蛋重指标主要来源于开产体重和胫长,而不是后期饲料选择。开产时体重多50克,一生蛋重多0.45克/枚。
产蛋高峰与高峰持续时间来源于此阶段营养供应的恰当和环境疫病控制程度。此时,认便宜会吃大亏。产蛋率的高低和料蛋比、日粮能量指标密切相关。
误区5 产蛋后期不调整日粮供应,一种料喂到底
40周龄后达到体成熟,此时,体重增加意味肥胖度在增加;体重降低意味产蛋要开始下降。
误区6在蛋价不好的情况下,选择便宜饲料,降低成本
养殖户降低的是饲料单位成本,饲养成本没有降低。低质、低价饲料往往营养水平低,采食量高,利用率低,饲料效率差,影响产蛋性能。低质饲料不能满足蛋鸡产蛋的营养需要,鸡体需要动用机体库存,产蛋高峰维持期会降低,死淘率增加。
2.5.4 中国养殖户的变化趋势
养殖主体变化:正由一代客户向二代客户转移。
养殖密度变化:以前部分地区密集型饲养正在悄然的向养殖合理布局转化。
养殖规模变化:正在由以前的个体户养殖为主向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转移。
从业人员变化:由以前非专业人员饲养向有知识,有技术、能管理的专业人员转化。
设施设备变化:由以前简陋的鸡舍建筑、简单的设施设备向饲养管理的机械化转移。
养殖观念变化:正在由以前陈旧的养殖理念向健康养殖转移。
鸡蛋销售变化:正在由以前北养南运的长距离运输向养殖产品本土化消费转移。
2.5.5 发展方向。
布局小区化、品种优良化、设施标准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产品品牌化。
依托大企业大集团,推进产销一体化经营和产业体系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