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娇娇
(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天津 300387)
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经济落后,而西部地区发展所需要的,除了国家政策外,最重要的还有人力资本。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指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以及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李嘉玲、田永伟、陈通(2004)研究了动态价值链的智能内核结构,认为智能内核的核心是人力资源,外层是科学技术,指出企业控制了智能内核,就拥有进入各种市场的潜力[1]。陈武、王学军(2010)提出了区域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双向互动关系模型,认为一方面区域人力资本通过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率以及增强区域创新投入能力从而提高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带来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对人力资本吸收、配置以及利用能力的提升形成反作用力[2]。路军(2013)研究了区域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认为一方面,人力资本是区域创新投入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另一方面,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是一切技术创新成就的思想来源[3]。
在西部开发中,人力资本在农业、工业,尤其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都不可或缺。西部相对资源丰富,然而由于缺乏优秀人才对资源开发的优秀引导,许多地方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以及多度开发。综合考虑经济、生态发展需要,西部急需开发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价值的显性体现就是薪酬,工资的高低是对人力资本的一大吸引。为了更加清楚地看到东西部工资之间的差距,本文就2011年31省市的工资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省市工资水平进行综合排序。
本文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选取31个省市2011年3大产业的19个行业工资数据作为原始数据,指标体系构成为:X1(农、林、牧、渔业)、X2(采矿业)、X3(制造业)、X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X5(建筑业)、X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X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X8(批发和零售业)、X9(住宿和餐饮业)、X10(金融业)、X11(房地产)、X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X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X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X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X16(教育)、X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X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X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用SPSS 16.0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1.162E3,相应的概率P-值接近0。同时,KMO值为0.797,可知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共提取3个因子,3个因子共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87.795%,总体上,原有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效果较理想。因子旋转后,总的累计方差贡献率没有改变,但却重新分配了各个因子解释原有变量的方差,改变了各因子的方差贡献,使得因子更易于解释。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显示 X12、X13、X7、X18、X8、X11、X9、X10、X6、X15在第1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1个因子可解释为新兴产业因子;X16、X19、X4、X17、X3、X14、X5在第 2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 2个因子可解释为服务业因子;X1、X2在第3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第3个因子可解释为传统行业因子[4]。
因子得分函数为:
对因子得分进行比较得知,在传统行业(F3)中,西部工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0个城市;而在新兴行业(F1)中,西部没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即西部地区总体来讲第一产业工资与全国相比较占优势,第三产业与东部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
我国西部地广人稀,土地开发潜力大,目前由于干旱、土质差等原因,使得西部人均粮食产量低,如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土壤,并推广使用农业新技术,则西部农业将为我国农业做出巨大贡献。加之西部第一产业具有工资优势,将有助于吸引人才。
西部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其经济作物资源丰富,如药材、畜牧等农副产品可推动轻工业发展,实现产业转移,并且可以减缓就业压力。
充分发挥西部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优势,可以考虑控制房价,为就业者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实行广纳贤才的宽松政策,多方引进人才,力求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4]。
[1]李嘉玲,田永伟,陈通.动态价值链的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154-158.
[2]陈武,何庆丰,王学军.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识别[J].科技与经济,2011,24(1):25-30.
[3]路军.区域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之分析[J].学术交流,2013.(3):150-154.
[4]唐晓阳,杨爱平.西部发展与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4):61-64.
[5]殷明全.我国西部发展优势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1(17):22-25.
[6]唐昭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构建西部优势产业集群[J].中国经贸导刊(地区经济),2011,(20):41-4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