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泉 王兴文
人们常说,奇石重在发现,贵在文化;天成奇石,人赋妙意;奇石为体,文化为魂。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石头,视石头为坚强、长寿、诚信、仁爱、谦虚、正直、智慧的象征。人们爱石、觅石、赏石、藏石、写石,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赏石文化。酒泉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石文化发祥地之一,酒泉石早已成为中华奇石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奇石是大自然的瑰宝,美在自然,不能复制,天籁天象,早已超出人们的想象。玩赏者把探石之源与赏石之美结合起来,把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天人合一,心石相融,就能自得其乐。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汲取知识,增长智慧,提高人生品味,带来真的愉悦,善的启迪和美的享受。现在,真、奇、美、特的酒泉奇石已成为人们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寄托梦想和展富镇宅的不朽载体。
科学告诉人们,地球村就是宇宙中围绕太阳运转的巨石。全世界近二百个国家和地区,六十多亿人口组成的人类社会,就生活在这个平均直径约六千三百七十一千米,表面积为约五点一亿平方千米的巨石之上。
自四十六亿年前地球形成以来,这块巨石就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约二十五亿年前,巨石上出现了生命物质,约二点五亿年前出现了脊椎动物,约八千万年前出现了哺乳动物,约二千六百万年前出现了猿类。约三百万年前,类人猿在劳动中以石为器,学会了制造工具,告别了动物界,才进入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原始社会(石器时代)。正如毛主席在一首词中所说的:“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期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石填海,愚公开石移山、大禹劈山治水等传说,无不与石头密切相关。人类诞生后的第一个时代是石器时代,最早的文字就刻在石头上,最早的绘画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岩画,石文化是人类一切文化的先导。
距今约五千年前,人类社会进入青铜器时代,距今约二千多年前,进入铁器时代,至此,人类社会的进步大大加快,出现了农业文明。十八世纪,瓦特发明并改进了蒸汽机,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工业文明。此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出现,人类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进入了信息时代。这种转变和进步,正是人类在同自然界的相处过程中,发现并利用各种矿石炼铜冶铁,改进生产工具,促使生产力大幅提高的必然结果。
谁都清楚,如果离开了各类石头(包括各种矿石),人类现代社会所拥有的一切,都将无从谈起。石头作为能源、原料、材料(有的还可以食用、入药)是满足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石头,或以“瘦透皱漏丑”的形状姿态使人赏心悦目,或以“形质色纹意”的韵味引人入胜,成为妙趣天成的天然艺术品,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这种自然形成未经雕琢、有审美和收藏价值的石头,就是人们常说的观赏石或奇石。人们爱石、觅石、赏石、藏石,便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赏石文化。我国的赏石观是人文的,侧重于审美、文化和精神。奇石品位、赏石境界的高低,全在于奇石的内涵能否引起联想、激活想象、产生自我的人生感悟。
我国是赏石文化的发源地。专家们认为,赏石文化始于远古,兴于秦汉,盛于唐宋,明清相继,延续至今。仅就酒泉乡土历史而言,在古籍上就多有载述:“玉山、是西玉母所居也”(《山海经·西次山经》);周穆王“取玉三车,载玉万只”(《穆王天子传》)等。酒泉市境内的一些古人类遗址、汉魏、隋唐古墓中也出土过大量石器、玉器。明清时期成书的《重修肃州新志》中,就有关于白龙堆(雅丹地貌)、噶巴石(酒泉玉)、嘉峪砚石(地溜石)和砺石的记载。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地人寻石、玩石、赏石习俗可谓悠久。不过,千百年来佩玉、玩石一直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少数文人墨客的专利。只有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奇石美玉才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赏石文化才真正出现了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现在,全国许多城市都有石馆,展销各类奇石,真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
酒泉捡石头的人越来越多,公务员、工人、农民、军人、教师、医生都有,总数不下千人。也还有人将酒泉的河卵石、风砾石带进市场,运销到北京、上海、广州甚至韩国、日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市场引导,有的下岗职工也捡石头、开石馆、贩石头做起了石头生意,解决了就业问题。肃州区西洞、东洞等乡镇的农民纷纷下河觅石,不到几年时间就出现了好几个奇石村,不少农民靠石头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社会风气也发生了变化。同欣赏和收藏古玩、玉器、名人字画一样,许多人居然也欣赏和收藏起石头来了。而且,那些鬼斧神工、妙趣天成的天然艺术品还倍受人们的青睐。许多星级宾馆、高级饭店及公司老总们的办公室里,也摆上了奇石。公园广场、居民小区、机关学校的绿地上,也布置峰石和叠石造景来美化环境。一些离退休人员通过觅石赏石藏石活动,以石会友、生活充实、精神振奋、心情舒畅,促进了健康。这也许就叫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石头不仅有科学价值,经济价值,还有艺术价值和医疗价值。因为这些妙趣横生的象形石、画面石、文字石、矿物晶体、生物化石、工艺石、园林石、自然风景名胜石,他们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不仅能给人以科学知识和人生启迪,带来经济收入,更能满足人们欣赏美、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的需求。
经过几年的开发,酒泉奇石不断有精品发现,赏石诗文常见于报刊,酒泉奇石已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开展采石赏石活动,举办奇石展览,编印宣传材料,促进了赏石知识的普及。酒泉的奇石馆也像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有的会员开办石馆,展销自己的藏品。观赏酒泉奇石成了酒泉人乃至外地游客观光旅游的重要内容。这充分说明,觅石、赏石、藏石既是一种高雅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也是一项实惠的经济活动,不仅可以使玩石者增长知识、强身键体、赏心悦目和投资增值,而且有着弘扬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促进旅游事业,推动地方发展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常言道:“国运兴,石运兴”。奇石虽小,藏得下大千世界,小小石头却能折射出社会的文明进步。正是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文明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普遍提高,才有了奇石事业的发展和奇石文化的欣欣向荣。
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四日,我在酒泉城郊北大河滩,觅得一枚巍巍祁连聚天地灵气,采日月精华,孕育成形的画面石,体量虽小,但石体光洁圆润,画面清晰传神,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绛紫色石面上,有一只比例协调,体态完美金色凤凰。头、颈、身、尾、腿齐全,头顶的冠羽、传神的凤眼都惟妙惟肖。更难得的是这只凤鸟的口中,还叼着飘动的哈达,活灵活现,喜庆吉祥,令人爱不释手。太平盛世,有凤来仪,这是天降祥瑞!有缘得此美石,令人兴奋不已。
我还见到过一方蛇纹石化白云质砾石,石形饱满,石质坚润,石面平整,反差明显,画面清晰。在淡绿色基质上,有墨绿色的斑点,色块和各种线条,奇妙地构成了一幅反映吐蕃首领松赞干布迎接大唐文成公主进藏的水墨画作品。这方奇石内涵极为丰富,构图也很合理。画面右下方,作为陪衬,有歌舞伎挥动哈达(也许是水袖),翩翩起舞,为唐蕃联姻祝福。主要人物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正好处在视觉中心。文成公主身材娇美,高挽发髻,长脖细项,婷婷玉立。身穿拖地长裙,流苏随风飘动,表现出睿智、典雅、高贵的气质。她身体微微前倾,深情地注视对方,伸出右手与专程前来河源迎亲的松赞干布亲切握手。威武英俊雄才大略的松赞干布头戴王冠,身披斗篷,全副戎装,急切地快步上前,以至他的斗篷也向后飘起。松赞干布紧紧握住文成公主的手,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外还有蓝天白云,雪山草原,苍松翠柏,都见证着这一美好的历史时刻。真是一幅不朽的《河源迎亲图》。
又一年八月的一天,我去河滩觅石,谁料北大河大发洪水,波涛汹涌,惊涛拍岸,觅石未成,只好望水兴叹。返回时,路过解放军二十五医院中心花园,见绿树丛中草坪上竖立着一峰园林石,十分醒目,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这峰园林画面石,黑白两色的石纹,线条飘逸自然流畅,似惊涛骇浪,憾入心魄。恰似一位英俊少年面目清晰,拼搏在波涛之中。他的身体已经被洪流吞没,只有头部奋力上扬,充满力量和信心,是酒泉酒泉雪浪石不可多得的精品。
奇石是自然天成之物,石上画面是在亿万年的地质发展过程中,各种元素、矿物和岩石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各种致色离子相互渗透、侵染的结果。为此,谁能不折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