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在于规范 道德在于提升

2013-11-06 02:20
山东农药信息 2013年9期
关键词:高毒生物农药农药

近年来不断爆出的毒豇豆、毒韭菜、毒生姜、毒药材等违规使用农药,致农药残留超标的事件,反复考验着公众对农产品安全的信心,不得不令人担忧,还有多少农产品可以放心食用?接连不断发生农药残留超标事件的根源何在,困局何解?值得高度重视,笔者不揣冒昧想做以粗浅探讨,抛砖引玉。

一、屡屡发生农药残留超标的根源

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的根源涉及许多方面,涵盖了农药生产的各个环节,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企业多而小,创新实力与意愿薄弱。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达2500多家,这还是国家认可的,实际上农药生产企业的数量远不止这些。数量虽然众多,但多数规模较小,大多数农药生产企业无产品研发机构,创新实力与意愿都非常弱,以仿制国外产品或以混配、分装为主,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主要表现在高毒农药比重大,农药的复配制剂产品混乱以及乱混乱配严重,一些企业甚至随意在产品中添加登记以外的隐性成分,无形中加剧了农药残留超标的程度。

2、销售渠道复杂,销售人员多且良莠不齐。在农药销售上不仅有农技推广站、植保站、供销社开办的庄稼医院以及销售网点,还有数量众多的个体农资店。从事农资销售的队伍庞大,但这里面经过农业技术培训的不足三成,许多经销者普遍对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知之甚少,缺乏相应的植保知识和指导能力。特别是目前的终端经销商中,原先从供销社、农技站出来从事农资经营的,多数已年老力衰干不动了,年轻的从业者中大多不具备专业知识,在销售和指导农民使用农药上问题不少。而且,一些经销者道德无底线,唯利是图,进货来源复杂,仍在偷偷摸摸违规销售明令禁止的剧毒、高毒农药。

3、部门监管形同虚设,不作为、乱作为。农业系统的农技站、植保站队伍涣散,人虽然不少,但专业技术人员不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是搞一下形式、走走过场,多数缺乏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的能力和责任心。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合作,政出多门、各自为政。个别管理部门名为监管市场,实则为了收费,甚至一些地方存在着“打真不打假”、“打大不打小”、“ 打国营保经费,打民营保小费”的违法违规现象。客观上由于农资市场遍布城镇、乡村各地,经销网点多、面广、线长,行政执法部门受人员数量、人员素质等因素制约,难免出现监管缺位,监管不力,谁都管,谁都不管现象。

4、用药无人指导,农民自任农药师。因各种原因造成了目前在农村很难见到农技员,加之,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后,留守农村的大多是中老年和妇女,这些人对农药知识了解更少,大多数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切实有效的用药指导。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买人吃的药有医生指导,买牲口吃的药有兽医指导,可买农药却没人指导,只好自己当农药师了。卖农药的人有些卖久了的能懂一点,刚卖时间不长的还不如我们,问了也白问”。农民用药时随意性比较大。如不按标签说明来使用、擅自扩大使用范围、乱用药、滥用药、用错药等现象普遍存在。

5、国家政策法规层面上扶持引导不太给力。《农药管理条例》法律位阶较低,重新修订稿还迟迟出不了台,农药多头监管,低效监管,农残标准不健全,一些小宗经济作物缺乏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农残检测结果公开不足,应对风险的意识不强,农药科研受困于现有模式,效率低下,转化为生产力比较艰难,农药行业协会、应用协会在社会责任关怀方面还有欠缺等。

以上这些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根源,如果不重视解决,那么,今后农残超标事件还会发生,农产品安全将“永无宁日”。

二、破解农药残留超标,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对策

传承在于规范 道德在于提升。破解农药残留超标,保障农产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药的“生产——流通——检测——使用”每一个环节,必须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标本兼治才行。为此,笔者建议:

1、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一是要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法律法规制订和宣传力度。应尽快把《农药管理条例》上升为《农药管理法》,以提高农药监督管理的法律效力,加快农残标准制订步伐,加强相关法规和农药科普知识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理顺农药监管体制,成立专门的农药监管机构,从根本上解决“归谁管,怎么管”的问题。二是要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农药,违规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处罚和曝光力度,以起到威慑、警醒作用,达到“重拳出击,重典治药”的目的;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将农药市场监管与地方领导政绩挂钩,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对那些既无力进行技术改进,又无力生产出合格产品企业,就要通过整合令其快速死亡。四是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建立健全高毒农药规范化经营管理制度,堵塞高毒农药违规流入市场渠道,逐步淘汰高毒农药。

2、落实企业责任,从严把好源头。企业要建立起法人负首责制度,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强化产品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努力生产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达到以产品赢市场,以质量获口碑,促使企业持续发展;加大企业产品的全面、正确宣传,让社会公众能对农药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能够客观地看待农药和农药残留问题。同时,要注重生物农药和仿生农药的研发,从源头上杜绝有害药剂进入市场。通过国家创业投资的引导资金,鼓励金融、投资机构对生物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与科教单位联合,产学研结合,开发生物农药,促使生物农药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为生产绿色食品提供保障。

3、加强经营者教育管理,规范流通环节。经营者卖农药卖的不仅是产品本身,卖的是帮助农民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方案,农药产品其实只是技术、方案的载体,农民用药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技术指导水平如何。相关主管部门、农药协会要加强营销从业人员教育。首先是要注重经营者的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其担付起自身应尽的社会责任,严格按《农药管理条例》经营,自觉抵制不合法、不合格农药,不给那些违法违规企业提供“用武之地”;其次是要加强经营者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植保知识,提高指导农民使用农药的能力,真正起到“庄稼医院”的作用;第三从制度上加以约束,抬高市场准入门槛。不仅要完善经营许可制度,而且要建立农药经营资格制度,对经营者要进行业务考核,考试合格者才能获得经销农药的资格,解决什么人能卖,什么人不能卖的问题;第四要加强管理,建立起严格的农药进、销货登记制度,做到有据可查,逐步规范农药流通领域环境。

4、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把好农药使用关。要彻底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的意识和技术水平。农技推广部门应加强病情、虫情的监测和预报,每年对土壤中农药残留进行化验,及时预报、警示。农技部门、生产营销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适时对农民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通过农民会、专家讲座、现场示范会、印发明白纸等广泛利用各种资源,培训农民识假辨劣、科学选购低毒低残留农药,安全、合理、科学使用农药。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将生物农药信息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传递给农民,增加生物农药专项补贴,促使农民逐步自愿使用生物农药,拒绝高毒农药。

5、实施标准化生产,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目前,随着土地流转、政府采购、统防统治的不断实施,专业植保公司的出现,今后可逐步由植保公司担当起控制农残的重任,解决不合理使用农药的问题,减少高毒农药使用。也可采用基地化或合作社的模式,把农户整合起来,按照“统一生产、统一技术、统一经营”的方式,积极推广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种植中做到“统一购药、统一配药、统一施用”,统防统治。同时,建立起食品质量安全信誉卡制度,顾客在市场购买农产品时,只需在多媒体信息查询机上进行扫描,就可知道所购买农产品的生产者、产地、药物残留等各种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安心。

总之,要破解农药残留超标困局,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只有做到了“层层设卡,步步把关,环环相扣,严查严管”,每一个环节都真正发挥出了正能量,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才能为消费者提供出安全、高品质的农产品来。

(宋继文)

猜你喜欢
高毒生物农药农药
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蔬菜病虫害的高效技术简析
5年内我国将禁用全部高毒农药
上海国际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发酵技术展览会
2015中国植保市场生物农药畅销品牌产品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
有毒有害作业的范围及主要事项有哪些规定
河南购买高毒农药将实名制
农业生产离不了 销售使用要管好
湖北生物农药推广难
第十八届全国农药信息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