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需求下数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3-11-12 07:01马晓燕
泰山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模块

马晓燕

(泰山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山东 泰安 271021)

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1 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人才培养时期的转变,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比例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数量”的不断扩张、生源“质量”差异扩大,这一态势意味着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动态的、多元的、多层次的.2007年初,教育部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作为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旨在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着力构建面向各类学生、多样化的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社会调研情况显示:以数学为核心的交叉学科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以数学为主要工具的国民经济各领域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基础教育中的优秀数学教师的需求缺口很大,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人才需求规律显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多元化.近几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到中小学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二是到企事业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等工作;三是希望提高知识层次,报考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泰山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载体,进行多元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数学类人才的需求.

2 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探索实践

2.1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理念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按照“一个适应、四个突出”的原则,一个适应是指适应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需要.“四个突出”,即突出以培养具有良好数学基础、较强的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基本目标;突出培养规格的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突出“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改方针;突出本科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用终身教育的观念来设计本科教育.按照这个理念泰山学院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设计并实施了“139”人才培养方案,即“一个基础平台,三种培养类型,九个课程模块”.一个基础平台是指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在一个平台上组织教学,三种培养类型包括数学教师教育型、数学应用型和层次提升型,根据分类培养目标共设计九个课程模块.

2.2 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基于对应用型人才本质特征的研究和人才质量标准的创新设计,按模块化、系列化思路对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整合优化.按照“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个性发展、资源共享、特色鲜明”的思路,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精选整合不求全、细,重在精、新,减少课程重复,注重学科前沿动态,建立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在内的,并反映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有机结合的三种培养类型的九个课程模块.九个课程模块包括:①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共三个模块,包括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②数学教师教育型课程二个模块,包括教师教育类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③数学应用型课程两个模块,包括应用数学类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④层次提升型课程二个模块,包括数学理论拓展课程和实践创新课程,具体课程体系设计详见课程体系框图(图1).新的课程体系在加强基础课程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和独创性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3 构建满足人才分类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目标构建“三位一体、多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验室模拟+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三位一体,将教师技能训练、数学实验、科技创新实践、顶岗实习等多个环节相互衔接、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社团活动基地,以及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就业见习基地、创新科技园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探索大学生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营造开放性实践教学环境,实现“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1)探索校地(企)合作模式,创建专业实验中心和具有综合素质教育功能的校外实践基地.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加强实验室建设,规范实验教学,加强与实习基地的合作.

(2)在数学教师教育型人才培养上,强化教师技能训练与教学实践.基于数学学科教学理论的学科特点,强化教师技能训练,突出教师专业发展,借助微格教学的理念,实施“教师技能训练、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设计、说课”和“模拟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加强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分析研究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把握教学过程各技能要素,形成良好的教师教学能力.

(3)在数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加强应用性实验,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通过学科实验活动与训练以及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

(4)在层次提升型人才培养上,突出课题研究和科技创新.以科研项目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依托,采用“项目制”和“导师制”的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将学生的兴趣和视野引向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学生承担项目或参与导师项目,对学生进行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 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

3.1 注重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不断优化整合

在强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按照“注重基础,加强实践,提升能力”为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形成宽专业、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教育教学内容,保证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学习的连贯性,完善学生后续发展所需知识结构.注重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

3.2 根据分类培养目标设计后续课程

在学习了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后续发展,对后续拓展课程划分为三大类:教师教育类、数学应用类和数学知识提升类课程,采取导师制和分类分层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特点,自主选择方向,采取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技能训练和实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1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体系框图

3.3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

根据课程内容广泛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研究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最佳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4 结语

通过近年来分类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学生的科学素养、技术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与竞争力明显增强.在教师、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招考中,毕业生成绩名列前茅,就业率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一批优秀的学生到国内重点高校继续深造,并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总之,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取向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质和素质特长,符合时代发展对数学类人才的市场需求.

[1]曹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34-36.

[2]别敦荣.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20-22.

[3]王平祥,唐铁军,刘薇,申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5):50-52.

[4]杨菊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路径与发展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37-41.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