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衰中国国企的老调可以休矣——评张维迎《国有企业的外部性》

2013-11-06 07:39:06曾良才
军工文化 2013年2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家企业

■ 曾良才

(作者:中航工业直属子公司监事会主席)

灭失中国国企的阴谋理论就是私有化,明确将其作为“颜色革命”的有机组织部分,服务于全盘西化的意识形态和政治颠覆目的。

2000年9月19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参议院对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议案进行最后表决通过后的电视讲话中说,如果中国能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部竞争能够加速中国国有企业的消亡,并促进中国私有经济进一步进入市场,这将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并强化中国内部要求改进劳工标准、人权、环境保护和法制方面的呼声,美国公司也可以通过直接的方式,对中国施加更多的影响。从那时起,世界上就刮起了一股唱衰中国国企的阴风。

2012年张维迎在第四届网易经济学家年会的主题发言时说:“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未来十年,像我刚才讲的,国有企业,国有和国有控股的企业真正降低到GDP 的10%以下,我相信,中国未来的十年会充满希望,我们国民经济的倍增计划可以实现,中国人就会对未来更有信心!”

时隔12年,前呼后应,张维迎又捡起了唱衰中国国企的老调,我们不禁要问,老调重提想要干什么?

回顾12年来中国国企饱受非难的历史,我们很清楚地发现,唱衰中国国企的论调,受到三种力量的支持:一是想灭失中国的西方势力的支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从来就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崛起,他们对中国政治上打压,经济上控制,技术上限制,军事上威胁,外交上孤立。其中一招就是打压中国的国企,因为国家的竞争除了军事力量之外,跨国公司的实力较量也是至关重要的。胡鞍钢教授指出:“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表现为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大国之间的国际竞争也突出表现为其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的角力,在中国这样一个超级国家,需要有超级国有企业,并具有超级的企业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力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推动和深化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和改革,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中国经济社会保持持续稳定、繁荣的关键来源和重要动力”。以航空工业为例,上个世纪,美欧两大巨头就曾以合作之名,夭折了中国大客机和支线飞机之梦,使中国的民机事业推迟了10~20年;2005年,中航工业拿到波音787 两个很小的合同,并且得到了美国国务院和商务部的批准,但最终被美国国防部以“民用飞机里面有技术可能转让给中国”为由取消。2007年6月中航工业要竞标空客打算出售的6 家公司,因政府干预最终未能入围空客的竞标名单。事实说明,西方势力是希望中国的国企越早灭掉越好,而灭失中国国企的阴谋理论就是私有化,明确将其作为“颜色革命”的有机组织部分,服务于全盘西化的意识形态和政治颠覆目的。俄罗斯听了美国人的话,进行了全面私有化,结果俄罗斯走向衰落,从“世界工业强国”滑到了“世界二流工业国”。中国没有上华尔街的当,坚持走自己的路子。坚持国有经济为主导,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私人经济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积极促进非国有经济发展,既与国有经济形成竞争关系,也与国有经济形成互补关系,分工协作关系,使中国走向强盛,成为“世界工业第二大国”。俄罗斯1990年GDP 占世界总量比重为2.4%,到了2011年,仅占2.7%,而中国1990年GDP 占世界总量比重为1.6%,到了2011年,提升到10.4%,1990年中国国企有世界500 强企业1 家,到了2012年已达66 家,而俄罗斯,到了2012年,国企加私企也只有7 家,其中国企仅3 家。在俄罗斯的惨痛教训面前,张维迎作为一个做学问的教授,竟然不顾历史事实,跟在西方势力屁股后面,鼓噪私有化,企图动摇国有经济的主体位置,难道不值得人们警惕吗?!二是国外跨国大公司和国际垄断资本的支持。国外跨国大公司对中国国企的贪欲如狼似虎,一方面想通过私有化把中国国企灭失,为他们进军中国市场扫平道路;另一方面,想唱衰国企分而食之,10年前,在唱衰国企的喧嚷声中,我们一批小国企和地方国企被外资横扫一光的惨烈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实现私有化,其结果就是打压国企、削弱国企的力量,冲击中国的经济安全与百姓的利益,而最终的受益者就是国际垄断资本。三是权贵资本势力的支持。其目的是欲借国有企业私有化之路大肆侵吞国有资产。在出让中小国企所有权的改革过程中,权贵资本势力疯狂掠夺国企、让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并滋生大量腐败的历史决不能重演。

国有企业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其经济属性要求它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其特殊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要求它承担起扩大就业、维护稳定、发展先进文化等方面的责任。

国有企业是国家栋梁,其特殊性使得它承担的责任比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有着更高层次的标准,就是一为国家,二为社会,三为员工。作为国有的经济组织,勇于担当强国富民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

国有企业承担支撑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责任

企业是支撑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经济单位,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国有企业,是行业发展的领先者和排头兵,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力量;在国内,国企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面对国内外恶劣的经济环境,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以此回报股东或出资人。以中央企业为例,2002年到2010年,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从7.13 万亿元增加到24.3 万亿元,年均增长16.62%;营业收入从3.36 万亿元增加到16.7 万亿元,年均增长22.6%;实现利润从2405亿元增加到8490亿元,年均增长17.3%;2006年至2009年,中央企业向国家上缴国有资本收益,已累计1371亿元。2009年中央企业完成向社保基金转持国有股55.3亿股,对应市值为429.68亿元。

国有企业承担保障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政治责任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左右局势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保障;国有企业承担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国际上的跨国公司也承担政治责任。比如国外的军工公司,其政治责任主要体现在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中。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勇于担当起维护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政治责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和安全体系建设,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努力确保国内市场供应,为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经济风险提供可靠支持。以中国军工集团公司为例,就为国家承担起三个方面的政治责任。一是在提升综合国力方面的历史责任,是综合国力的提供商。军工企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大国地位的重要象征,是世界大国博弈的高端平台,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大局,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二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政治责任,军工企业是部队作战能力的供应商。没有强有力的军工,不仅在国际事务中没有发言权,甚至连国家的主权和尊严都难以保证。作为军工集团,必须积极承担自己的军事使命,积极开发高新武器装备部队,当好部队作战能力提供商。三是在增强国家科技实力方面的政治责任。军工工业代表国家竞争力的制高点,是附加值最高的制造业之一,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可以在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方面加快速度、加大力度,引领科技创新,提高一个国家整体的科技发展水平。

国有企业的崛起为中国崛起做了巨大的贡献。在国际上,国企是与西方跨国公司竞争,打破它们对世界经济和产业体系的长期垄断,同时又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成为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主力军。

以世界级500 强企业的对比来看,1975年,世界级500 强企业美国有241 家,日本有54 家,中国是零,到了2012年,美国降为132 家,日本68 家,中国79 家,其中国企66 家;中国国有企业在世界级500 强行业(产业)覆盖率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996年美国覆盖了38 个行业,中国仅有2个行业,到2012年,美国覆盖了48 个行业,而中国已覆盖了22 个行业;从营业收入看,中国国企规模迅速壮大,与美日之间的相对差距不断缩小。1996年世界500 强中的美国企业营业收入占世界500 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比重的27.8%,日本的比重为35.2%,中国国企占比仅为0.3%,到2012年,美国企业占比为的34.2%,日本的比重降为14.8%,中国国企的占比增长为15.2%;从资产总额上看,中国企业的资产规模不断增加,占世界500强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持续上升,与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1996年世界500 强中的美国企业资产占世界500 强资产总额比重21.6%,日本企业比重32.4%,中国国企资产比重为0.8%,到2012年,美国占比为25.3%,日本企业占比降为15.9%,中国国企占比上升为14.8%;从利润看,中国企业的利润总额持续上升,基本保持与营业收入增长水平一致,利润总额已超过日本,1996年,中国大陆世界500 强企业仅占全部世界500 强利润总额的0.3%,2012年,已上升为11.8%。2004年,中国央企178 家,上交国家税金0.47 万亿元,美国非金融500 强105 家企业上交税金1.35 万亿元,到2010年,中国央企124 家,上交国家税金1.48万亿元,美国非金融500强105家企业上交税金1.26万亿元。由此可见,企业兴,国家兴;企业强,国家强。国有企业是国家脊梁,民族英雄。

国有企业承担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社会责任:为政府提供税收、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就业、兼顾环境与资源、积极支持公益。

国有企业承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的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其经济属性决定了它必须追求利润,实现价值最大化。但是,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并不等同于利润最大化,而是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取得企业品牌、美誉度、社会形象等的最大化。这就需要企业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使其经济属性不断扩展为社会属性。

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衡量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很多大型跨国公司都把“企业公民”作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并积极实践。《财富》和《福布斯》在全球企业排名评比时,不仅以总收入、利润等作为定量指标,还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国有企业“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承担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社会责任:一是为政府提供税收;2002~2010年,上缴税金从2915亿元增加到1.3 万亿元,年均增长20.77%,2006年至2009年,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6.7 万亿元。通过数据研究得出,国有企业的税负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企业,近年来税负均值为27.3%,是私营企业税负综合平均值的5 倍多,是其他企业中税负最高的股份公司的税负平均值的2 倍。从资产的税收产出效率看,在占有同样单位的资产量时,国有企业提供的税收额要高于各类企业约45%;从人力的税收产出效率看,在占有同样单位的就业人数时,国有企业提供的税收额要高于其他企业约190%。二是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中央企业多年来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利润贡献第一的中石油,国内原油产量占57%的市场份额,天然气占全国产量的80%,炼化产品占据了全国4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有石油石化企业积极支持国家宏观调控,保证了国内成品油的稳定供应,维持了我国成品油价格的相对平稳。我国电价涨幅不到世界的一半,国有电力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国有粮食企业2005~2009年累计政策性收购粮食和油料25900 多万吨,使种粮农民年均直接增收100 多亿元。在2006~2008年上半年席卷全球的国际粮食危机中,国有粮食企业坚决执行国家最低收购价、拍卖销售、跨省移库等调控政策,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使我国成为全球粮食危机中的“安全岛”。三是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保民生、保稳定,关键是保就业”的号召,积极采取措施,尽最大可能吸纳就业,为缓解全社会就业压力作出了贡献。据统计,国有中央企业2009年主动增加招收应届毕业生20 多万人,比2008年增长7%。驻港、澳中央企业主动接收当地大学生实习,为港、澳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国有中央企业按照“减薪不裁员、歇岗不失业”的要求,稳定就业岗位,模范遵守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依法合规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类基本保险”基本实现了全员覆盖。四是为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在这个过程中兼顾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如2009年,国有中央企业共投入878.4亿元实施节能减排。与2005年相比,2009年国有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比价)下降15.1%;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6.8%,化学需氧量减少33.04%,提前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五是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帮助弱势群体。在重大自然灾害和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发挥顶梁柱作用。国有中央企业积极参与扶贫助教、慈善捐助等社会公益活动。2009年,123 家国有中央企业共计发生对外捐赠支出34.2亿元。在2010年支援西南旱灾灾区的“春雨行动”中,中航工业捐款1000万元;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中航工业又捐款2000万元支援震区重建。8月7日晚,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中航工业高度重视,紧急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向灾区捐款6,776,801.41 元。

国有企业承担传承中华文化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文化责任

一是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国有企业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目标,立足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充当了主力军的作用。二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打造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三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围绕综合国力的全方位竞争更加激烈,谁占领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文化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工作中占据着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地位。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国有企业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国有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卓越表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

“国有企业的外部性”的作者不尊重事实,不对中国国企做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却攻击中国国企“严重抑制了中国人的企业家精神”、导致了“严重的道德危机。”完全是歪曲事实,违背了一个学者做学问的基本道德。

什么叫企业家精神?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指出,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的人群,这批人的人格特征和素质是什么就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在企业家精神中,深刻地蕴含着: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契约精神、诚信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民族精神。正是这样七种精神,构建了一个活生生的企业家人格特质。他特别强调:经济全球化,企业家有国籍,企业家应有民族精神,要有民族文化修养。民族精神是企业家生生不息的智慧源泉。而这样一种民族精神往往体现在企业家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国企的领导者们,站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高度,以自主创新的谋略和胆识,以国家利益为重,从大局出发,着眼长远,勇于担当,在国际竞争中展示了中国企业家的魄力和勇气、智慧和精神!2010年,我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接近20%。这意味着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丢掉的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在经历了约150年之后,被我们重新夺回来了。这其中一大批国企企业家功不可没,罗阳同志就是这些企业家的优秀楷模和杰出代表,他身上集中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高于一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事业高于一切的优秀品质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是中国国企企业家精神的一面旗帜,是激励和引领我们不断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是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宝贵财富。然而现在有些人简单地迷信西方的管理模式,一味迎合西方势力唱衰中国国企的理论,以西方文化来定义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这必然会把企业家的价值追求引入歧途。同样,如果我们的某些学者不真正面向中国大众、深入实际、深刻了解国企,而是一味用于跟西方势力寻租搞关系,或者靠骂国企来哗众取宠,那还有何资格在国企面前谈“道德”二字!

唱衰中国国企的老调可以休矣!

中国的崛起需要创建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知名品牌的世界级跨国国企,中国也一定会有更多的国企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崛起和腾飞。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国家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32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