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林,马晓红
(1.天津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天津 300387;2.中国农业银行 新疆哈密分行,新疆 哈密 839000)
根据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信贷担保问题的实地调研,笔者发现,由于信贷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借款人的违约行为频繁发生,使商业银行(为了叙述方便,文中简称为“银行”)常常面临借款人的道德风险,最终形成大量的呆账、坏账和死账,资产质量严重受损。于是,银行处于两难选择:要么不追求盈利而惜贷,要么就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此时,如果借助信贷担保的制度设计,就可以调和这二者间矛盾,促进信贷市场的快速出清。在兵团,银行也的确指望利用信贷担保来规避和控制信贷风险,如常见的资产抵押、信用担保、五户联保、团场担保和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等。然而,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样存在于担保市场,如上市公司可能利用对外担保来圈钱和进行关联交易,而故意让担保协议失效等[1],因此,担保落空[2]的情形时常发生,那么,利用信贷担保是否真的能够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和优化银行资产质量,尚难作出定论。
在国外,Hildegard C.Wette拓展了Stiglitz-Weiss的模型,发现即使当借款人是风险中性的,贷款人也可能会不愿意使用信贷要求来作为信贷配给的工具,因为担保额的增加会导致逆向选择的产生,而这会降低贷款人的预期收益[3]。Kazuhiro Igawa和George Kanatas发现,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上,信贷担保不仅能够识别信贷申请者,而且还可能导致包含贷款人使用抵押资产的道德风险,因此对于高质量的企业来说,最优最安全的信贷合约表现为过度担保[4]。另一方面,David Besanko和Anjan V.Thakor却发现,最优信贷政策的显著特征是每类借款人的担保为零,这是因为:如果银行从完全信息解出发,同时,对高风险借款人提高担保额和降低利率,那么,低风险的借款人就可能更有动机接受高风险的而非低风险的合约。低风险借款人的确可能偏好低利率,但是,对高担保额却不在乎,因为他们的失败可能性很小。因此,担保额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分类装置,最好将其设定为零[5]。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信贷担保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作用,但是,这种声音是很轻微的,而且还应者寥寥。
国内学术界通过国内的经典案例分析,对中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现状和风险作了具体的描述。郑海英以啤酒花事件为例,系统地阐述了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现状、问题及其风险[6]。冯根福、马亚军和姚树洁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担保行为具有保证担保偏好和连续性特征;上市公司通过担保行为承担了本应由银行承担却最终被银行转嫁的对担保贷款风险进行识别和评判的职能;上市公司提供担保的行为使上市公司和银行之间同时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相互担保行为使上市公司之间存在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监管层第一次颁布的监管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政策负面影响较大,第二次颁布的政策在金融监管的配合下收效显著[7]。罗党论和唐清泉发现,银企关系会显著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行为[8]。刘丽芹和马亚军认为,中国上市公司保证担保的自身特征与不健全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相结合,诱发了借款人(包括上市公司)的非理性投融资心理倾向,进而导致了其非理性投融资行为的产生。而上市公司的非理性投融资行为最终造成了借款人的期望收益损失[9]。王克敏和罗艳梅选取了1998-2003 年ST 的所有公司中存在对外担保情况的106家公司及匹配的106家非财务困境公司作为样本,运用逻辑回归方法,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公司对外担保与财务困境显著相关[10]。事实上,以上这些成果也明显意识到信贷担保落空的客观存在。基于这种认识,秦海林指出,如果信贷市场的竞争机制不健全,就会产生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那么,银行必将围绕担保契约的完全性,在信息收集、谈判、签约、执行、监督、合同变更以及在极端情况下的开展诉讼等环节上支付大量的交易成本,这不但会直接增加银行信贷发放的成本和后期的跟踪监管费用,而且还会间接向上推动信贷风险,在长期内恶化银行的资产质量[11]。
纵观上述研究成果,虽然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风险及其成因和担保对用户资产质量的影响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这些文献在意识到担保落空客观存在的条件下,却没有来得及对之予以深究。因此,本文拟结合兵团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实际情况,尝试着以担保落空为研究的着力点,来分析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并利用来自新疆兵团的调研数据给予实证检验。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在兵团的特殊体制保护下,上市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与良好的信誉,可以采取对外担保的方式缓解兵团各类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信贷担保的融资难。当然,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是很少青睐中小企业的,主要还是为国有大中小企业担保。但是,由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本身也存在一系列的弊病,因此,如果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管理不当,致使担保落空,那么,这不仅会把上市公司本身拖入财务困境,而且还可能恶化银行的资产质量。事实上,由于兵团是一个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团体,兵团对下属的银行和各类公司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支配权,常常利用军事命令和行政指令来要求银行和担保公司免除上市公司和一些事业单位的债务,而且动辄可以减免上亿元的债务,因此,这种制度也在无形中助长了上市公司利用对外担保谋取私利的机会主义心理,从而在长期内必然会致使兵团的银行资产质量趋于恶化。
(一)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上市公司往往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为大股东及其下属公司提供担保,很有借此机会以牺牲银行和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圈钱嫌疑。据公开资料披露,新疆某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的对外担保有两项:一项是公司为新疆某(集团)有限公司向新疆农村信用社石河子信用联社发放3 000万元人民币流动资金借款提供担保,借款日为2008年9月18日,期限一年,为连带责任担保,担保对象是公司关联方;另一项是公司为新疆某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石河子分行发放3000万元人民币流动资金借款提供担保,借款日为2008年9月12日,期限一年,为连带责任担保,担保对象为公司控股子公司①参见: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担保实施公告,股票代码: 600075;股票简称:新疆天业;公告编号:临2008-019。。该公司2010年度的一项重大担保是为所在集团向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石河子分行流动资金借款1 000万元人民币提供担保,借款日为2010年2月26日,期限一年,本次担保属连带责任担保,担保对象是公司关联方②参见: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担保实施公告,股票代码: 600075;股票简称:新疆天业;公告编号:临2010-005。。而实际情况是,该集团为兵团某师所属国有独资企业,成立于1996年6月,注册资本125 000万元,是一家集工、农、科、贸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拥有国有资产授权委托经营权,持有新疆某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为18 976万元,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43.27%,为该公司控股股东。这种行为存在很大财务风险和信贷风险,因为上市公司为本公司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信贷担保,可能会导致在上市公司与母公司及股东之间形成“债务转移”。不少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利用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贷款作“圈钱”之用。最终,这些风险将会被被逐渐转嫁到资本市场上提供担保的上市公司及其他参与者,其中银行作为贷款者,受害可能最为严重,表现为其资产质量因此而不断恶化。虽然,国家证监会曾发布《通知》③《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0]61号)和《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证监会[2003]56号)。来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但是上市公司总在利益的驱使下,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想方设法绕开《通知》规定,对外频繁提供担保;同时,由于受制于信息不完全和有限理性,以及兵团与各师团的行政干预,银行在实践中也很难确认何种企业为股东的附属企业和关联方,所以一旦把握不当,势必面临担保落空的风险,而这最终会恶化银行的资产质量。
(二)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操作不规范或违规操作现象较为普遍,同时,又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这样一来,在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实际运行中的信贷担保风险就在无形中被放大。一方面,兵团是一个党政军企合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被称作“四不像”,其中,长官意识、官僚主义和家长制作风较为盛行,并与带有军事化色彩的计划经济意识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致使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运行在很多时候并不遵照规章制度,只听凭主管领导的个人好恶。“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的违规操作,常被冠以“高瞻远瞩,明见万里”。很多情况下,当事人感情用事,盲目乐观,无视项目的潜在风险,往往未经审议程序就擅自对外担保。尤其是有些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甚至其他人员越过董事会,自行以公司名义对外进行担保,这不仅致使公司利益受损,还危害到银行资产质量。另一方面,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的原因在于公司治理不完善和信贷担保的制度设计存在漏洞。对于一个上市公司,如果公司的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较为完善,则该公司的对外担保决策就必须履行一系列的程序方可作出,否则,就是无效决策,对外担保的行为也就无从产生了。然而,兵团的很多上市公司都存在治理不完善的弊病,公司内部家长制和长官意志盛行,而公司外部的股民对公司决策既漠不关心,又不敢关心或无力关心。由于公司治理不完善,兵团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在重大担保事项的对外披露中,上市公司对一些重要的担保因素并没有作详细披露,故意遮掩对自身的一些不利担保的运营信息,因此,中小股民根本无从得知公司的经营决策现状和内幕,从而也不可能正确行使以脚投票的权利,致使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名存实亡。兵团重点扶持发展的新中基虽然已经上市十年,但是,其对外担保的公告内容还是很粗糙的,粗枝大叶,只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介绍了被担保方、担保类别和借款金额这些无关痛痒的环节,而隐藏了很多影响担保风险变动的重要信息,如与被担保方的关系、担保的期限、币种和利率等。事实上,这几个被刻意忽略掉的因素,不但涉嫌圈钱,而且还与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紧密相关,因此,这些都是公司治理不完善的恶果。就信贷担保的制度设计而言,由于兵团的经济体制改革起步较晚和它的特殊历史使命,信贷市场的发育不成熟,信贷担保是个新事物,相关的业务流程和规则都在逐步完善之中。这就为一些上市公司的主管人员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尤其是给家长制的作风和军事思维的经济运用大开方便之门。显然,如此一来,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运用中就必然会出现大量的机会主义行为和违规操作现象,而这又势必拉升银行的信贷风险。
(三)根据调研,兵团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不但金额较大,而且所承诺的担保期限也比较长,这就在无形中拉升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致使银行资产质量面临恶化的几率随之提高。事实上,不少兵团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金额过于巨大,担保风险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的承载能力。据新中基公开发表的资料,新中基与兵团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在2007年约定,双方互保主要采用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的保证担保方式,互保期限暂定为三年,互保额度为1.3亿元①详情参见:http://money.163.com/07/1214/09/3VLOSVAP00251RJ2.html。;新中基与兵团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双方互保主要采用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的保证担保方式,2008年在3亿元额度内进行互相担保,互保期限为三年②详情参见:http://www.gutx.com/news/bkyj/744391.htm;到了2010 年,互保期限暂改定为八年,在新追加2亿元的互保额度后,累计互保额度将为9 亿元③详情参见:http://stock.sohu.com/20100412/n271463848.shtml。。可以发现,不但对外担保的金额在急剧膨胀,而且担保期限也在大幅度延长。虽然新中基一再在临时公告中宣称,互保风险小,而且独立董事也认为,公司对外担保的审议程序符合法规,符合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不存在损害公司股东利益的现象,有利于公司持续、稳步发展。但是,兵团信贷担保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显示,信贷担保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特征,所以上市公司应该慎对信贷担保。这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应该严格控制信贷担保的金额,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担保金额越大,其中所蕴含的风险就越大,所以一个理性的担保人应该主动回避金额巨大的担保项目。然而,由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中违规操作现象较为普遍,主管人员往往利用对外担保的机会,来牺牲银行和中小股民的利益,为自己和相关群体谋利益,从而催生了金额巨大的信贷担保项目。另外,信贷担保的持续时间越长,风险就越高。虽然上市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良好,所以它担保能力较强,资信值得信赖,银行也比较欢迎,但是,市场形势瞬息万变,由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因素的存在,某个上市公司今天的辉煌可能在明天不会重现。总的看来,超过自身承载能力的巨额信贷担保和过长的担保期限,在把上市公司投入财务困境之际,还极有可能给银行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对其资产质量构成潜在威胁。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虽然在理论上有助于银行控制和规避信贷风险,但是,如果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不及时加以治理和规范,那么,不规范的担保行为和信贷担保的制度缺失所引致的接二连三的担保落空就很可能恶化上市公司的自身财务状况,并给银行资产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对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落空与银行资产质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兵团银行贷款担保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Eviews6.0软件,采用协整方法予以实证检验。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影响银行资产质量的变量虽然很多,但是,出于数据可得性及其质量的考虑,本文作出了建立单变量模型的决定。
由于宏观经济变量的数据几乎都是非平稳的,如果直接对之进行传统的OLS分析,就有可能产生虚假回归问题,所以本文选择使用协整技术,来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落空影响银行资产质量的理论推断进行计量检验。为此,特对研究方法作一简要的说明。非平稳经济变量间存在的这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称作“协整关系”。若xt=(x1t,x2t,…,xNt)'为N×1阶列向量,其中每一个元素表示一个时间序列。如果
(1)xt的每个分量的单整阶数都是d,xjt~I(d),j=1,2,…N,
(2)存在一个N×1 阶列向量β=(β1,β2,…βn,)′(β0),使得β′xt~I(d-b),则称x1t,x2t,…,xNt存在(d,b)阶协整关系,用xt~CI(d,b)表示。β称为协整向量,β的元素称为协整参数。
协整关系的常用估计方法是E-G 两步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假定两个I(1)协整变量yt、xt具有如下关系:
其中ut~I(0),则yt、xt的长期关系是:
E-G 两步法的第一步是通过:
用OLS法估计协整向量(1-β)'。
本文的初衷是要检验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落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然而,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落空的数据不仅很难获取,而且该类数据缺乏连贯性,不具备时间序列的特征。如此一来,就不能直接对这两个变量进行计量检验了。另一方面,不难理解的是,随着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规模不断膨胀,银行对担保契约执行情况的监督难度就会随之提高,各种在机会主义心理支配下的违约行为就会与日俱增,担保落空的项目也就会越来越多,二者间自然会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用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金额作为担保落空的替代变量。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文直接对兵团上市公司与银行资产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
本文的数据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信贷担保市场的调研,运用的调研方法是到各地的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进行定点调查和抽样统计,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寻求中国人民银行各地支行的帮助。其中,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是兵团所有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金额的加总,单位为万元,记为LCC;同时,运用不良贷款率来衡量银行的资产质量,记为BAQ,因此,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是针对整个银行业而言,并非仅针对某家银行而言。
出于调研能力有限和保证数据质量的考虑,在实证分析时仅采用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这36个月的时间序列数据①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原始数据暂不随附,如有需要者,请与作者直接联系。。其中,由于2008 年6月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额难以获得,这里将用2008年度其它11月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平均值作为估计值来代替。同时,为了有效消除异方差,对这两个变量均作了对数化处理。
在协整分析之前,必须检验各变量是否平稳,也就是是否存在单位根,本文根据协整分析的操作流程,先对各变量采用ADF 检验方法加以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单位根检验
由表1可知,lnBAQ 和lnLCC 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如果直接对之作OLS分析,就有可能产生虚假回归的不良后果。为此,在作OLS分析之前,需要对这两个变量进行协整分析。
根据协整理论,几个一阶单整的非平稳变量之间可能会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即协整。为此,本文利用JOHANSON 检验的方法,对lnBAQ和lnLCC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计量模型中各变量间的协整关系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两个变量间至少存在一个协整方程,所以可以继续对其进行回归分析。
现在对二者进行协整分析。协整分析的实质就是检验协整回归方程的残差项是否存在单位根,如果不存在单位根,残差序列是平稳的,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就存在协整关系,这就是非协整性的零假设。常用的检验方法是E-G两步法。为了消除自相关,根据动态分布滞后模型和一般到特殊的建模思路,在回归方程中添加自变量与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项,得到的结果如(5)式所示。
从(5)式中可以看出,不论是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还是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该协整回归方程的效果良好,且不存在自相关。在均衡状态下,InBAQ 和InLCC的长期关系可以表示为:
(6)式表明,在长期内,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对新疆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额每变动1百分点,则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会沿同方向变动1.3百分点,即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对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弹性为1.3。这意味着,由于在现实中担保落空此起彼伏,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将会明显恶化银行资产质量。
根据格兰杰定理,若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一定可以把它们表示成为ECM 的形式。用式(6)的残差序列来作为误差修正模型的非均衡误差项,记为ecm。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可以建立如下误差修正模型:
在(7)式中,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误差修正模型的各个系数均能通过显著性检验(t检验),非均衡误差项系数的符号为负,符合负反馈机制,其系数为-1.28,也就是说,前一年的非均衡误差将会以128%的比率对当年的△lnBAQ做出反向修正。
从(7)式中知道,被解释变量的波动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部分:短期波动由变量的差分项来反映,长期均衡由误差项来表示。短期来看,当前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会恶化银行资产质量,即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对数值增量每增加一个单位,银行不良贷款比率的对数值增量将会随之上升1.1个单位。长期来看,上年的非均衡误差将会以128%的比例对本年的lnBAQ进行修正。这个修正力度很大,也符合事实,即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潜在风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地侵蚀银行资产。总之,不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都不利于银行优化资产质量。
为了进一步检验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与银行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关系,再次对两变量做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LnBAQ与LnLCC间的格兰杰因果性检验(α=0.5)
由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不难看出,在滞后1-3阶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不是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格兰杰原因的零假设被否定,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是引起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格兰杰原因;与此同时,银行不良资产却不是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即无法从银行不良资产的变化来解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变动。总的来说,这两个变量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确是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原因之一,而银行不良贷款率却不是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格兰杰原因。
这个既检验结果对兵团的启示是,如果要想优化银行资产质量,那么,通过控制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规模,规范对外担保的契约和明确兵团行政服务金融市场的角色定位,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在兵团,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是银行资产质量变动的格兰杰原因。然而,另一方面的操作就不那么顺理成章了,即简单地利用兵团的行政力量,一味地通过注资、核销不良资产和推动上市等,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助于问题的根本性解决,因为银行资产质量变动不是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即银行内部对资产质量的调整和管理是无法逆向影响外部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机会主义行为的,这既符合信息不对称所诱致的契约不完全的经济逻辑,又与我们对金融市场进行观察所得的直观结论高度一致。
基于以上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在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中,担保落空的确可能发生。为了应对担保落空给银行的资产质量带来的不良影响,银行必须事先支付各种交易成本,对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资信状况和政治法律风险进行调查,而且在达成担保契约之后,银行还得继续对该上市公司进行追踪调查,时刻关注其运营风险水平变动[12]。因此,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不仅会增加银行信贷发放的成本,而且还会在担保契约执行过程中继续支付监督成本和违约后的诉讼成本,从而在长期内导致银行资产质量恶化。
(二)在一个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契约的签订和执行中,不仅存在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且还存在行政干预所引致操作不规范和契约不完全,这些都会提高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发生落空的几率,并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发放成本、监督契约执行的成本和违约所致的呆账、坏账和死账增加。
(三)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落空会增加银行的不良资产,这不仅能够为调研发现的事实和理论分析的逻辑所证实,而且还可以为基于调研数据的协整检验所证实。本文的实地调研和实证分析结果均显示,由于兵团的特殊体制,兵团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可能会存在市场担保落空的问题,所以它是不利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的,在长期内必然会恶化银行资产质量。同时,计量检验结果表明,银行不良贷款率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之间存在单向的、显著的因果关系,即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是银行资产质量的格兰杰原因,滞后期越往后,这种因果关系越明显。因为时间越长,银行的事后监督成本越大,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也难以预见,上市公司所担保的企业是否存在违约行为,这都难以估计,所以时间越长,银行收不回贷款的可能性越大。
(四)鉴于这种情况,现在很多银行都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和担保公司担保避而远之,而偏好向那些没有经营风险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政府事业单位(如大学)发放贷款,不仅利率较低,而且还不索要担保,因为这些单位背后有政府信用支撑。对于各种类型的担保,银行最为偏好的就是政府担保或隐形的政府担保。这在兵团就表现为团场担保很受欢迎,因为团场和师部为信贷担保“兜底”,不仅让银行很放心,而且团场农户慑于团场的权威,也不敢造次,轻易违约。
鉴于信贷担保落空在信贷市场上屡见不鲜,而本文的理论推断又得到了来自兵团的调研资料的实证支持,因此,为了规范和治理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帮助银行防范和规避担保落空,可以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就兵团行政而言,要加速推动金融市场化,减少对金融市场的干预,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在兵团的金融市场上,兵团的行政地位和影响举足轻重,信贷担保契约的各方当事人都很买它的帐,很多交易都是在它的支持或默许下达成的。因此,为了形成一个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兵团行政理应正视自己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身份,明确自己的职责权限,不要过度介入具体的项目和交易,而应该自觉推动兵团的金融市场化进程,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秩序,且兵团行政要带头遵守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为上市公司、融资企业和银行等主体做好示范。与此同时,对于各种违规操作要严格地依法惩处,做到有法必依和“杀一儆百”。当然,事实和理论研究成果也一再证明,企图借助政府干预来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徒劳无益的[13],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一厢情愿。
(二)不断健全信贷市场竞争机制,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由于信贷市场的竞争机制不健全,且存在信息不对称,那么,银行必将围绕担保合同,在信息收集、谈判、签约、执行、监督、合同变更以及特殊情况下的诉讼等环节上支付大量的交易成本,这不但会直接增加银行信贷发放的成本,而且还会间接向上拉升信贷风险,在无形中恶化银行资产质量。所以有必要不断完善信贷市场竞争机制。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作出努力:首先,兵团的相关行政部门应该制定更加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营造信贷市场充分竞争的大环境;其次,加强对兵团上市公司监督管理工作,比如,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检查力度,尽一切可能降低银行提供信贷时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事前事后的交易和监督成本。
(三)银行应该有效控制风险,谨慎发放信贷。为了降低不良贷款率,银行采取惜贷策略,拒绝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借款人发放信贷的行为是不理智的。因为从长期来看,资金需求量的减少会使得银行的边际收益率下降,因此,建议银行积极利用信贷担保制度,扩大信贷发放对象,增加信贷发放的数量,防止大规模资金闲置现象。但是,这要求银行充分做好信贷担保监督工作。长期考虑,为了使担保贷款能够按期收回,尽量减少呆账、坏账、死账的出现,银行有必要建立担保人客户信息数据库,并且由专人不断及时完善,对担保人信用等级逐一分类管理,一旦有担保发生,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及时作出是否允许担保的决定。另外,这也会对担保贷款发放之后的监督工作带来便利。
(四)重点防范,加强管理,积极引导专业担保公司的发展。一方面,鉴于某些担保贷款的期限较长的情况,银行信贷部门有必要对不同担保信贷业务根据期限长短进行分类,重点监督管理长期担保信贷业务的相关当事人。对将来有可能存在信贷难以收回的情况,及时作出对策措施,尽一切可能降低贷款风险。另一方面,考虑信贷市场的业务分工问题,上市公司其实不适合充当担保人,其对外担保只是一个过渡现象,为此,必须积极规范信贷担保市场,培育专业的信贷担保公司。当然,这在兵团已经有了初步发展,但是,由于信贷担保的高风险低收益特征,致使信贷担保公司暗度陈仓或悄然转换业务方向,因此,兵团必须尽快规范信贷担保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完善信贷担保的制度安排。
[1]吴延平.担保乱象成因与对策[J].河北金融,2011,(9):42-43.
[2]孙健,宋健.商业银行应防范担保落空[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5,(12):28-29.
[3]Hildegard C.Wette.Collateral in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Not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3,73(3):442-445.
[4]Kazuhiro Igawa,eorge Kanatas.Asymmetric Information,Collateral,and Moral Hazard[J].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0,25(4):469-490.
[5]David Besanko,Anjan V.Thakor.Collateral and Rationing:Sorting Equilibria in Monopolistic and Competitive Credit Market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87,28(3):671-689.
[6]郑海英.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及其风险分析——基于啤酒花事件引发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8):33-36.
[7]冯根福,马亚军,姚树洁.中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3):13-21.
[8]罗党论,唐清泉.政府控制、银企关系与企业担保行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7,(3):151-161.
[9]刘丽芹,马亚军.中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与借款人非理性投融资行为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20):107-108.
[10]王克敏,罗艳梅.中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与财务困境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5):106-113.
[11]秦海林.信贷担保契约安排的交易成本影响银行资产质量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70-76.
[12]秦海林.信贷担保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交易成本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1-64.
[13]秦海林.双重信贷担保无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1,(1):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