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见乐(广东省东莞市企石医院,广东 东莞 523500)
新生儿呼吸窘迫为儿科常见病,严重者会窒息死亡。呼吸机是抢救治疗过程中使用的重要手段,可及时挽救患儿生命[1-2]。然而,如果小儿呼吸机在使用上不遵循规范会对患儿造成严重的影响,产生后遗症。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通气方法为中等吸气峰压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儿科引进了该法对新生儿RDS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60例RDS患儿临床资料,男35例,女25例;胎龄29~39周,平均(35.3±11.2)周。早产儿28例,足月儿32例;剖宫产33例,阴道分娩27例;存在宫内呼吸窘迫史16例,产中重度窒息15例,出现轻度窒息10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疾病5例,心肌损害7例,羊水吸入4例,肺出血3例。
1.2 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吸氧、防治感染等常规治疗。A组患儿首先进行机械通气,将已经改进分成两种型号的吸氧面罩的侧孔堵住后充满气,把面罩和呼吸机管路连接起来。将面罩对准患儿口鼻,观察患儿状态。呼吸机参数:采用美国鸟牌BIRDvip型婴儿专用呼吸机,采用IMV模式,初调参数PIP(12±4)cm H2O(1 cm H2O=0.098 kPa)、PEEP(4±1)cm H2O、R 40次/min、FiO2(0.6±0.12)。B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与呼吸机连接进行有创通气治疗此病。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5.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治疗治愈情况:A组新生儿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治愈率高且并发症人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治疗后治愈情况[例(%)]
新生儿RDS多发于早产儿,主要症状有呼吸困难、青紫等,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不足而导致肺不张,低温、感染和缺氧等均是产生此病的可能原因[3]。有创机械通气法在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急救时发挥重要作用,但容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因此现临床上多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此病。本次试验在中等吸气峰压下对患儿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这是一种非侵入性操作,将对呼吸道黏膜损伤降到最低,同时减少呼吸道出血,避免感染发生。在操作方面上无创机械通气更容易,在IMV模式下可根据患儿体质等方面设置吸气峰压,再根据通气情况等分析血气,随时调整。对于治疗中出现恶心等症状的患者应特殊观察,在呕吐时及时取下面罩,以免误吸[4]。治疗过程中保证新生儿的营养,保证保暖箱温度。从试验结果可看出A组新生儿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此病的治愈率高于B组,且并发情况少,可减轻新生儿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1]谢伟国,江 莲,侯昕珩.无创机械通气在ARDS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30.
[2]张俊慧,王印林,赵志国.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J].河北医药,2008,30(11):1694.
[3]邓清军,蔡云刚,曾红玉,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RDS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3):286.
[4]姜远普.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