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玲(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二区,广西 钦州 535000)
手足口病(HFMD)常见于婴儿和儿童,一年中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但夏季流行趋势更明显。现在社会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一旦患病就很容易焦虑,担心孩子的病情以及不良影响等[1]。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进行有效心理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家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入组患儿均符合第7版《实用儿科学》中注明的HFMD诊断标准。观察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20~38岁,平均(26.8±1.2)岁。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1~36岁,平均(27.8±1.5)岁。两组家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按照手足口病常规护理进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有效心理干预,每天根据家长情况给予针对性心理支持,疏导家长焦虑情绪。具体干预措施包括:①诱导宣泄,与家长搭建友好关系,护理人员通过暗示和激励等多种方式诱导家长宣泄内心的焦虑、恐惧或抑郁的不良情绪,缓解负面精神压力;②认知干预,对于家长不良行为和错误认知及时给予积极纠正,护理人员要向患儿家长详细讲解手足口病特征、预防措施以及治疗配合等细节,使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积极协助治疗;③放松疗法,对于过度紧张的家长可指导其进行深呼吸,放松肌肉,还可通过锻炼缓解骨骼肌紧张状况和焦虑心情,另外可建议家长欣赏一些喜欢的音乐,分散注意力放松心情,减轻心理压力。
1.3 评价方法:分别在入院第2天和出院前1天使用SCL-90测量两组家长的心理状态,SCL-90包括70个项目[2]。每个项目分别评分,分数越高代表心理问题越严重。测量前由评判者统一指导和解释,当场填写问卷并回收。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家长干预前心理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心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观察组家长心理状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表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与本组干预前相比,②P<0.05
项目 观察组 对照组入院时 干预后 入院时 干预后躯体化 1.6±0.6 1.2±0.5①② 1.6±0.5 1.8±0.7强迫 1.7±0.6 1.4±0.3①② 1.7±0.6 1.7±0.6人际关系 1.5±0.5 1.2±0.1①② 1.5±0.2 1.7±0.8抑郁 1.7±0.6 1.3±0.2①② 1.7±0.6 1.7±0.7焦虑 1.8±0.6 1.3±0.4①② 1.8±0.3 2.1±0.8敌对 1.6±0.3 1.3±0.2①② 1.7±0.6 1.7±0.8恐怖 1.6±0.5 1.2±0.1①② 1.6±0.7 1.8±0.6阳性数目 13.2±9.3 7.9±6.2①② 13.3±9.8 14.7±12.3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床主要特征是口腔黏膜、发热、手脚有疱疹,如得不到及时控制就可能诱发病毒性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及患儿生命健康[3]。问卷调查显示孩子患病对家长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心理刺激[4]。患儿住院期间家长不了解病情及治疗方案,就会产生焦虑不安的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减少其对患儿治疗的支持,还会影响医护人员和家长间的协作,从而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进展[5]。本组研究资料表明心理干预后观察组家长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知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HFMD患儿家长的紧张心理,促进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综上所述,与HFMD患儿家长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通过情绪诱导和宣泄等多种心理干预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家长的适应能力,增强其积极主动性,有利于HFMD患儿的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1] 关 瑜,张丽娟,王 静,等.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J].吉林医学,2009,30(14):1441.
[2] 农丹淑.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9):2479.
[3] 张玉珍.心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心理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2):121.
[4] 郭 慧,宋健枫,薛 露,等.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3):346.
[5] 梁 琪.手足口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