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姣蓉 陈丽华 雷程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为外科的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其起病为患者腰椎间盘变性,使纤维环的弹性失去而出现裂隙,在外力或者一定其他因素条件下导致椎间盘突出、膨出或者纤维环破裂使髓核脱出,最终将神经根压迫,而出现坐骨神经痛或腰痛症状,检查可显示出相应区域的椎旁肌肉痉挛,棘突、椎间隙和椎旁压痛点[1-3]。由于患者疼痛所致活动受限,腰椎侧凸,强迫性体位,出现运动、感觉、反射异常现象等[4-5]。笔者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60例,探讨椎间盘突出围手术期的护理策略,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60例,均接受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手术。其中男113例,女47例,年龄21~70岁,平均(46.7±5.9)岁,病程0.5~3年,平均(1.3±0.8)年。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内容包括:(1)术前护理。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经历了长期的病痛折磨,因无法忍受而决定采用手术治疗,故患者的情绪会较烦躁与焦虑。此时护理应多关心与体谅患者,多进行心理开导,对患者接受成功手术病例,并尽量地安排患者与成功手术者于同一个病房,采用现身说法来使患者树立信心,并配合医务人员积极地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在手术前3 d引导患者练习床上2便,同时解释该项训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手术前2周患者需戒烟,防止手术后因咳嗽而导致伤口疼痛。护士在手术前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其镇静、止痛药物,以保证患者的睡眠与精神状况,从而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适应力。护士同时需做好术前各项的常规检查,包括凝血常规、血常规、血型、心电图、肝肾功能、胸片等。(2)术中护理。术中护理为围手期护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手术医生与护理人员均需有熟练操作技能与高度责任心等,严密地监测患者术中的各生命体征,并做好护理干预,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制度,从而降低术后感染情。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地向医生报告,以增加患者的手术成功率[6]。(3)术后护理。术后患者回病房时需由3人同时抬起,保持患者身体轴线平直,并轻移患者于床上。患者取去枕平卧位6 h,并禁止食、饮6 h。护士密切地监测与记录患者的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必要时给予患者进行氧气吸入,氧流量3~4 L/min。术后4 h后护士给予患者翻身,在翻身过程中与之后均需保持患者的整个脊柱平直,防止扭转,垫上翻身枕,以保持患者的四肢于舒适体位。护理人员密切地观察患者的切口敷料有无出现渗液情况,应保持其伤口引流管通畅,并观察引流的性质、色、量。若患者引流量过多、色淡,应预防出现脑脊液漏,尽快报之医生,并帮助患者取俯卧位,将引流管夹闭。若术后2 d患者不出现引流液渗漏即可拔管。最近,护理人员在手术后需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富维生素食物,以加快伤口的愈合。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
1.3 评价标准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的临床疗效,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分为4级:其中患者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超过70°,肌力与皮肤感觉正常,则为优;患者劳累后偶尔腰痛,体息后缓解,直腿抬高试验超过70°,腰部与下肢活动正常,则为良;患者常有疼痛感,直腿抬高比手术前大,但仍低于70°,活动受限,则为中;疼痛与直腿抬高试验均无改善,则为差。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并应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见表1。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住院时间(d)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实验组(n=80) 57.8±11.9* 81.2±10.6* 10.6±3.1*对照组(n=80) 88.6±17.3 122.1±17.5 26.9±4.5
2.2 临床疗效比较 手术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实验组优37例、良25例、中13例、差5例,有效率达93.75%;而对照组优43例、良16例、中3例、差18例,有效率为77.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手术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3。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达91.25%,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仅68.7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腰椎间盘突出系因为患者髓核变性、成纤维化破裂,从而引起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和脊髓,最终导致以腰背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7-9]。该病患者常出现腰痛伴随下肢痛及单纯的下肢痛[10]。本研究全部患者均接受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手术治疗,其中护理工作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作用特别重要,此时护士在围手术期间需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工作,使其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知识,并采用积极的心态与情绪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与护理。此外,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准确地掌握患者心理,并结合各种技巧与方法,以指导、协助患者进行积极地治疗各痛性疾病,从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意志。在手术过程中护士应严密地观察患者的病情改变,注意维持各管道的通畅性,准确地记录患者的切口引流液的颜色与量[11]。最后指导患者接受术后功能锻炼,以促进患者得到早日的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疗效中优37例、良25例、中13例、差5例,有效率达93.75%,而对照组临床疗效中优43例、良16例、中3例、差18例,有效率为77.50%,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91.25%,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仅68.7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明显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故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 胡益民,张光前,杨利佳,等.硬膜外置管胶原酶滴注法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2):90-91.
[2] 朱建周,张玲,范海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疗效观察[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5):562-563.
[3] 张光亚,陈远胜,杨彦凯.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11):75-76.
[4] 雷中杰,何成奇.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康复,2006,21(6):396-399.
[5] 高春红,彭凡,陈慧芬.15例胸椎肿瘤行人工椎体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657-659.
[6] 徐玉莲,刘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40):183-184.
[7] Katayama Y, Matsuyama Y, Yoshihara H, et a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outcomes between macro discectomy and micro discectom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with surgery performed by the same spine surgeon[J].J Spinal Disord Tech, 2006,19(5): 344-347.
[8] 孙绪洁. 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舒适护理[J]. 吉林医学,2012,33(29):6412-6413.
[9] 姜海燕. 循证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231-232.
[10] 廖庆华,吕道.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180-2181.
[11] 赵密仙. 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4(4): 36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