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寓军于民优势确保战斗力

2013-11-08 01:10:48鲜大立
军工文化 2013年6期
关键词:军械修理厂黄埔

■ 鲜大立

(作者:黄埔军械修理厂厂长)

我国经济运行中新老矛盾互相交织,这种冲击直接影响着军队企业,对落后的生产力是“危”、对先进生产力是“机”,对传统发展模式是“危”、对科学发展模式是“机”,已经形成了一种“倒逼”效应。

>>>2010年11月,厂长鲜大立荣获中国十大时代卓越军队企业家

我的父亲曾在南海舰队修理部服役,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为海军装备修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出生在军人世家,又住在部队大院,自小从军营门进出,从码头旁经过,对停泊和在修的舰船充满浓厚的兴趣,耳濡目染地传承了父辈为了海军舰船修理恪尽职守的工作精神。1976年毕业进入了现在的黄埔军械修理厂,三年的学徒一直到当上工厂的厂长,一干就是37年。从我进厂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坚定了为海军装备保障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37年的工作经历,使我学到了很多舰艇武器装备的知识和维修方面的技能,在无数次上高山、下海岛,跟随战舰出海,执行援外、各种演习保障和紧急战备抢修任务中,我积累了扎实的工作实践经验。走上厂长岗位后,经过再学习再实践,不断积累和总经新老经验,在黄埔军械修理厂积累的管理经验让自己的自信心更加坚定起来。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自身优势,接受新理念,尤其在海军转型建设中,让企业充分发挥寓军于民优势,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履行神圣使命 军队企业应承担起新时期装备保障的重任

黄埔军械修理厂创建于1953年,前身是中南海军军械处修械所,与其他军队工厂一样,是伴随着军队装备的发展成长起来的。建厂初期,仅有的几台机床摆放在破旧的祠堂里,修理的是万国牌的武器和装备,简陋的条件支撑起了建国初期海军从江到海、从小到大的海防建设及逐渐提高的修理技术和保障水平。

今天,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屹立在祖国的南疆海防,成为海军各型装备修理的中坚力量,随着军队建设的快速发展,军队工厂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扩大修理专业、扩充厂房规模、培养优秀人才,担负更重要的任务,已成为工厂快速发展的关键。现在工厂已经在各型潜艇、驱逐舰、护卫舰等水雷、陆战、岸防等装备的领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工厂的管理和保障修理能力也得到较大提高。

习主席明确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是对军队,对与之相关的各行各业的殷切期望。为早日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首先要按中央军委“寓军于民”的思想,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鉴于目前南海和黄海的严峻形势,要更加强化民众的意识,做到“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实现目标、持续改进”。“统一思想”,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寓军于民”的装备保障模式,应该是“由军队管理和使用,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的保障,平战结合型的不需要军队供养、不占军队编制”。二是“军地一体化保障”应当是以企业行为促成军地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中国海军六十年的发展中,“寓军于民”的装备发展模式虽然没有像今天这样列为重要的地位,实际工作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军队企业成了不可或缺的主力,但从实际运作流程上看,军队企业的巨大能量并没有全部发挥出来。

>>>领导班子谋划发展

把握关键因素 大幅提升军队企业综合保障能力

基于以上现实,军队企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是我国经济运行中新老矛盾互相交织,这种冲击直接影响着军队企业,对落后的生产力是“危”、对先进生产力是“机”,对传统发展模式是“危”、对科学发展模式是“机”,已经形成了一种“倒逼”效应;二是随着海军战略转型的不断推进,海军装备建设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大批高技术性能的新装备相继入列,形成了大量的保障新需求,如果我们企业的保障能力上不来,将会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的形成。

黄埔军械修理厂把如何才能适应形式需要,满足海军建设的需求和超越期望作为工厂的首要任务来抓。工厂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牢”的责任感为指引,结合新的使命任务,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创新发展的思路,调整了有本厂特色的“2531”保障能力建设战略,明确重点提升海南三亚的特装和军械装备的保障和配套实力,构建一支以本土力量为主体的区域型装备保障队伍,使工厂从“修理基地型”向“区域综合型”转变,形成东南沿海和南海两个重点方向的区域化保障体系,确保工厂在竞争中抢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十五”以来,黄埔军械修理厂坚持走“以军为主,以我为主”的保障思想,紧扣企业使命和愿景,以部队战斗力为关注焦点,实施了有工厂特色的“2531战略”,建立了以“实现对部队装备无缝隙保障”为主线的“两个五小时”(五小时保障圈、五小时保障能力)和“三个一体化”(综合特装一体化、区域保障一体化、军地力量一体化)的保障体系机制,为今后东南沿海和南海方向上的海军舰船特装和军械装备的保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准确定位是确保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工厂通过收集和识别新装备特点,了解部队装备保障的新需求,分析未来装备保障的新环境,提出了要把我厂建设成为海军在东南沿海和南海方向上特装和军械装备保障中坚力量的思想,组织保障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编写技术资料、购置各型装备的设备及各种维修样机、研究探索装备的维修信息记录和保障规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系统联调实验室等方式。因定位准确,使工厂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在新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工厂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

>>>鲜大立厂长到车间指导枪械修理工作

发挥自身文化特色是提升企业保障能力的基础。近年来,工厂积极培育有特色的“保障创造价值,奉献成就梦想”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了旗舰文化,以“亲、爱、精、诚、新”为新的企业精神,其意为:亲,为大情所系。待人殷实,亲热温暖,克私奉公,对事业亲,一丝不苟,对同志亲、对工友亲,亲若家人,和谐共处,凝聚团队。亲近自然,融合自然。爱,以大善致仁。对人对物,至善至爱,仁爱并重,爱自己珍惜生命,爱他人情同手足,爱厂爱岗安身立命,爱装备扛起庄严,爱国家神圣无比,爱人类追求世界和平。精,为大成之要。万事万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无精必荒,疏怠必败。精者自显无私,精事自见纯洁。诚,为大真所至。做人坦诚,避虚弃伪。恳朴真挚,开诚布公。信守承诺,轻利重义。光明磊落,忠诚无悔,恪守原则,坚持真理。对已忠诚可高洁,为人忠诚可服众,对事忠诚可成就,对军忠诚无坚不摧,对党对国忠诚必可万众一心兴党兴国。新,为大进之需。求新是生命的原点,创新乃事业之永恒。把握新世纪,竞争新时代,保障新装备,破解新难题,敢问新高端,勇夺新胜利,享受新成就。立新必兴,唯新而悦,欣欣向荣。工厂紧密结合装备保障的实际展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建立起“黄埔军队企业文化研究院”,深层次研究企业文化。出版《黄埔军械人故事集》、《职工论文集》、《职工励志格言》、《旗舰文化手册》等书籍,通过开展争当岗位能手、我的工作你放心、厂歌比赛、技能大比武等系列活动,彰显黄埔军械人的特色和风采,有效提升了全体职工文化意识和素养,“报效国家,献身海军装备保障事业”已成为广大职工坚定的思想导向。前不久,黄埔少年军校是工厂创办20年的军事拓展培训基地,拓训学员近百万,早已蜚声海内外,最近被评为“军工文化教育基地”。

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企业保障能力的前提。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针对海军装备保障的特点,黄埔军械修理厂通过实施“需求上早筹划、引智上严把关、强能上压担子、问责上动真格、激励上想招法、关怀上聚人心”的六大人才战略,建立和完善薪酬管理办法,引导职工规划职业生涯,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对工厂的认同感。职工的平均年龄从“十五”初期的45 岁降到了33 岁,大学生占全员的比例从20%提高到了68%,专业技术人员占全员的65%,形成了竞聘上岗、全员考核、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机制。在三亚分厂的管理模式上,工厂提出了保障力量本土化的发展思路,鼓励一部分有志于海防前线的优秀青年职工在三亚安家落户,并为其办理当地户口和参保手续。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生活已成为工厂的主旋律,保障力就是战斗力的2531 文化已成为黄埔军械人的理念基础和行为导向。

>>>2012年2月14日,缅甸海军来厂学习交流

装备修理质量是提升企业保障能力的保证。装备的修理质量,关乎部队作战的胜负,关乎官兵的生命。黄埔军械修理厂通过开展“依法保障、从严治修”、“装备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QC 小组等活动,树立“保质量就是保安全、保战斗力、保胜利”的意识,自觉把质量建设摆到首要位置。工厂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质量环境和职工健康安全体系,对生产作业流程进行了优化,保持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完善装备修理计划、优化装备修理工艺、改进装备修理的方法,对装备修造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保障能力的基石。要实现企业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黄埔军械修理厂坚持走“科技创新、以修带研、以研促修”的发展道路,积极探索新技巧、新手段以提升装备保障能力和保障效率,先后开发了上百个装备保障的工装、工具、检测仪器、调试台等,科研成果一项接一项通过专家鉴定并投入使用,有22 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工厂实现了由传统装备粗放型、经验型维修向现代装备精确化、规范化保障的一大转变。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提升企业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海军战略转型的不断深入,为适应新装备的发展和未来海军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保障需求,黄埔军械修理厂以部队战斗力为关注焦点,按照装备保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思路,深入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对装备保障相关过程的计划、信息、资源、行动、结果和分析等方面进行整合,总结、固化和优化保障工作经验,完善OA 办公协同系统、HR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装备维修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做到现场管理规范化、日常工作部署化、物资摆放标识化、厂区管理整洁化、人员素养整齐化、安全保密常态化,强化了全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促进了工厂持续改进,带动了装备保障能力的稳步提升。工厂先后被评为海军基础管理优秀企业,获军队装备修理工厂质量管理奖,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工厂有三个车间评为全国五星级现场,成为海军企业进入全国五星级现场最多的企业。

面向未来发展 迎接全新挑战

面对未来的海军转型建设和确保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装备保障新需求,黄埔军械修理厂提出要建立一个综合型的特装和军械装备保障体系平台,整合各种保障力量,优化保障的体系机制,发挥各家的能力所长,形成一个常态化、以本地力量为基础,多个支援力量参与的新保障模式,继续深化“2531”发展战略,培养精干高效的系统型专家队伍,以形成XX 舰和地面防空武器系统保障能力为目标,重点提升海南三亚的综合保障实力,联合各种保障力量,构建东南沿海和南海区域内功能齐全、相互支援、相互协作、融合互补的装备区域化保障体系,力争在2020年前,承担起东南沿海和南海方向新装备保障的历史重任,为海军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出我们的毕生力量。

猜你喜欢
军械修理厂黄埔
《修理厂的一天》(绘画)
欢迎订阅《黄埔》杂志 《黄埔家书》增刊
黄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52
黄埔老兵陈生华
黄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40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黄埔(2020年4期)2020-08-13 03:24:36
机动部队高原寒区防卫作战军械保障分析
去修理厂
新少年(2017年1期)2017-03-15 18:22:50
军械装备保障部门领导培训体系优化研究
军械保障模式分类和创新
科技资讯(2014年31期)2015-03-25 11:33:21
何顿《黄埔四期》夺冠
现代企业(2015年7期)2015-02-28 18:53:01
华胜再变革:让中国没有难做的修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