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鲁宁
1.湘潭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和优越的交通区位,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平台坚实。湘潭市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文化名人齐白石的故乡,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地处湖南中部腹地,区位条件优越,综合交通发达,京广、湘黔、武广铁路纵贯南北、横贯东西,107、320国道和京珠、上瑞高速公路穿越全境,湘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半小时车程。可谓东接大上海,南牵大广州,西入大巴蜀,北联大北京,是中部崛起的工业重镇。同时,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区划调整方案,湘潭市城区面积扩大了2倍多,发展空间广阔,后发潜力巨大。可以说,独特的政治优势、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有利于促进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和长远发展,并为军民结合产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创造坚实的平台。
2.湘潭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扶持政策,创建国家新型产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环境宽松。湘潭市有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湘潭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经济发展强劲,水、电、气、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齐全,有助于园区内企业缩短建设时间,加速项目产出。湘潭市还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注重传承拥军爱民光荣传统,高度重视军民结合式发展。同时,追根溯源,军工在某种意义上是湘潭工业发展的源头和龙头,军工大型企业如江麓机电集团、湘潭电机集团等在全国很有影响。根据军工企业较为集中的特点,湘潭市制定了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和推动军工企业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军民两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湘潭市还出台了《关于推进湘潭军分区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与“两型社会”建设融合式发展的意见》(潭市发[2009]33号),从思想观念、组织机构、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和工作机制等方面,明确了“融合”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可以说,完善的基础设施功能、深厚的军民人文脉络和优惠的园区配套政策为湘潭市军民结合产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3.湘潭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优秀的人才技术,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引擎强劲。湘潭市是湖南乃至全国的重要工业基地,早在“一五”、“二五”时期,就是全国重点建设的23个工业城市之一。经过长期发展,湘潭市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精品钢材及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食品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现代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产业等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湘潭市大型军工企业较为集中,江麓机电集团、江南工业集团、江滨机器集团等中央军工企业和湘潭电机集团、湖南华菱线缆公司等地方军工企业,拥有高端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专业人才资源,全市已初步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重型装备、工程机械、大型风力发电整机、新能源装备、轿车等民用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均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湘潭电机集团已成功开发出国内首台(套)220吨电动轮自卸车、5MW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船用成套推进电气设备等,其综合实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江麓机电集团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台新型森林消防车、沙漠植被机、轿车无级自动变速箱(CVT)、22吨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等,并实现了批量产销;江南工业集团开发了CNG气瓶、智能储运罐车等新能源装备,形成了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目前,湘潭电机集团兆瓦级风力发电产业化基地、中国兵器江麓工程机械研发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军民结合项目已实现竣工投产。与此同时,湘潭市科教实力居全省第二位,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区域内有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12所高等院校,12家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0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新能源、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电力传动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在全国军工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神舟六号、七号、八号和天宫一号、国庆60周年部分受阅装备都应用了湘潭市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目前,湘潭市拥有完善的国家级技术研发机构和团队,以及一流的共性技术服务和检测认证平台,这为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可以说,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优秀的人才技术为军民结合产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创造了强劲的引擎。
此外,湘潭在全省军民结合产业的规划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壮大十个军民两用优势产业中,涉及湘潭的就有5个(分别是核能、光电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船舶五大产业),在建设十个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中,湘潭就设立2个(分别是湘潭工程机械产业园、湘潭汽车产业园)。综合上述条件,可见湘潭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势在必行。
基地是产业的平台,产业是基地的支撑,只有定位好产业才能发挥基地的功能效用。综合国家和湖南省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以及湘潭产业实践,笔者认为,湘潭军民结合产业必须紧密依靠大型军工企业,着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三大产业,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作用。
1.将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国内主导者。近年来,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市场规模日益扩大,2011年的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湘潭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将联合江麓机电、湘潭电机、中冶京诚、三峰数控、平安电气等知名企业,组建湘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联盟,突出发展中高端工程机械装备(重点发展混凝土机械装备、压实与路面机械装备、工程与建筑起重机装备、消防救护公共装备),大型冶金矿山装备(重点发展大型电动轮自卸车、大型冶金轧制成套设备、矿山提升装备、通风装备和环境控制装备)、高档数控装备(重点发展数控精密磨消装备、数控缠绕设备、精密数控铣床等),高端轨道交通装备(重点发展城市轻轨车、轨道交通线、电机电气成套装备)、船舶装备(重点发展大型船用推进电机及设备),打造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核心区。
2.将新能源装备产业打造成国内主阵地。新能源装备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朝阳产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产业示范基地将联合江南机器、湘潭电机、江麓机电、迅达集团、兴业太阳能公司等企业组建湘潭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联盟,突出发展风力发电装备(重点发展兆瓦级低风速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海上直驱式风车机组和风电偏航/变桨传动装置、轴承等关键零部件),太阳能综合利用(重点发展高效蝶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整机、晶体硅电池片、晶体硅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等产品),生物质能源装备(重点发展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具、生物质能源转换装置等设备),地热能利用装备(重点发展地源热泵机组制造),打造新能源装备行业的科技领先的成套设备集成供应商。
3.将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打造成国内主供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湘潭市传统优势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集群之一。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较快,产业链条长,产业集聚力强。目前已入驻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21家,投资规模已达90亿元,已建成投产或运营13家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和3家汽车物流企业。2011年汽车及零部件产值突破100亿元。产业示范基地将联手吉利汽车、江南奥拓、江麓机电、江滨机器等企业组建湘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联盟,突出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智能化CNG储运加气集成罐车、LNG储运罐车、混合动力大巴、电动轿车、节能型轿车等整车和混合动力系统总成、汽车无级自动变速器(CVT)、高性能活塞等关键部件,打造中国领先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中区。
通过对株洲市和平江县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的调研考察,结合湘潭前期工作实践,要确保湘潭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和一举成功,笔者认为目前亟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空间规划问题。空间规划是创建产业示范基地的前提,是基础环节,否则一切无从谈起。目前,湘潭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空间规划尚无明确概念。从外地调研的经验来看,产业示范基地并非是集中地块,可以分板块跨地域而行。考虑湘潭的建设实际,湘潭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在空间规划上可分九华军民结合产业园、高新军民结合产业园、雨湖军民结合产业园等三大板块,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必须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政策。
2.产业布局问题。产业布局是创建基地的核心,布局科学则事半功倍,否则发展一纸空谈。目前,湘潭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产业布局尚无明确定位。从外地的成功经验来看,必须确立主导产业和实施错位发展。根据湘潭发展现状与趋势,建议三个产业园的产业布局为:九华军民结合产业园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和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为主;高新军民结合产业园以发展新能源装备为主;雨湖军民结合产业园以发展军转民项目和军品配套产品项目为主。三个产业园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烘托,相得益彰的发展局面。
3.目标定位问题。创建是个大概念,目标定位不明确,就会导致行为盲目。目前,湘潭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的创建目标尚未定论。从整体层面看,建议目标定位为依托军工企业的技术、生产、管理、资源等优势,加快推进湘潭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富市、工业惠民的目的。在行政区划未调整前的湘潭,工业无广阔的发展空间,调整后的城区面积扩大了2倍多,不“兴工”,何以“作为”,不“兴工”,何以“固基”,不“兴工”,何以“提升”,不“兴工”,何以“增财”,不“兴工”,何以“聚力”。可以说,现在的湘潭不兴工,将无以突破,无以赶超,无以跨越。为此,湘潭必须以创建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为振兴工业的机遇和平台,以此实现在国家层面的高起点、高档次的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优良环境。建议成立由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雨湖区负责人、开发区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军工企业为成员的产业示范基地创建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引导扶持作用和决策参谋职能,全面负责产业示范基地的创建、发展和监管,同时,重视中介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
2.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建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激励产业示范基地内企业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吸引境内外各类资本在产业示范基地建立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机构,鼓励产业示范基地内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精密生产软硬件,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推动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3.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功能。建议健全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和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加强孵化体系、投融资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服务环境。同时加快产业示范基地技术创新服务建设,开展人才培训、产权交易、商务、法律、金融担保等服务。
4.强化政策扶植,建立激励体系。建议设立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产业示范基地内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全方位、多层次谋划和包装重点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对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重大产业化项目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5.打造基地品牌,突出特色招商。建议按照产业链招商、特色基地招商和专题招商的思路,加大产业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一批新项目快上马、快建设、快产出,尽快形成特色与品牌,扩大产业示范基地的辐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