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电视台应对突发事件的宣传策略——以攀枝花电视台对“8·30”地震的报道为例

2013-10-26 03:42:58刘宗英
参花(下) 2013年3期
关键词:新闻部攀枝花市突发事件

◎刘宗英

(攀枝花市电视台,四川 攀枝花 617000)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预料的事件。它冲击力强、震撼力大,很快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如果能很好地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这将成为地方电视台抢抓新闻时效、扩大自身影响、争取更多受众的难得机会。因此,地方电视台应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同时,进一步完善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对策,以便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一、突发事件的特点

突发事件有的发生在当地,有的发生在外地,地方电视台关注的突发事件通常是在当地。比如,攀枝花电视台全方位报道的8·30地震,就发生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处,其震中在攀枝花仁和区的拉鲊。

突发事件报道因事件的特殊性,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时效性更强。由于突发事件来的突然,去的也快,因此报道的时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时效性也是新闻竞争胜负的主要标志。2.具有连续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群众都十分关心,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进行报道后,就应跟踪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让受众了解这一事件的最新进展,以及事件造成的影响以及有关方面的反应。3.准确性要求更高。突发事件由于报道影响大,引导性强,稍有差错,就会在社会中造成不良影响。从抗震救灾到灾后重建,相关的政策、接收捐赠情况的报道都要准确无误,以免造成不当的舆论导向。4.现场生动,感染力强。突发事件报道因为有事发现场,只要在报道中抓住了典型的场景和细节,就会给受众以真实感和巨大的冲击力、感染力。5.体裁多样性、报道的全方位。突发事件发生后,受众往往会关注事件发生的影响、社会上的反应等。因此,需要用消息、专访、现场报道、述评等多种形式来满足受众的需求。把握好突发事件的这些特点对于地方电视台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宣传工作至关重要。

二、地方电视台对突发事件的宣传策略

我国电视台大体分为三类: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地市级电视台。本文所举的攀枝花市电视台属于服务本土的地市级电视台。频率覆盖攀枝花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以及周边的楚雄州、凉山州,覆盖人口858万。与中央台与省级台相比,它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其优势上来说,由于处在基层,使其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当地群众、贴近群众生活,可以直接、具体、形象、生动地反应当地群众的需求,构建起信息交流的平台。从其劣势上来说,因为受地域的限制,它的影响范围远不及中央台和省台;同时,由于人力资源、硬件设施比较有限,经济技术实力比较薄弱。当遇上突发事件时,这种劣势就会被放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策略,将使其对突发事件的全方位报道力不从心。

攀枝花8.30地震发生后,按照市委宣传部及广电局的部署要求,攀枝花市电视台迅速进入紧急工作状态,在新闻联播中推出特别报道,实行整点新闻报道以及后来转变为全天新闻随到随播,新闻播出量是平常的三到四倍。平常,该台每天播出的新闻大约是10条,而在8·30地震发生后的前一周,每天采集、播出的新闻在30条左右,最多的达到40条。同时还要协助中央台、四川卫视等台采集、传输新闻,完成外宣工作。当时,可供新闻部支配的车仅有4辆,而要去的地方是距离电视台50公里远的灾区。此外,新闻部的人员、摄像机等更是远远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攀枝花市电视台把握8·30地震这一突发事件脉搏的情况下,大胆创新,采取了一系列宣传策略,从而实现了无论是对灾情、抢险救灾,还是灾后重建都进行了及时、准确、翔实、持续性的报道。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做为地方电视台应对突发事件的宣传策略。

其一,转变组织方式。组织保障是确保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反应迅速、导向正确、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8·30地震发生后,攀枝花市电视台打破常规的领导方式,由台长直接坐阵新闻部负责指挥、协调。这样的组织方式,缩短了指挥协调的中间环节,缩短了信息传递通道,确保了新闻反应及时、舆论导向正确、资源合理调配,协调顺畅高效。

其二,整合全台人力资源。组织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关键是要有一支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才队伍。由于地方电视台新闻部人才储备并不多,遇上突发事件,尤其是像8·30地震这样的大型、持久的突发事件,需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持续性报道,这就需要大量的记者。这个时候,往往需要集中全台力量,并在节目重心上进行转移,实现其它节目为重大突发事件服务。

8·30地震发生后,攀枝花市电视台立即调整节目播出方案,要求各栏目组结合自身的特点做好抗震救灾的相关信息的发布、报道。同时,抽调大量人员到新闻部工作,并由新闻部统筹管理。这就为突发事件的报道做好了人才准备。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可行的。从栏目组到新闻部工作的人员,很快融入到新闻报道中,并取得了好的成绩。多位来自栏目的记者采写的新闻被中央台、川台采用。

其三,前后方协同作战,使突发事件报道迅速与观众见面。地震发生后,攀枝花市电视台立即召开抗震救灾新闻宣传安全播出工作会议,对各部门工作进行安排,以使各部门各施其职,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前方记者随叫随到,不分白天黑夜深入到灾区。发射台、技播部针对地震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好各项预案,尤其是各种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情况的检查工作。行政部门负责做好综合协调服务工作,为抗震救灾的宣传和安全播出工作做好人、财、物的保障。技术部派出技术人员,24小时值班,确保新闻播出无技术障碍,提高了新闻传递效率。编辑部延长上下班时间,甚至连续作战,确保采编的新闻以最快的速度与观众见面。同时,针对8·30地震后,宣传报道任务重,而可供支配的车辆少的情况,台领导果断决定租用愿意去灾区的2辆车供新闻部使用,大大缓解了车辆紧张,记者出行不便的情况。同时,借用栏目摄录设备,整合全台物质资源,为实现全方位、多角度报道灾区情况提供了物质支持。

8·30地震期间,攀枝花市电视台抗震救灾报道成为攀枝花市乃至周边地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灾情的主要渠道,同时,也为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它及时制止了各种谣言、稳定了群众情绪、凝聚了人心、引导了舆论,成为了凝聚力量,动员社会的另一支部队。

三、将突发事件的报道策略转化为应急报道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明安香曾说,面对突发事件,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早报,及时报,千万不能漏报。特别是在举世公认的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如果迟报了,漏报了,甚至是少报了,都会严重的影响和削弱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一个总的原则应该是,尽量早报。同时为了既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又保证新闻的及时性,在突发事件发生了,没有充分的时间核实的情况下,需要善于采用客观报道平衡的手法,客观地、公正地、平衡地报道新闻事件的方方面面。地方电视台由于其资源有限,要做到这两点是比较难的。为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报道机制将有利于更好地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攀枝花市电视台在8·30地震中取得了比较好的宣传效果,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这当中采取的措施还只是应对突发事件的一种策略,并不是一种完善的、稳定的制度。在今后的工作中,突发事件是难免的。因此,将当前的抗震救灾策略转化、完善成长期性的机制是必要的,它对于今后搞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具有重要意义的。

对于如何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道机制,一些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平时要建立健全资料数据收集系统。这样,一旦新闻事件突然爆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为观众尽可能提供充分的背景材料。

2.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后果作出预告、实施重点监控,并制定预案。这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从内部加强新闻热线的管理和网络监控的工作,另一方要充分利用一切力量,包括政府、民间机构企事业等,以获取更加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

3.建立决策指挥系统。决策指挥系统是应急机制的核心。主要任务是突发事件发生以后,迅速做出选择和反应,正确判断突发事件的新闻价值,并在开发处置新闻资源上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决策指挥机构应由媒体主要领导人负责,成员由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4.建立保障支持系统。主要任务是保障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作用最终得以实现。如采编力量的保障、采访工具的保障。

5.要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专家队伍,这个专家队伍要由方方面面的专家组成。在任何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都可以招之即来,并且发表权威性的分析评论。地方电视台可根据自身特点及地方特点,在建立应急报道机制中,充分利用其贴近群众的优势,让百姓参与到报道中,成为报道的主体,增加他们对媒体的忠诚度。同时整合地方各部门优势,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智力支持。

[1]赵化勇.尊重新闻规律,完善应急机制,把握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主动权[J]当代电视.2006.9

[2]肖大顺,叶学军.地方电视台突发事件报道的对策[J]视听天地.2007.4

[3]施宇.政府危机管理与媒体应急机制[J]新闻爱好者.2006.8

猜你喜欢
新闻部攀枝花市突发事件
攀枝花市芒果园产量及施肥管理问题诊断
新时代下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基于攀枝花市退休职工面对面理论宣讲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04
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七一”表彰先进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32
突发事件
小说月刊(2014年10期)2014-04-23 08:53:40
一位“农民”部主任——记《温州日报》城乡新闻部主任陆建余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10
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
忍的价值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少年科学(2009年5期)2009-06-08 02: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