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敏
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在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数控设备的编程、操作、维修、调试、检测、运行和维护等岗位群上,根据这一岗位群的实际需要确定了人才的职业能力,重点是学生如何才能获得这些能力,这又必然体现在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上。
一、中职教学“以能力为本”的教学目标必然体现在教学模式上
教学的功能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实际的适应社会生活的多种能力,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而不是老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做中学”的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职业素质要求的提高,靠单一的“讲解一接受”或“示范一模仿”模式远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故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进行改革。由于中职院校强调的是动手能力,针对科目特点可采用以下手段:
(1)环境教学。充分利用具有仿真的职业环境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的智能。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评估学生的表现,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领悟所学内容,同时,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会对加深学生的理解力起到一定作用。这种教学方式我们可用在金工实习方面,其他传统的理论课学习,如PLC及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数控机床故障检测与维修课程等方面都可采用这种方式。例如将数控仿真加工的内容安排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之后,使学生在理论上有一定的知识之后,先通过仿真加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完成一般零件的加工(从分析工艺过程、选择刀具、切削用量到选择数控机床、装夹工件、对刀、生成程序),时间为2周。集中时间安排的好处在于学生在不间断的练习过程中,强化记忆,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同时也为学生真正地上机床操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体验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顶岗实习,通过具体的顶岗操作来直接获得职业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就业及角色转变做好准备。这种方式我们可用在毕业实习方面,让毕业生下厂实际锻炼,让企业和毕业生零接触,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条件。
(3)合作学习模式。在学生已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由老师提出一个小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协调、沟通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积累相关经验,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加强人际交往能力。这种方式用在课程设计方面,如老师给一个题目由学生从各方面收集资料,然后将各种资料汇总,从而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同时,在教学方面,可采用现在教学手段,如使用电子教案等。如制图、公差等,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好的教学效果。在政治课中由于采用整合思路,使大量的课时被削减,可采用讲座的形式,结合现在社会存在的问题,和学生讨论学习或针对某个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在实习方面,充分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进行现场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使他们能愉快的学习,在个体职业技能和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又强调了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培养了个人责任感和克服困难的信心。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有助提高教学的效果,从老师来讲也是提高自身知识与能力的一种手段。可见它的必要性,同时它也是高校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必须探索“以能力为本”的考核方法
考核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采取什么样的考核方法是由教学目标来决定的。“以能力为本”的考核方式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试卷”的考核方法。这种考核方法是否可以作以下考虑:把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结合起来,以技能考核为主;把学校考核与企业考核结合起来;把个人实训考核与集体实训作业考核结合起来;把实训的阶段考核与集中考核结合起来,以阶段考核为主;把实训过程表现考核与实训作业考核结合起来;把考核评分与考核评语结合起来,以考核评语为主;把达标考核与选拔考核结合起来。
在具体的课程方面:改革部分课程的考核办法,例如“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规定学生如果已经拿到数控工艺员证书或者数控操作中级工证书,可不参加本课程的理论考试,成绩按及格给出,为60分;学生考试后不及格,亦按60分计。如果学生想参加评优等活动,可以参加理论课考试,成绩高于60分者,按真实情况记人考试成绩。“数控机床故障维修与检测”课程,规定考试方式为直接上机调试,老师将学生分组,每一组预设不同的故障,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直接打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老师可给出相应课题,规定学生在时间范围内编出梯形图,直接输入PC机,现场调试,根据程序调试结果打分。各种实训课程如钳工、车工、铣工、数控车、数控铣、数控加工中心等的考核,都是直接给出学生零件图,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加工完成,若学生有相应工种的中级等级证书,可申请免考。
总之,中职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为了使学生能更快速地掌握专业知识,我们需要不断地改革教学模式。同时,为了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课程的考核方法,以期督促学生更加自觉地学习,为以后的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