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的“治水经”

2013-11-12 09:00:56胡拥军
中国石油石化 2013年9期
关键词:污水处理节水水体

○ 文/胡拥军

地处江南水乡、东海之滨的上海石化员工,自觉地履行起节水减排的责任。2012年,在11套新装置投入生产的同时,节约新鲜水580万吨,减排污水200多万吨。

上海石化位于杭州湾畔,地处江南水乡,不用为水担忧。但是,对环保的高度重视,使该公司自觉地履行起节水减排的责任。2011年初,上海石化总经理王治卿在职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11年底要实现“三个10%目标”,即新鲜水用量、污水排放量、固体废物量比上年削减10%。通过各方努力,2011年年底三项指标均削减10%以上。其中,节约新鲜水300多万吨,减排污水200多万吨。2012年,在11套新装置投入运行、生产规模大幅扩大的同时,节约新鲜水580万吨,减排污水200多万吨。

集中治理 关口前移

公司环保水务部经理孙晓峰说,到去年底,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此前他一直担心11套新装置投产后,污水处理能否达到生产要求。现在两者“步调”一致,节水减排大幅降低了企业的用水成本和排污费用,还消除了对原有环保设施的冲击,可谓一举多得。

治水方面,上海石化实施了污水处理装置的集中管理、“关口”前移的办法。“十一五”期间,公司成立了环保中心污水预处理车间,完成了对涤纶部、化工部、腈纶部污水处理装置的集中管理。污水处理 “关口”前移,不仅使生产单位的污水处理工作“减负”,而且处理后的污水综合合格率达到了99%以上。

●层层设“卡”来治水,美景如画随塘河。 供图/胡拥军

涤纶部经理 林永明介绍,他们的氧化污水站污水中COD(化学耗氧量)指标以前一直居高不下,单位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该站划转后,污水预处理车间专业管理人员组成攻关小组,深入地调查原因。最终发现,是由不利于微生物的固着与生物膜的培养而造成的。经过大量的调查,专业管理人员理清了该站污水管线的分布情况和工艺流向,并确定了工艺调整方案。一个月后,从该站出来的污水中COD值下降了26%。同时,污水处理的用电量也下降了28%。

未实施集中管理前,该公司对各单位的污水处理设施出口指标进行考核。为了达标,有些单位往往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措施,如注水稀释等。虽然排放指标合格了,但增加了污水排放成本和排放量,使公司生化处理的环保设施受到冲击,影响处理效果。“关口”前移,改善了这些薄弱环节,促使了各单位生产装置优化工艺管理,减少了排污量,也减少了对下游环保设施的高负荷压力。集中管理后,未发生生化处理环保设施受到冲击的事故,保证了环保设施运行的安全稳定。

上海石化在治水上还舍得投入硬件设施,“层层把关,分级治理”。公司现有污水预处理装置23套,深度处理装置3套,污水回用装置1套。

在污水治理技术方面,上海石化目前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如“大型生物流化床处理乙二醇污水工业试验研究”项目。该技术处理效率高,是活性污泥法处理负荷的4倍,COD去除效率为90%,实现了污水处理的装置化、集成化、密闭化。“利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回用含油污水小试研究”、“冷冻法处理丙烯腈废水研究”等项目,使COD去除率70%~80%,氨氮去除率65%~85%。

污水回用 广泛节水

环保水务部经理孙晓峰认为,坚实的治水基础是节水的前提和保障。公司将提高污水回用率作为节水减排工作的主要措施,围绕污水回用大做“水文章”。

首先,把污水变身为可用的清洁水。早在几年前,公司炼油部就对含油污水系统进行综合治理。如开展了对设备检修废水的收集处理,生产和储运区域含硫、含氨污水治理,含油污水内部单元优化等。经过几年不懈努力,2010年底,公司污水处理装置数据有了可喜变化,来自各单位的污水指标开始平稳,污水少了、浮渣少了。在此基础上,公司加大工作精细管理力度,将含油污水中的浮油、浮渣等进行回收回炼。然后,通过各种物化、生化手段,最终剩下的就是达标污水,成为可利用的清洁水。

其次,让达标回用水有可用武之地。上海石化建有一套250立方米/小时的回用水装置。2012年,该装置保持稳定运行,全年累计回用净化污水200.63万吨,比上年增加了5.42%。

为了让达标回用水大有用武之地,2012年,由公司分管生产和安全环保工作的副总经理牵头,生产部、环保水务部着手将工业水、低硅水供水管线进行合并优化,腾出一条管线作为回用水管线。这样,应用回水从以前仅局限于绿化灌溉、煤灰冲洗,扩大到了消防水、冷却水、容器试压水等方面,替代了大量工业水,节约大量新鲜水。2012年,中国石化集团下达给该公司的用水指标为5800万吨。他们根据内部实际情况进行分解落实,全年实际用水量为5219.91万吨,比集团公司指标减少了580.09万吨,下降了10%。

层层设“卡” 安全保水

上海石化安全环保监督部副主任郭志宏说:“为确保外排污水质量,以及保证水系安全,我们设置了层层‘关卡’。”

第一道“卡”,所有装置均设置了各类清下水事故池(隔油池),罐区设置了清下水截断阀。在生产装置主要设备区域,还设置了围堰。围堰内的废水全部进污水系统,而围堰外一旦有水体受污染,即导入清下水管网,通过封堵和调水措施,将污染水全部引入事故储存池(污水池),防止受污染水向外环境转移。对此,一些主要生产装置的管理人员认为,这道“卡”,可成为事故状态下防止受污染水横冲直撞的第一道屏障。

第二道“卡”,设在上海石化生产装置区域的外围。这是两个与生产装置几乎平行的大容量的防汛库区。早在上海石化建设初期,它就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随塘河。随塘河是与内陆河系完全隔离的水系,根据区域位置分北随塘河和南随塘河。北随塘河全长约5千米,有效蓄水容量为29万立方米,南随塘河全长约2.25千米,有效蓄水容量为8万立方米。沿随塘河,分别设置了6个应急闸门,以便快速有效的控制污染区域,得到控制污染的事故水可就近引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合理处置。

郭志宏说:“以前发生的直排入江河的事故,就是缺少了这样的屏障,以致污水横溢,四处泛滥。”

为严防此类重大水体污染事件,该公司制定了《上海石化水体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充分依托南、北随塘河两道屏障,举行数次水体环境污染处置大型联合实战演习水体环境污染处置大型联合实战演习,为保护水体环境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早在2006年,上海石化就开展了一次“甲苯泄漏环保处置联合演习”。演习中,炼油部2号油库甲苯储罐阀门出现故障,约有20吨“甲苯”进入金三路清下水管道,向随塘河的3号防汛泵站水域“挺进”。应急处理人员立即将3号防汛泵站闸门关闭,在卫五至卫六路河段中实行关门围剿。随着撇油机、活性炭专用收集器、吸油毡、吸油剂等物资的到位,污染物很快得以清剿。目睹了这一幕的上海市环保局及各区县环保局有关领导,纷纷盛赞这道“关卡”设得好:“有了这道屏障,上海的水系安全就多了一重保证。”

猜你喜欢
污水处理节水水体
坚持节水
品牌研究(2023年3期)2023-02-09 11:34:24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节水公益广告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节水公益广告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节水妙想
读写算(上)(2016年9期)2016-02-27 08: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