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惠生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24)
城市河、湖水系连通是治理城市水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态,实现人水和谐,改善旅游环境的重要举措。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开发国际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资源,再现“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之历史胜景,从1999年起,桂林市启动并实施了“两江四湖”工程,实现了城区段漓江、桃花江与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的河湖水系连通及环城水系的通航(图1)。
桂林市“两江四湖”工程是一项实现城市河湖水系连通、改善旅游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大型水环境工程,它包括引水入湖工程、通航工程、桥梁工程及江湖岸边绿化亮化工程等。
“两江四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过船建筑物集功能、景观、科普为一体,是实现城区河湖水系环城通航的控制性工程。其布点与周围山水景观结合,形成了以过船建筑物为核心的景观群。已实施的五座过船建筑物(表1)是针对桂林市山水风格,以及江、湖水头落差较小,旅游城市游客便于合理组织的特点“量身定做”的特色工程,也是桂林市环城水系水路游览线上的亮点工程。
图1 桂林市“两江四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布置示意图
表1 过船建筑物型式
“两江四湖”水系连通,旨在实现“三山两洞”等主要景点水上游览的可达性。为合理组织水上旅游线路,达到旅游资源利用最大化,在江湖接口及河道上,共规划有七座过船建筑物(表1)。其分别位于:木龙湖与漓江接口,即木龙湖出口;榕湖与桃花江接口,即春天湖出口;杉湖与漓江接口,即杉湖出口;桃花江与漓江接口,即象鼻山出口;小东江(漓江的叉河)与漓江接口,即小东江出口;桃花江河道上的肖家和徐家(图1)。
根据“两江四湖”的总体布局及过船建筑物的位置,水上游览的主干线路有四条,彼此组合可形成环城旅游线。线路一:内湖的春天湖至杉湖、春天湖至木龙湖、杉湖至木龙湖。线路二:漓江的象鼻山至叠彩山。线路三:桃花江的象鼻山至芦笛岩。线路四:小东江的叠彩山至七星岩、穿山。
通过对桂林市1978年以来各主要景点逐年客流量的统计分析,以及“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水上游览客流量的预测,过船建筑物各布点的设计客流量为:木龙湖出口3000人/d,其余均为2500人/d。
为保证内湖水质,兴建了引水入湖工程。引水口设在城市上游的上南洲村,通过7.33km长的引水渠将漓江水引入内湖,在与湖区水体充分交换后,由木龙湖出口、杉湖出口排泄至漓江,由春天湖出口排泄至桃花江。
经过分析测算,“四湖”要达到地表Ⅲ类水质标准,至少需10d换水一次,相应的设计引水规模为1.5m3/s。扣除水量损失、湖区死水区环保用水,分配给各过船建筑物的允许耗水流量为:木龙湖出口0.05m3/s,春天湖出口0.353m3/s,杉湖出口0.57m3/s。
过船建筑物包括升船机和船闸两大类,其型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功能、水量平衡、运行水头等要求,还需兼顾“款式”新颖、型式多样、特点鲜明、技术含量高等城市风格。
从以上分析可知,内湖的木龙湖出口和春天湖出口的允许耗水量均较小,若采用耗水量较大的过船建筑物,不但会打乱各湖区水体交换的平衡,影响湖区水质,而且还须扩大从漓江的引水规模,对引水口下游漓江枯水季节的生态环境不利。
为达到景观多样性,结合各过船建筑物周边的环境及允许耗水量,经比较论证,确定了各布点过船建筑物的型式(表1)。
木龙湖升船机是实现内湖与漓江连通的过船建筑物,设计运行水头1.45~3.54m。升船机采用承船厢入水的不完全平衡运行方式,承船厢净长17.5m,净宽8.6m,一次并排过船两只。承船厢自重114.7t,厢内水体重152.7t;平衡重总重207t,其中静力平衡重四组57t,力矩平衡重四组150t,两侧对称布置;升船机采用4台30kW变频电机驱动。工程于2000年底动工兴建,2002年9月投入运行。木龙湖出口的设计条件是:水头小;客流量大;允许耗水量小。因此,采用了耗水量少的升船机。
木龙湖升船机是我国第一座专门服务于旅游观光的垂直升船机,其最大特点:一是承船厢入水,升船机理论上不耗水,可以满足湖区允许耗水量少的条件;二是升船机采用承船厢下水的运行方式,不但可以省去下闸首,节省工程投资,更重要的是可以省去承船厢与下闸首的对接,减少运行步骤,节省运行时间(对小扬程升船机意义重大),增加客流量;三是外形设计与背靠的叠彩山融为一体,建筑风格上与木龙古河道的宋文化古城保持一致。
春天湖船闸是实现内湖与桃花江连通的过船建筑物,设计运行水头2.68~4.55m。闸室为两厢并排布置,净长18.0m,每厢净宽9.0m。工程于2001年2月动工兴建,2002年9月投入运行,2006年荣获山西省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其主要特点如下:
(1)省水型式独特,省水效率高。根据引水入湖工程的规模,春天湖船闸的允许耗水量为0.353m3/s。设计客流量时,普通船闸的耗水量(最大水头时)为0.6m3/s,缺水量达41.3%,故采用了省水船闸。
目前,国内、外省水船闸的型式是在船闸旁设置贮水池,其最大理论省水率为33%。春天湖船闸创造性地采用了双线省水的独特型式,两厢闸室并排布置,由输水系统连通,互为贮水池,节省了专门修建贮水池的工程投资。船闸省水运行时,其理论省水率可达50%,经估算,扣除水量损耗后,实际省水率可达42.1%,满足运行要求。
(2)输水系统新颖。设计情况下,船闸一次过船4只,每线各2只。受春天湖湖面长度较小、寸水寸金景观条件的限制,闸室采用并排承船的宽短式布置,长宽比为2∶1,远小于一般船闸5∶1以上的长宽比。在船闸充、泄水时,闸室内会产生纵向水流分布不均匀性较小、宽度方向不均匀性较大的水流条件,对船只(尤其是小游船)停泊不利。
为解决这一特殊水力学问题,船闸采用了分散式输水系统。结合船闸省水运行的要求,输水系统采用单侧非对称布置,两闸室的主廊道均设置在中墩内。为使水流在闸室内均匀分布,每个闸室均布置有两条横支廊道,横支廊道上、下游侧的支孔出水采用明沟消能。
另外,在两个闸室输水主廊道之间设置有连通阀门,以满足省水运行时两闸室平水的要求。
象鼻山升船机是实现桃花江与漓江连通的过船建筑物,最大运行水头1.84m。升船机承船厢的有效长度20.04m,有效宽度5.0m,一次过船一只,承船厢及厢中水体总重162t。工程于2004年底动工兴建,2006年初建成并投入运行。
象鼻山是桂林市的标志,是中国首批4A级景区,山体外形尺寸较小,山高55m,长108m,宽100m,因此,过船建筑物属象鼻山公园内较大的人工建筑物。为不影响象鼻山的景观独立性、整体性和视觉效果,结合过船建筑物扬程小的特点,工程采用了隐蔽式设计手法,选用了外露体量较小、世界上第一座水下潜没式液压顶托垂直升船机。
象鼻山升船机的最大特点:一是把繁冗的提升、传动系统全部隐藏在地面或水面之下,保证了视觉上的通透性,实现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二是利用埋设在水下、布置在承船厢四个角部的4×800kN液压启闭机,实现了承船厢的升降运行,为国内、外升船机之首创,为小扬程升船机的设计拓宽了思路。
桃花江是连接桂林市主城区与芦笛岩景区的水上通道,为节省工程投资、便于运行维护,过船建筑物采用了船闸,其中包括肖家船闸和徐家船闸,船闸设计运行水头均为1.8m,为两厢并排布置。工程于2009年9月动工兴建,2011年5月竣工。
桃花江船闸的最大特点是:溢洪和省水。
桃花江两岸风景如画,山不高而奇秀,影落水中,山水交融。为适应山势低矮的特点,规划要求河道及两岸建筑物不能与山水争风景,为此桃花江船闸采用了体型低矮、国内少有的溢洪船闸。溢洪船闸的运行方式:非汛期船闸正常运行;洪水期上闸首闸门关闭,下闸首闸门开启并安全锁定,洪水由上闸首门顶或闸墩顶漫过,并流向下游。既可减少工程投资及对河道行洪的影响,又减小了船闸建筑物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
桃花江为季节性河流。船闸在非省水运行情况下的日平均耗水量为0.66m3/s,而桃花江保证率95%时的来水流量仅为0.64m3/s,再考虑桃花江及两岸的景观用水,桃花江枯水季节的水量难以满足普通船闸非省水运行的要求。因此,桃花江船闸与春天湖船闸相似,采用了双线省水船闸,日平均耗水量降为0.35m3/s,满足了设计运行要求。
桂林市“两江四湖”环城水系上已建的五座过船建筑物,型式多样、特点鲜明。在外形建筑上,合理融入了周围的山水景观,成为了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其独特、创新的型式及其高技术含量,也给市民尤其是旅客在轻松旅游中增加了知识点。尽管它们是针对当地特定地貌和环境条件下的产物,但其设计思路和理念,对城市生态水利和生态水运的发展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