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过度视角下的毕业生供求状况研究

2013-11-07 08:04
重庆高教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过度毕业生专业

王 芳

(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 福建 厦门 361005)

高等教育过度视角下的毕业生供求状况研究

王 芳

(厦门大学 教育研究院, 福建 厦门 361005)

高校规模的扩张使得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无法规避的现实:总量上的供求失衡,专业、层次和地区的结构性失衡均是高校毕业生供求的现状。基于高等教育过度的视角对这些失衡现象进行原因探析,指出需要政府、高校和学生个人3方的共同努力方能得到缓解。

高校毕业生;供求失衡;高等教育过度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1]这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政府和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就业难”的问题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就始终存在,快速增多的高校毕业生与缓慢的经济增长速度的不相适应使“就业难”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二战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在人力资本理论和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双重推动下,高等教育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入学人数迅速增加,但是随着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各国经济发展缓慢、产业萧条、失业人数猛增,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2]为此,大量的西方学者进行了学术探讨,认为这是大学教育在大众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过度教育”的现象。[2]那么,与之相类似的我国现阶段日益严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否也已经出现了“高等教育过度”的现象?我国高校毕业生待业的绝对数量在逐年攀升[3],这反映出的是毕业生供求总数失衡?结构性失衡?还是二者兼有?西方国家的“过度教育”理论已经发展了近四十年,学者们对此讨论也相对充分和成熟,在我国高校毕业生供求失衡的当下,十分有必要借鉴并讨论,为找寻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出路而努力。

一、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供求状况

(一)总量上的供求状况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82.1%的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比2010届(83.5%)低了1.4个百分点;1.6%的人自主创业;9.3%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1.1%的人准备在国内外读研,6.1%的人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1%的人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2011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08.2万人[4]14,也就是说,在毕业半年后有约499万人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有近10万人自主创业,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报告还显示2011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79.8%)比2010届(82.6%)减少了2.8个百分点[4]66-69。这说明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在总量上的供求失衡状况有加重的趋势。

(二)结构性的供求状况

结构性的供求状况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地区结构[5]。

1.专业结构的供求状况

如表1所示,从麦可思-中国2008—2011届本科各专业大类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变化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出,2008—2011届本科各专业大类毕业生的对口率大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在2011届本科毕业生中,有的专业甚至还没有达到50%。这反映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供求在专业结构上失衡。

表1 2008—2011届本科各专业大类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变化趋势* 单位:%

*个别专业门类因为样本不足,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2011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2.层次结构的供求状况

武向荣、赖德胜(2010)采用“以个人为标准评价工作所需教育水平,所设计的问题是,您的实际学历是什么,您认为从事目前的工作实际需要的最低学历是什么,即通过估算实际学历和工作需要的学历”的方法来估算过度教育发生率,结果发现博士研究生过度教育发生率最高,过度教育发生率为67.18%,硕士研究生和大学本科生过度教育发生率为58.46%。[6]这一结论也与杨娟等(2011)采用2003年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收集的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的研究结果一致。[7]这样的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我国高校毕业生供求在层次结构上也出现了失衡的问题。

3.地区结构的供求状况

根据麦可思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的占26.1%,泛渤海湾区域(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内蒙古、山西)的占23.1%,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的占21.1%。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地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区域,所占比例依次为23.1%、25.3%和20.8%。[4]14,40如此看来,高校毕业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供求也出现了失衡的问题。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总量还是从结构上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供求都出现了失衡的状况。

二、“高等教育过度”视角下的原因探析

(一)“高等教育过度”的内涵

教育过度也称“过度教育”,主要源于西方,1976年由美国人弗里曼(Freeman.R.)在其著作《过度教育的美国人》中首次提出,认为教育过度即教育的供给超过社会对教育的需求。[8]后来,学界有关教育过度的研究逐渐增多,经过多年发展,现在主要从宏观(社会)和微观(个人)两个维度进行界定。

宏观维度主要以顾明远编写的《教育大辞典》中的定义为代表,即“教育过度亦称教育过剩或教育膨胀,是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在总量和水平结构上超过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9]微观维度主要以约翰·罗布斯通(John Robest)下的定义为代表,即“一个人获得的教育超过其职业通常要求的水平,便属于过度教育。”[10]

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下定义以J.毕晓普(J.Bishop)为代表,即“一个社会(或个人)拥有的教育超过了它(或他)的所需(required)或所望(desirable)。”[11]基于已有的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教育过度的定义基本一致,宏观上多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指一国的人力资源超过了经济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而微观上主要指个人的教育经历超过了工作的需要。

因此,本文在J.毕晓普(J.Bishop)定义的基础上,借鉴《教育大辞典》的定义内容,认为高等教育过度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是指一国的高校毕业生超过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包括总量和水平结构两方面;微观上是指个人的高等教育经历超过了工作的需要。

(二)分析

1.从总量过度看高校毕业生供求失衡

总量过度主要反映在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供给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需求。1999年,我国高校规模扩张的政策开始实行,2002年开始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并在短短的10年内,由142.1万增加到了673.3万,以平均每年50多万急剧膨胀(见表2)。

表2 1999—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 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1999—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2]。

但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却并不能完全消化增加的这些高校毕业生。孙捷(2011)采用可变参数模型,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利用曼滤波方法估算了我国的就业弹性①,主要涉及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就业人员数(EMP)两个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得出了“我国1952—2009年的就业弹性在0.12~0.22之间变动”[13]的结论。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每变化1%,就业人数就会增长0.12%~0.22%,图1是该研究计算得到的“我国1952—2009年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

从图1可见,我国的就业弹性从90年代以后就保持在0.2左右的水平,但呈下降的趋势。我国国家统计局的测算表明,20世纪80年代,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增加240万个就业岗位。[14]而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2009年第二季度的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法,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大体可带动80~100万人就业[15],就业弹性的下降趋势说明这个数字今后还有进一步减小的趋势。照此计算,我国每年最多只能提供800万个就业岗位,而这800万个就业岗位除了有应届毕业生竞争以外,还会有累积的下岗失业人员、机关事业分流人员以及“农转非”人员、复员转业军人等的竞争,而2013届高校毕业生就已经达到了699万人,且依然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过度是无法规避的事实,而造成这一事实的重要原因是高等教育规模的过度扩张。

图1 我国1952—2009年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13]

2.从结构过度看高校毕业生的供求状况

(1)专业结构过度

在劳动力市场上,专业对经济发展的敏感度很高,在不同的时期,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将面临着不同的处境。然而,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不但没有随着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调整,反而是不管什么专业都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见表3),这是有些专业对口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也是专业结构过度的重要表现。

表3 2007—2009年我国普通本科分学科毕业生数 单位:人

(2)层次结构过度

为了缓解就业带来的压力,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急剧扩张,2012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是1999年研究生招生规模的6.4倍(见表4)。

表4 1999—2012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 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1999—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2]。

这样的供给情况让过去以高学历劳动者为主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以用人单位为主的买方市场。[3]选择权和自主权也由高学历劳动者转移给了用人单位。那么,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很显然用人单位会更倾向于雇佣更高学历的劳动者来完成更低学历的劳动者就能胜任的工作,最终造成了层次结构的过度。

(3)地区结构过度

如表5所示,从我国高校数量的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都有绝对的优势,中部次之,西部地区的高校数量最少。

表5 我国高校数量区域分布统计表[16]

注:东中西地区的划分主要按照我国官方统计报告中惯常采用的区域划分方法。

这样的高校数量区域分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多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相对较少,加上我国经济的二元分割使得毕业生优先考虑留在东部发达地区,较少选择在中西部工作,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则会因为当地的经济缺乏吸引力而往经济发达地区找寻工作机会。这些都加剧了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的结构过度,而中西部的欠发达地区反而出现人才紧缺、供不应求的问题。

3.从个人高等教育过度看高校毕业生的供求状况

随着劳动力市场学历的上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继续升学的队伍中。如表6所示,从1999—2013年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统计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增长了5.5倍。

表6 1999—2013年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统计表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然而,前文的论述已经说明了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张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发展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而研究生报考人数的增长速度则更进一步地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过度,同时,也是个人高等教育过度的有力佐证。武向荣、赖德胜(2010)和杨娟(2011)的研究结果也充分地说明了个人高等教育经历超出了工作的需要,高校毕业生的个人高等教育过度。

三、结论与对策

高等教育过度一方面是对我国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收入与心理。因此,无论是政府、高校还是毕业生都应当采取措施来积极应对。

(一)政府方面

第一,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支持第三产业发展。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带动80~100万人的就业,虽然这一数量在未来还有可能减少,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经济发展能够使GDP的增长幅度提高,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总量便会增大,需求的增大就会消化越来越大的供给总量,如此便能解决高校毕业生供求总量失衡的问题。此外,还应当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人才市场的需求。另外,还要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高层次的就业机会,吸纳更多高层次的人才。

第二,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就业环境。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来淡化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的界限,降低人才流动成本,从而创造出易于人才流动的宽松的就业环境。

第三,根据需要,适度调控高等教育规模。要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状况,确定高等教育各层次,包括高职高专、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使得各层次的高校协调、持续发展。

(二)高校方面

第一,适时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高校应当适时地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的专业设置不仅要与当前的市场需求相适应,更要未雨绸缪,瞄准未来新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适度超前的经济预测,设置相关的专业与课程,提前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如此才能把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主动权,缓解专业结构性失衡的供求现状。

第二,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招生规模。高校要加强与市场的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市场发展的需求,预测专业发展的未来走势,适时地对各专业的招生规模做出调整,改善部分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而另一些专业供过于求的结构性失衡现状。

第三,加强与地方的合作,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应当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建立“政校企”的合作机制,开发产学研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既可以满足地方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能缓解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还可以缓解高校毕业生巨大的就业压力。

(三)毕业生方面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首先,要认清自己,持实事求是和积极的心态。在大学里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能力,积极应对就业竞争中的种种挑战。其次,要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通过多渠道了解当前的就业信息,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预测,切忌过高的就业期望,形成符合实际的就业观念。只有通过这样的“内外兼修”,高校毕业才有可能顺利找到适合自己并符合自己预期的工作。

注释:

① 就业弹性是指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不变时,经济增长每变化1个百分比所引起的就业变化的百分比,即劳动力就业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EB/OL].(2012-11-19)[2013-04-1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20/201211/xxgk_144771.html.

[2]张军利.过度教育:劳动力市场视角下的中国高等教育[J].教育研究,2010(9):81-84.

[3]万华.我国高等教育“过度”探析——表征·危害·反思[J].教育科学,2011(6):66-69.

[4]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邓光平.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失衡与教育过度探析[J].江苏高教,2004 (3):42-45.

[6]武向荣,赖德胜.过度教育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北京市数据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9):36-41.

[7]杨娟,孟大虎,岳昌君.高等教育投资教育的风险和受益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3):80-90.

[8]陈方红.我国高等教育过度:事实还是假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9-12.

[9]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六卷[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249.

[10]曲恒昌,曾晓东.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3.

[11]Carnoy Martin.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Z].闵维方,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64.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全国年度统计公报 [EB/OL].(2013-02-01)[2013-04-11].http://www.stats.gov.cn/tjgb/.

[13]孙捷.我国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10-13.

[14]刘君.经济高速增长,大学生为何难找工作[EB/OL].(2005-01-07) [2013-04-15].http://news.xinhuanet.com/employment/2005-01/07/content_2428116.htm.

[15]王键.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带动80~100万人就业[EB/OL].(2009-07-24)[2013-04-17].http://www.ce.cn/xwzx/gnsz/zg/200907/24/t20090724_19618843.shtml.

[16]邱均平,温芳芳.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问题研究——基于2010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7):17-21.

(责任编辑吴朝平)

ResearchontheSupplyandDemandofGraduatesinthePerspectiveofOver-higherEducation

WANG Fang

(InstituteofEducation,XiamenUniversity,Xiamen,Fujian361005,China)

Because of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increased sharply.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for the college graduates has become an unavoidable fact.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college graduates can be summarized as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n the whole,and structural imbalance among profession,level and region.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over-higher education,an analysis of the reason for the imbalance phenomenon was made,an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governmen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students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solve the issue.

college graduates;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ver-higher education

G40-054

A

1673-8012(2013)03-0096-06

2013-04-18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880026)

王芳(1988-),女,福建三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过度毕业生专业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伤心的毕业生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