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平 徐咏梅
(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郑州 450052)
位于曲线上的预制梁桥,在平面设计时,通常采用二种方式布设桥墩台,即各墩台轴线与墩中心的法线呈相等角度(简称法线法,后同)和各墩台轴线间皆相互平行(简称平行法,后同)的方法。设计时,通常是提供出墩台轴线上的2点坐标,施工时根据坐标进行找点,放线出墩台轴线。本文通过计算,给出墩台轴线与后视墩台中心点连线的夹角,施工时利用已放好线的中桩,将经纬仪或全站仪放在所在墩台中心,后视(或前视)相邻墩台的中心,通过拨偏角的方法直接找出所在墩台的轴线。
如上图,以曲线起点为坐标原点,以起点的切线方向为X轴,以起点的法线方向为Y轴建立坐标系,以此来进行分析、计算:
图一中,A、B分别为相邻墩台的中心点,C点为A、B连线与X 轴交点,θ1 为AB 与X 轴的夹角;D 点为B 点的切线与X 轴交点,θ2为BD与X轴的夹角;β为墩台轴线与法线的夹角(每墩台相同且为已知);φ即为本文所要求出的、墩台轴线与后视相邻墩台中心连线的夹角。
A、B点的坐标计算
A、B 两点的桩号是已知的,即A、B 两点至原点的曲线长度La、Lb 是已知的,假设A、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和(x2,y2),则:
1)当位于圆曲线上时:
A点:
ε=La/R(ε:A点切线与X轴的夹角;R:圆曲线半径,R为已知)
L0=2Rsin(ε/2)(L0:A点至原点的直线距离)
X1=L0cos(ε/2)=2Rsin(ε/2)cos(ε/2)=Rsinε
y1=L0sin(ε/2)=2Rsin2(ε/2)
B点:
θ2=Lb/R
L0=2Rsin(θ2/2)
X2=L0cos(θ2/2)=2Rsin(θ2/2)cos(θ2/2)=Rsinθ2
Y2=L0sin(θ2/2)=2Rsin2(θ2/2)
2)当位于缓和曲线上时:
A点:
RA=A2/La(RA:A点的曲率半径;A:缓和曲线的参数,A为已知)
X1=La-La3/(40RA2)+La5/(3456RA4)
y1=La2/(6RA)-La4/(336RA3)+La6/(4224RA5)
B点:
RB=A2/La(RB:B点的曲率半径)
X1=Lb-Lb3/(40RB2)+Lb5/(3456RB4)
y1=La2/(6RB)-Lb4/(336RB3)+Lb6/(4224RB5)
2.墩台轴线与后视墩台中心点连线夹角的计算
在前一题的影响下,学生在做左图时会进行有序思考,在追问中教师整理△的个数如右图,学生体会到△既可以是标准量,也可以是比较量,再次内化“标准量”的聚焦地位,从这“一题”演绎成“一类”题,再次突破“倍”的本质。最后,通过分类“△少于○的,△与○相同的,△大于○的”,深刻体会“△与○相同”1倍关系的特殊性;从而渗透“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理解6的因数是有限的、6的倍数是无限的等相关知识,以探寻概念之间关联性的思维路径。
计算出A、B两点的坐标后,就可以计算出各夹角了
图一:
θ1=-arctg()
θ2=Lb2/(2A2)(A:缓和曲线的参数,A为已知)
θ=90°-(θ2-θ1)
φ=θ+β
图二中,A、B分别为相邻墩台的中心点,C点为A、B连线与X轴交点,θ1为AB与X轴的夹角;E点为桥中心线上某点,此点用来确定路水交角,亦即全桥墩台轴线的基准线,全桥墩台轴线与此平行;D 点为E 点的切线与X 轴交点,θ0 为BE 与X 轴的夹角;θ2为B点的切线与X轴的夹角(图中未示);θ3为墩台轴线与X 轴夹角(全桥相同);β为墩台轴线与E 点法线的夹角(为已知);φ即为本文所要求出的、墩台轴线与后视相邻墩台中心连线的夹角。
E点切线与X轴的夹角θ0的计算
当位于圆曲线上时:
θ0=Le/R(Le:E 点至原点的曲线长度,Le 为已知;R:圆曲线半径,R为已知)
当位于缓和曲线上时:
θ0=Le2/(2A2)(A:缓和曲线的参数,A为已知)
墩台轴线与后视墩台中心点连线夹角的计算
图二:
90°+β=θ0+θ3
θ3=90°+β-θ0
φ=θ1+θ3
本计算可在桥梁墩台平面设计时作为参考,也可供施工放线时使用,是桥梁墩台平面设计的方法之一,也可以用来对使用其它方法的设计或施工放线的结果进行校核,而且简单易行。
孙家驷,道路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