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视角下的工业遗产再生

2013-11-06 07:29
山西建筑 2013年3期
关键词:苏州河莫干山仓库

赵 丽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1 地理与历史概况

1.1 地理环境

苏州河又名吴淞江,系黄浦江最大的支流。源出太湖瓜泾口,横贯上海市区,全长125.2 km。在上海市境内苏州河主要流经青浦、嘉定、普陀、长宁、静安、闸北等区,长度有53.1 km。由于近代工业发展,苏州河径流污染较为严重。1997年,上海市启动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2003年,苏州河已基本除黑除臭,景观绿地增加,自然生态开始恢复,综合环境明显改善。

莫干山路位于普陀区苏州河南岸,东到长寿路桥,西到昌化路桥。整条莫干山路的旧工业仓库群和50号一样,见证了上海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记录了近代产业建筑的结构演变。

1.2 历史境况

鸦片战争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开放。黄浦江苏州河水上交通便利,具有天然的“城市码头”之称,西方列强、中国官僚和有识之士争先恐后抢占码头,苏州河沿岸的近代民族产业迎来发展机遇。莫干山路50号原为近代徽商代表人物之一周氏的家族产业,1966年改为上海第十二毛纺织厂,1994年改为“上海春明毛纺织厂”,现为上海春明都市型工业园区。该厂占地面积35.45亩,从1937年~1994年间,累计建造厂房面积4万m2,建筑结构以砖木、砖混、钢混为主,建筑质量较好(见图1)。

图1 莫干山路50号的建筑现状

2 苏州河莫干山路50号艺术仓库的创建与发展研究

2.1 莫干山路50号工业厂房的发掘

2000年5月,艺术家薛松进驻莫干山路50号春明工业园区,成为入驻莫干山路50号艺术仓库的第一人。在入驻这里之前,他曾考察过很多厂房,但考虑到采光、通风、租金、环境等各方面因素,他最终决定在莫干山路50号安家。

选择旧厂房作为艺术家工作室,从客观上说:巨大的仓库空间为艺术家提供了宽松的创作环境,适应现代化的大尺寸发展趋势。主观而言:对承载“历史痕迹”的旧建筑的钟情,是艺术家精神上的需要。旧产业建筑遗留下的空间有一种历史沧桑感,艺术在这种空间中找到了精神与空间的玄机。对于从事文化艺术事业的人来说,拥有巨大的空间,并将其纵横划分为各类亚空间,将不规则的空间改造成居住、工作环境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创造力、活力和自豪感是个人事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因而选择旧产业建筑作为个人工作室就成为一种现实和必然。

2.2 莫干山路50号艺术仓库的改造方式

莫干山路50号艺术仓库的建筑多建造于20世纪30年代,系砖木结构,尖屋顶,具有典型的东方传统建筑的特点。其结构不仅具有鲜明的产业建筑特征(大面积的采光玻璃、层高高挑、开放流通的大跨度空间),并在注重生产实用的基础上,将当时流行的建筑符号和特征以及一些传统的建造工艺融入这些产业建筑中,因而建筑的功能构件和工业生产构件也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2.2.1 积极保护原则

50号的艺术家在保存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了必要的整修和修复。由于产业建筑非同文物建筑,即在保护的基础上,亦需要不断发展。因此,对于产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必须要加以利用,才能真正得以保存。遗产的原真性和不可再生性,并不完全意味着原封不动的文物式保存方法,而是尽可能使其参与和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去。厂房建筑由于长期废置,年久失修,导致屋顶渗漏而内积雨水,建筑的环境景观质量较差。50号的艺术家们拆除了一些破坏原始建筑构件的搭建,做了必要的补漏等修缮措施,使仓库恢复了昔日的光彩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2.2.2 整体性保护原则

在文物建筑遗产的保护中,整体性是一个重要的原则。保护一个文物建筑,要同时保护其赖以生存的景观环境,产业建筑亦是如此。产业建筑本身没有文物建筑那么重要的建筑价值或历史价值,同时由于建造年代较短,如果从单体来看,并无存在的充分理由,只有群体保存才能突显其意义。

艺术家们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他们将莫干山路50号建筑群的空间结构整体保留,使老仓库群独特的高大空间造型所潜在的历史感、功能性、艺术魅力等信息元素和能量传递释放出来。在此基础上,将个人的喜好和品位融入到老建筑中去。由于艺术家来自不同的地域,所带来的文化、风俗、品位既有兼容性又有独特性,既有世界性又有地域性。艺术家将文化创意与工业文明进行了有机的融合,赋予了这些老建筑独特的性格和色彩。

3 苏州河沿岸旧工业建筑更新改造的意义和价值

3.1 艺术仓库引发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经济价值

21世纪全球最富活力的产业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利用产业建筑大型的空间结构,根据时代需求创意改建,创造新的文化艺术环境。这是一种再循环、再利用、可持续发展观点的重要体现,是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的重要理念。在上海这个拥挤的大都市中,空间属于一个奢侈品,而像工业厂房这样高大通敞的空间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产业遗产巨大开敞的空间,造型独特的构件,蕴藏着潜在的和巨大的经济利用可能性。

莫干山路工业区的产业转型开创了一个良好开端,前工业时代的建筑遗存在注入了现代艺术的血液之后,成为上海文化产业的新兴力量和一个具有浓郁艺术特色的新型城市社区。并且,伴随着苏州河沿岸众多仓库的重新再利用为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工作室,莫干山路工业区和苏州河将成为上海文化产业的一条重要产业链带。文化创意产业对建筑空间的特殊要求,为莫干山工业区的产业建筑遗存提供了保存的可能,并且也因其重新利用而被赋予新的活力和新的历史内涵。

3.2 旧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延续了城市文化多样性——社会文化价值

吴良镛先生曾谈到:“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存留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旧产业建筑见证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产业建筑的发展,是体现城市风貌的重要景观。旧产业建筑的再生利用不仅保持了实体环境的历史延续性,还保存了地方特定的生活方式。苏州河沿岸的旧工业仓库建筑群记录了上海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代表上海百年近代史的重要部分。

上海市现代化、高科技、国际式建筑磅礴而来,拆旧建新之风席卷而上。在这样一个发展迅速,注重眼前效益的时代,一些优秀的近代产业建筑,无论它的历史还是人文价值还没来得及思考认证,就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在这种情况下,蓬勃发展的上海应当注重保护和利用上海的历史和人文资源,注重城市物质和文化形态建设的协调共进,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

保护产业遗产的目的是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延续城市文化多样性,从而保护地方文脉。产业建筑从诞生至今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因此,保护要尽可能维持它们所储存的信息量。保护产业遗产,并不是将所有的老工厂、旧仓库改造成历史博物馆,而是希望在城市规划、旧区改建中对历史文化因素多加考虑,并通过城市空间自身反映其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城市本身应该是对市民和旅游者开放的户外博物馆。

4 结语

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遗产相融合,可以促进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使得逐渐衰落的工业遗产成为了新生产力的载体,经过文化的重建,景观的更新,使工业遗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赋予其全新的艺术内涵。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直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它带动了所在工业遗产地的整体区位价值,使原地区成为新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它既有利于工业遗产的保护,又给工业遗产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为工业遗产的保护更新指明了一条新出路。

[1]韩妤齐,张 松.东方的塞纳左岸——苏州河沿岸的艺术仓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陆邵明.关于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J].规划师,2006(10):13-15.

[3]俞孔坚,方瑰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建筑学报,2006(9):12-15.

[4]赵 亮.我国新时期旧工厂建筑改造再利用初析[D].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1.

[5]顾承兵.上海近代产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以苏州河沿岸地区为例[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猜你喜欢
苏州河莫干山仓库
仓库里的小偷
莫干山
苏州河,悲莫悲兮奈若何
填满仓库的方法
来野·莫干山民宿
四行仓库的悲壮往事
徒步莫干山
Mount Mogan and Some Foreigners
苏州河
消防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