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祎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0)
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在中国绘画史上开创了新纪元。当时的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并受到朝野上下的普遍欢迎,《唐朝名画记》等著录中记载的花鸟画家就有八十多人,绘画理论在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张躁提出了“外师造化,中的心源”理论,使画家更加重视对自然和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并超越了“成教化、助人伦”这一传统理论的局限。
五代的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都极为发达。花鸟画迅速发展,到宋朝达到顶峰。五代时期出现了许多画家能手,花鸟画有以黄筌和徐熙为代表的两大派别,在题材、风格和审美情趣上存在着“富贵”与“野逸”的差异,在表现技法方面较之唐代有更多的突破,是注重描写活禽花卉为特色的写生画法。
花鸟画在两宋时期得到空前发展,宫廷的趣味、民间的好尚以及文人士大夫阶层特立独行的艺术宗旨都成为花鸟画领域演变进程中的推动力。北宋初期“黄氏体制”一度成为皇家画院评鉴优劣、录用舍取的标准。北宋的花鸟主要还是承接五代的传统,早期以黄筌之风格为主导,基本上用的是“勾勒填彩”法,旨趣浓艳,墨线不显。到了南宋,画院一半以上的画家画花鸟,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一个高峰。
元代的花鸟画较宋代大为逊色,元代花鸟画受宋代文同、苏轼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专门画水墨梅竹的画家,他们以柯九思、王冕为代表,表现了文人的“士气”。其题材往往寓意高洁、孤傲,寄托了画家的思想情操。艺术上讲求自然天趣,不尚雕饰和工丽,以素净为贵,主要用水墨技法表现,在继承宋代院体花鸟画的基础上各变其法。
明代画坛沿着元代已呈现的变化继续演变发展:文人画汇成洪流,并形成诸多流派,水墨技法不断创断,进一步丰富了笔墨表现能力,创作宗旨更强调抒写主观情趣,追求笔情墨韵。到了明代后期的花鸟画彻底完成了由“以形写形”到“以意写形”的完全转变,标志着文人写意花鸟画的统治地位的正式确立。
明末清初,是一个政治风云激荡的时期,不少名画家不愿与清朝统治者合作而遁入空门,他们怀着国破家亡的激情和在无可奈何中寻求超脱的感情,师法造化,形成一种具有强烈个性的绘画风格。石涛、恽寿平、朱耷(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等都在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内心的忧伤与家国之痛,其笔墨与造型均独树一帜。而恽寿平的没骨花卉则在黄徐体异中得以综合与发展,为花鸟画新辟蹊径。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固然是按其自身规律而不断向前延续。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的步子开始迟滞下来,甚至有一种彷徨、穷途末路的感觉,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在用笔方面,写意花鸟画已面临着难以超越前人的困难,从明代的徐渭到近代的潘天寿已有近五百年的时间,写意用笔的多种形态早已被挖掘殆尽。写意花鸟的用墨也很有限,今人的墨分五彩以及破、泼、积、宿、加胶等方法基本上仍在重复古人。
因为中国花鸟画是集意与物于一体的,它历来是心与物结合的产物,要入画的花鸟不但要有鲜明的造型,还要有能使作者托物寓意的意兴,所以对于高度重视人格道德价值,有深刻精神内涵的文人写意花鸟画来说,很多动植物题材虽有新奇的物态,但若使之入画,便显得浅薄了,因此这些题材自然也就不能作为花鸟画的代表题材,而取代原有的题材。题材不能突破,要超越前人就成为困难,这也可以说是写意花鸟画难以创新发展的致命弱点。
花鸟画的出现最初是起装饰作用,但到后来却成为了文人抒发情感的工具,花鸟自然就有了它本身的寓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写意花鸟在创作上仍是以前的旧题材,那些被反复表现的花鸟所象征和寄寓的精神意趣,大多是中华民族千万年来形成的人格道德、价值观念体现,它们积淀在中国文化里已成为精华,因此这些观念在短的时间里是很难改变的,也就是写意花鸟画的创新与发展不仅受到题材的局限,而且也摆脱不了原有的创意价值标准。
花鸟画同其他绘画一样要发展,要创新,不然就没有出路。但创新必须立足于花鸟画本身,要用新的观念、新的审美情趣来更新花鸟画的立意,用新的表现技法和材料丰富花鸟画的表现形式与技巧。观念的更新是核心,只有观念更新了才能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去发现大千世界中无比生动的新形象、新意境。这才是花鸟画创新的必由之路。
花鸟画的发展与创新如果脱离传统,脱离生活,以西代中,靠制作来取胜的不良倾向只能使花鸟画的创作与发展走上歧途,不会有生命力。我们只有以正确的态度不断从姊妹艺术和外来艺术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丰富和发展其本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力,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画卷。
[1]赵力、贺西林 :《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昌盛:《对当代写意花鸟画创新的几点认识》《美术大观》.2007年03期
[3]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2002
[4]王宏莉:《写意花鸟画浅谈》《科学之友》.2005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