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编辑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世界媒体和学者、官员纷纷给予高度关注,积极评价会议释放出的重要改革信号。
外媒视角
通过对十八大以来中国的观察,海外媒体更加深信中国推动改革开放的决心与毅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他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就是新一届领导层会如何确定未来十年中国的改革方向。
从去年十八大的举行到今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外媒有一个共识,就是中国已经找到了一个充满改革决心和智慧的新领导集体。
习近平“接棒总书记后的首次离京出巡”选择重走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之路,尤其令外媒印象深刻,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称“可见他推进改革的志向十分清晰。”
敏锐的海外媒体还注意到,无论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还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抑或是习近平在西柏坡重温的“两个务必”,这些提法都可以回溯到革命年代。海外媒体认为,注重从自身历史中吸取营养,表明中共“希望重新找回中共打天下时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
英国《金融时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中国未来五至十年经济政策路线。中国领导人对于改革的热情不容低估。中国未来可能会更加重视国内消费、金融创新,并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在新一届中央常委第一次亮相时,习近平发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强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敲响“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的警钟,接着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俄罗斯《报纸报》评价,“这不是做表面文章”。
习近平重走邓小平南巡之路,在粤考察时强调: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现场
外媒普遍注意到,从当选中央候补委员不足20天就被调查的李春城开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有11位省部级高官落马。就连美国《纽约时报》也不得不承认,“这一轮反腐的严厉程度是近几年来不多见的”。
埃菲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了空前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这些改革对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至关重要。
拉美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下一发展阶段的经济社会改革和调整至关重要,会议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新阶段。这些变革将有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创新体制。中国领导人有志于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引入一条富有活力、创新导向、包容有序、法制保障的道路。
香港《成报》:此次三中全会力图实现又一个新的历史性转折,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成功推动经济社会转型,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开启“发展升级版”和“奇迹第二季”。
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成果主要是经济政策,阐述了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会议成果对中国的社会结构及其在与外国打交道时对自身利益的评价,将产生重要影响。会议产生了一些可被共产党称之为改革的成果。
英国《每日电讯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掀起下一个飞跃式大发展,推动中国迈入世界高科技富裕国家之列,此次全会带来的“深刻变革”,意义不亚于1978年邓小平时期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韩国《首尔新闻》:中国新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而未来该委员会很可能集中处理中国国家安全最现实的问题——周边邻国关系。特别是如何对待存在钓鱼岛争端的日本,未来该委员会很可能会划下“红线”。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对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也将进一步得到强化。
《韩民族新闻》:三中全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有些出乎意料,这似乎反映了中国领导层已经认识到周边安保形势的严峻性。目前尚不清楚该委员会的地位和具体组成,但应该和美国总统直属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类似。
香港《文汇报》: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决定最为耀眼。
美国《华盛顿邮报》: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是中国朝新方向迈出的一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重大变革,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是非常重要和有影响力的机构。
俄罗斯《生意人报》:新一届领导班子确定了未来十年的改革方针,其成败将决定中国政权存亡及能否超越美国。
香港《明报》:中共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跟35年前不同,全球政府及各大传媒都不敢怠慢,准备以放大镜仔细观察会议的议程、新改革措施及所有蛛丝马迹。毕竟,这是涉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改革的关键里程碑,是足以影响中国会否在2020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经济龙头的重大事件。
美国《华尔街日报》:这次会议可能会成为几十年来中国最大的一个事件。考虑到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命运对美国企业有重要影响。
德国《世界报》:中国经济的增速不再只同中国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就连德国也从未如此依赖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领导层承诺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受到中国人民欢迎、世界投资者期待的改革决策。
专家评说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资深研究员李成: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执政一年以来,有两件事情值得关注。一是新领导层上台之初就明确提出严厉打击腐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随后展开的一系列反腐运动不仅查处了包括中央委员级别的高官,也触及了铁路、电信等国企垄断行业,彰显了领导层打击腐败的坚定决心,某种程度上也遏制了地方官员的贪腐行为,提升了公众对领导层的信心。二是利用对外开放来倒逼国内经济改革和减少经济风险。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理念,加强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方面的改革,这些举措令人鼓舞。
西班牙智库加利西亚国际研究所所长、中国问题专家胡里奥·里奥斯:中国新一届领导层体现出了巨大的活力,视野广阔。不仅仅在非常重要的外交事务上,在反腐、对改革的顶层设计等方面都是这样。所有这些,可以让人对中国社会抱有期望——一切会变得越来越好,也应该变得越来越好。
从国际层面和反响出发考虑,中国新的领导层上任后作出的决定中,外交方面释放出来的信号最让人印象深刻。国内层面,毫无疑问包括反腐和解决中共党内问题以及推进深化改革的决定,尤其是建立上海自贸区。但是中心思想就是,之前的模式明显已无能为力,中国正传递一种信息:全面注入新动力。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会长包道格: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不少挑战,中国“十二五规划”已提出对经济进行结构改革的必要性,世行展望2030年中国的研究报告又提出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还面临深化金融改革、资源定价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调整政府经济职能等问题。中国政府会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因为过去5年中国经济积累了不少风险,决策者已感受到深化改革的紧迫性。
幸运的是,中国金融部门的决策者已非常清楚金融改革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继续深化金融服务业改革和最终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将拓宽民众投资渠道和提高民众投资收益。此外,中国还需应对能源和水资源行业进行定价改革,提高居民节约资源的意识,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引入外部竞争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资深研究员杜大伟:十八大以来,我最关注的内容就是中国的财税和金融体系改革。对此,我有一些建议:在财权上,应确立地方主体税种,例如美国地方政府税收就由房产税、销售税和个人所得税组成,稳定的地方财税收入将引导地方政府抑制过度投资和提升居民消费。在事权上,中国可考虑在中央政府层面统筹社会福利项目,这将有利于提高运作效率并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此外,推进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既有利于增加居民储蓄收入和提升消费,也有利于增加投资资本,减少投资冲动。
如果在上海自贸区推行金融改革,应着眼于为全国提供金融服务,而不仅仅为上海提供金融服务,这样的试验对中国未来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问题专家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案将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显著影响。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其进出口订单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带来进出口贸易的扩大,这将显著刺激世界各国经济增长。
当然,改革最终的红利是要惠及百姓。在这方面,我很关注中国深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社保制度的改革也是扩大消费的重要因素,农村社保效率提高后,人们将不再是过多专注于存款,而会转向消费。农村消费扩大后,中国工业生产将得到促进,进出口同样也会提升。因此,中国下一步的改革措施将环环紧扣,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不言而喻。
俄塔社北京分社社长安德烈·基里洛夫:中国改革开放35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体,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超越美国位居世界首位。我看到中国拥有着3.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远远超出日本此前的记录。中国企业在海外大举并购,成功收购了多个世界知名品牌。同时,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世界各地投资兴业。这让中国的未来发展看上去新兴蓬勃。中共有能力将改革推向新高度
南非前总统府部长帕哈德:十八届三中全会展示了中国在经济、社会等领域深化改革的决心,35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有魄力将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雅科夫·别尔格尔:改革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发动机”,只要坚定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中国就可以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正如中国已经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以及其他困难一样。
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豪登省爱库鲁莱尼市秘书长莫亚义:《决定》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和决策力,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很有前瞻性的,这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积极意义。
西班牙ESADE商学院教授、与中国对话项目主席奥古斯都·索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从制度层面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一贯的治国理念是相通的。中国的国家治理体制已经被证明具有包容性、高效和长远眼光。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务长丹尼斯·西蒙:《决定》这份“全面”的改革计划,彰显了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和经济作出重大改变的决心。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将增加政府活动和《决定》的透明度,提升社会公平正义,同时赢得更多的民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