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飞 孙宗进 刘军 顾邦林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系指用人工制成的股骨头或骨关节代替坏死的股骨头及关节安放在扩大的骨盆关节窝,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技术简单、风险小,还可大大减少患者痛苦,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1-3]。为进一步研究前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本院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40例患者,予以不同入路实施手术,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均为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20髋。其中试验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3~76岁,平均(61.57±3.38)岁,其中8例8髋为股骨颈骨折、7例7髋为原发性骨性关节炎、5例5髋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45~80岁,平均(62.34±3.26)岁,其中10例10髋为股骨颈骨折,7例7髋为原发性骨性关节炎,3例3髋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两组年龄、性别、伤害程度及其他基础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试验组则采用前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首先为患者实施麻醉,麻醉起效后让患者侧躺在手术床上,对骨盆进行前后固定,然后对切口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在髋关节外侧直切口,以大转子为中心,上下各延长8 cm切入,使四分之一的切口在大转子上,剩下切口指向近侧,然后将切口下的皮下组织和深筋膜进行分离开来,将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朝上下拉开,在分离和牵拉的过程中不能损伤到外侧皮神经。找到髋关节囊并对其进行T形切开,并将髋臼充分的暴露出来,然后用髋臼锉对软骨面进行清理后将臼杯放入。将股骨颈和转子部显露出来,根据患髋的情况进行截骨、髓腔扩大、假体置入等,完成后冲洗关节腔,最后对切口进行缝合、包扎。
1.3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1年,对患者进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4],满分100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尚可,<70分为差。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14例,良3例,尚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00%,对照组优8例,良3例,尚可4例,差5例,优良率为55.00%,试验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中输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间(min) 术后并发症例(%)试验组(n=20) 256.34±23.42 7.71±2.50 72.82±2.14 0对照组(n=20) 334.55±22.91 13.64±2.89 95.45±5.60 5(25.0)
髋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意外伤害,致伤因素众多,其中多为摔伤、交通事故伤、运动伤以及机械伤[5]。另外,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也是常见的骨关节病[6]。髋关节骨折、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均会因为骨关节病变而产生疼痛常引发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限,如果未及时、有效治疗,会导致残疾或瘫痪[7]。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对于治疗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广泛应用于上述疾病的治疗,并取得较好临床效果[8]。而为了避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脱位,对手术入路的选择非常重要,只有不切断肌肉、肌腱,尽量不截骨才能保证手术后髋关节的稳定性[9-11]。本研究采用前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切口是沿着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间隙进入,避开了重要的血管神经,不切断肌肉或神经,这就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并避免了对神经的损伤。从前外侧入路切口,可以使髋关节充分的暴露出来,便于骨关节置换。从前方进行切口,髋关节后侧仍保持稳定,减少了术后脱位的发生。此外,采用前外侧入路,所需手术时间较短、切口不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本研究显示,前外侧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中输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明显优于行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P<0.05),且术后一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行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前外侧入路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孙永建,裴国献,姜晓锐,等.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6):487-489.
[2]郭炯炯,杨惠林,唐天驷.小切口全髋置换术[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5):314-315.
[3]胡洪波,张苏斌,李玉民,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4):135-137.
[4]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4-135.
[5]张成玉,程力,顾晓峰,等.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置换术[J].微创医学,2006,1(4):266-267.
[6]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2.
[7]卫剑锋,王军伟,张文,等.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5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6):698.
[8]皱天明.髋关节置换的切口选择[J].苏州医学,2006,29(1):3.
[9]葛广勇,赵建宁.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后脱位的易发因素及防治[J].临床骨科杂志,2007,10(6):508-510.
[10]胡其红,吴卫英,胡月华.髋关节置换术后防脱位护理单在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5):80-81.
[11]曾焱,李晓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