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波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用动作和语言当众表演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戏剧的综合性体现在它由多种艺术因素构成,如表演艺术(动作、舞蹈、音乐)、造型艺术(布景、服装、化妆、道具、灯光等)、语言艺术(文学剧本)。其中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从文学角度看,剧本又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常被单独阅读欣赏,因此它又成为一种文学体裁,称为戏剧文学。从戏剧的角度看,它和其他因素一样是戏剧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服从和服务于表演中心。因此,戏剧文学创作必须符合舞台演出的特点和要求,这正是戏剧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的基本特点。
戏剧的基本表现手段是演员的舞台表演。和社会生活的广阔性相比,舞台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极为有限,这就决定了戏剧文学在反映生活的方式上不能像小说那样上下千年、纵横万里,而必须浓缩式地表现生活。这就要求戏剧必须精炼地概括生活,形成集中的焦点矛盾,再通过有限的场景、人物、情节表现出来。因此舞台表演时间不宜过长,人物不宜过多,场景应相对固定,不能随意转换场景。戏剧文学中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必须高度集中。故事情节必须单纯而曲折多变,尽量突出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与主线相关的次要人物、次要情节可由剧中人物在对话中予以交代。一句话,就是要特别重视构筑舞台性。例如小说《三国演义》时间跨度达百年之久,场面宏阔,人物众多,事件更是头绪纷繁,而小说作者叙述起来得心应手,但要直接地搬上戏剧舞台就很困难。曹禺的四幕话剧《雷雨》,把所有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都集中在一个昼夜之内,地点主要集中在周公馆和鲁贵家。集中刻画了周朴园、侍萍、繁漪、周萍几个主要人物及其矛盾冲突,而将侍萍与周朴园、周萍与繁漪过去的关系与矛盾,以及三十年来的生活变故,四凤到周家做女佣一年来的状况,矿上工人闹罢工的情景等等,统统通过剧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予以交代,而将笔墨集中在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刻画之中,使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高度集中,剧情扣人心弦。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即一个剧本只写单一的故事情节。行动只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就是为了解决舞台与现实生活的矛盾而提出的,它长期被奉为戏剧创作的圭臬,至今还有相当影响。
人物之间或人与环境间存在着政治、道德、思想、意志、感情的矛盾,各种矛盾或表现为潜在的抵触,或爆发为公开的对抗,这就构成了冲突。冲突是“戏剧性”的重要来源。小说用多姿多彩的笔墨通过叙述、描写、抒情展现生活,虽然也会有冲突,但它未必是首要因素,更多的是偶尔从和谐底色上突出来,作为平缓地生活的一些高潮或转捩点而存在的。戏剧作为直观展示的艺术,却必须依靠性格冲突、意志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等多种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冲突表现在对话中,就是人物台词和“潜台词”对于对方的猛烈冲击力。
戏剧文学中主要内容是人物语言。在实际演出中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是相互配合的。人物语言是推动戏剧情节发展,揭示人物性格,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段。剧本中的人物语言(即台词)包括对话、旁白、独白等,而对话是人物之间相互交流、推动剧情发展的基本形式。由于台词是剧本塑造形象的主要手段,因此,剧本中人物的语言要有独特性和表现力;要通俗易懂,富于形象性;要动作化和富有含蓄性。也即是说要求人物的台词必须具有强烈的动作性,也就是每句台词都产生于人物性格冲突中,成为人物对矛盾的态度与反应的一种表露,并且能有力地冲击对方,使他采取新的行动更积极地投入到冲突中,从而推动情节发展。台词的动作性不仅体现为其对外部形体动作的伴随性,更体现为它通过“潜台词”所暗示出来的内部动作——即活跃在内心的活动。试将巴金的小说《家》和曹禺所改编的同名四幕话剧加以比较。在小说第36章,陈姨太借口所谓“血光之灾”逼瑞珏到城外分娩时,写到了众人的反应。其中对觉新和瑞珏,分别只用一句话交代了他们此时的直接反应——“他没有说一句反抗的话”,“瑞珏也不说一句抱怨的话”,然后主要通过叙述人深入分析他们无言的哀楚。在剧本中则是这样表现的:
陈姨太:(阴沉)大少爷?
觉新:(望一望低着头的瑞珏,转对克明,痛苦地)三爸,您看——(克明毫无勇气地低下头来。觉新转对周氏)母亲,您——(周氏用手帕擦着眼角。觉新缓缓转头,哀视着瑞珏——)
瑞珏:(哀痛中抚慰着觉新)不要着急,明轩。(对陈姨太,沉静地)我就搬,(转对周氏)城外总可以找,找着房子的。
主人公那些无言的哀楚在这里化作伴随着动作的精炼台词,虽无直接剖白,但从中可以深切地体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