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永强 石小亮
(1.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塔城地区分公司,新疆 塔城 834700;2.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商业银行风险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尤其是银行会计风险的问题,逐渐受到业内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旨在针对商业银行存在的会计风险问题,探索出有效的会计风险防范机制。
造成这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其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稳健程度及盈利能力等。如在信贷资产质量方面,大多数商业银行利用大量发放贷款和签发票据增大贷款基数,以掩盖其信贷资产质量及风险;其二,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被高估。根据我国政府对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其应不低于8%,但在对其资本充足率计算时,把呆账准备金也作为其附属资本处理,从而资本充足率被高估[1]。
某些商业银行为了能够最大化地节约成本,从而出现会计人员配备不足、缺乏业务知识及风险防范意识等现象,加大了会计核算的风险。会计核算存在违规操作如会计人员随意更改会计报表、用假发票报账、签发空头支票、违规退票、压票、不按规定开设银行账户、不按规定进行银企对账及不能正确计算利息等。
会计风险监督是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基本职能之一,但在商业银行的实际运作过程中,会计风险监督存在很多问题:其一,会计风险监督缺乏直接遵循的依据;其二,商业银行对其内部的经营活动很少关注,使其监督职能无力;其三,会计监督未能设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且其监督的内容不明确;其四,受各方面制约导致会计管理部门缺乏独立性。
商业银行会计岗位之间设置原则应该是相互制约,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做到,身兼数职的情况常常出现[2]。如某些商业银行的分行机构,行长一人集前中台于一身,分管财会、私金、国际业务等多项业务,这样设置易引发会计风险。
目前,各商业银行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均采取了扩张策略,导致银行机构需要大量会计人员[3]。但一些新会计人员未能接受必要的上岗之前培训,没有理解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造成会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导致会计核算的风险性增大。
如果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往往会造成风险甚至倒闭。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不完善,有以下缺点:其一,银行部门的设置主要是通过产品不同及贷款种类来划分的;其二,总分行的体制缺陷是部门过多、管理人数多、沟通和协调难,信息传递容易失真;其三,银行管理人员冗杂及机构重叠等现状,造成银行自身运营成本难以负担。
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会计信息的披露属于强制形式,致使许多上市银行对于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化,银行自身不会主动披露完整信息,缺乏能动性[4]。原因是:其一,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网络化建设不够健全,对于会计信息集中处理的能力不高;其二,各商业银行由于本身利益驱使,虚假会计核算及会计信息频频出现。
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不力及会计制度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一方面,会计核算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一些部门编造虚假会计报表、乱用会计科目、会计凭证造假等手段追求利益;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由于缺失完善的内部控制,造成银行各部门只关心本部门的利益发展,部门之间难以形成良性运行系统,更不能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在一些商业银行的分行里,一些会计部门管理者既要负责会计管理,还负责会计风险监督,这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及独立性[5]。另外,如今的商业银行发展十分迅速,需要很多的银行会计人员,因此出现了未经培训上岗或者一人多岗现象,一人会同时负责会计监督又行使管理职责,容易产生更多的会计风险。
很多商业银行未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际运用到具体的管理中,只注重制度的形式化,对现有制度不严格执行,导致各类会计风险案件时有发生[6]。另外,一些商业银行制定的会计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其可操作性及执行受到质疑,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即使有了很好的会计内控制度,其分散于各种会计制度中,不便于会计人员全面的学习。
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为了扩展其业务,在短期内吸收了大量的会计工作人员。只有少数人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及业务培训,但多数人员未经培训,或业务培训不到位,未能让即将从业的会计人员对银行的业务有个全面的了解[7]。
会计从业人员整体业务能力不高原因:其一,会计人员自身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其二,会计人员未能很好地认识内控制度。只是片面的认识内部控制制度,这会造成难以落实会计风险的控制措施及实现效用;其三,商业银行未能提供上岗前期的职业技能及道德等相关培训;其四,会计从业人员存在道德风险隐患[8]。一些会计员工由于缺乏职业操守精神,没有较强的职业归属感,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健全的会计规范体系是指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三者统一。政府应该将会计规范予以及时公布,要求商业银行必须遵守,如银行的会计人员不遵守规定,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另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制定会计规范时,要充分考虑到程序的规范性及实用性等规则,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既要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制定银行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及操作规程,以最终完善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
为了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做到全面客观地揭示银行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可以从下表1列出的方面来对银行相关风险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表1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
会计业务制度体系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会计业务制度体系的设计,应该以其适用性和协调性为主,不能脱离实际,使其能够有较广的覆盖面。在银行实际的会计业务操作时,应该做到规范部门之间有效的进行配合。如有必要对会计制度进行修订,上级在广泛征求基层行或网点的建议之后,整合现有规章制度,以风险控制为宗旨,简化不利于银行发展的业务流程,制定具有规范性、标准性与程序性的业务操作流程。
为了能够更好地增强商业银行防范会计风险的能力,应该力求健全会计内部管理制度。结合商业银行现实状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其一,银行内部的业务操作规程制定,在遵照国家规范基础上,要结合银行设施及员工的自身实际情况,使制定出来的规定不仅符合实际,且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其二,会计业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必须符合系统性、完整性及联系性等特征;其三,要加快落实会计业务核算的规定和操作流程,使其与代理业务等薄弱环节的管理同步推进。
从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监督的循环程序来看,会计监督管理是一种系统管理,主要包括了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个部分。
1.事前监督。事前监督是制定、分析与反馈银行风险预警的综合体系。其主要是以核心资本充足率、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及流动比率等风险指标作为其分析基础,之后分析商业银行的资本情况、流动性状况及市场风险,最后建立会计分析及信息反馈制度达到预警作用。
2.事中监督。事中监督主要是指在商业银行运行中,对其稳健性进行监控,对得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各个部门,对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进行修正结果实行监督,商业银行的管理部门要将风险指标作为每个部门的考核指标之一。
3.事后监督。事后监督主要是指通过完善现场或者非现场的会计检查制度,以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等一系列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对于表现优异的负责人,给予晋升和褒奖;对于未能通过考核的负责人,处罚待岗进行学习,从而全面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其一,建立风险责任制。对于商业银行中的一般会计人员要对会计主管进行负责,而会计主管要对行长进行负责,以最终能够增强银行整体员工的会计风险防范意识;其二,在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执法部门。这个执法部门具有检査工作的独立性,且能单独对违规的负责人给予经济或纪律处分;其三,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标准。做到有章可循,责任追究有依有据,以对员工警示教育。
对于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最根本是要增强会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专业素质。其一,加大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力度。增强其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培养其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其二,强化会计人员行为准则。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有关,应该强化对会计人员行为准则的重视度。如银行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力、较强的政策观念及职业道德;其三,采用激励评价制度。为了充分提高银行会计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考核及评价制度,对于银行会计等工作人员的工作给予客观合理的评价,奖优罚劣。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业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对其会计风险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1]王睿.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问题的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2.
[2]董新杰.基于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探讨[J].现代商业,2010(29):229-230.
[3]梅成.我国高校会计风险防范研究[D].西南大学,2010.
[4]王锐.会计风险与控制方法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4):47.
[5]张宏萍.新形势下金融行业的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商业会计,2011(19):79-81.
[6]林昊.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05.
[7]陈旭晖.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
[8]李惠敏.中行三门峡分行会计风险管理改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