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亮
走在英德的水泥厂区,我们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闻不到刺鼻的煤烟味,看不到横流的污水。水泥厂里那高高矗立的烟囱,冒出来的只有白色的水蒸气。
英德市,广东水泥产能大户,享有“中国水泥之都”的美誉。
曾经,一提到水泥行业,我们脑子里想到的就是浓烟滚滚、尘土飞扬的场面。然而,近日记者在英德市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整个英德的生态环境良好,林木茂盛、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原来,近年英德并为加强环保工作,致力于保护绿水青山,逐渐走出了一条水泥产业发展的新道路。
一个企业折射出一个行业的蜕变
青山绿水环绕,绿树红花锦簇。英德海螺水泥有限公司——这个花园式水泥厂——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水泥厂“烟囱冒黑烟、天空灰蒙蒙”的老印象。可以说,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的这种蜕变,代表的正是英德水泥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英德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水泥岩储量达625亿吨以上。然而在2003年以前,由于受当时的工艺设备限制,水泥企业以立窑和湿法窑生产为主,能耗高、产能低,污染大。这造成企业竞争能力弱,资源利用率低,企业效益差。而且粗放式的生产、没有严格控制的排放,导致水泥企业对附近城镇和村庄的空气造成了严重的粉尘污染,也使当地人对英德发展水泥工业颇有微词。
面对这一发展瓶颈,从2003年开始,英德调整思路,立足高起点,采取大手笔,大力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全面调整产业布局,推广新工艺,进行技改升级,加大环保投入,遵循市场机制引导小水泥有序退出……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但使英德经济快速增长,而且带来了环保转机。通过引进海螺水泥、台泥等大型企业,水泥产业高度集中,小水泥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随着产业的高度集中,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旋窑生产线也逐渐取代原有落后的立窑生产线。
“这种先进的生产工艺具备相当高的自动化程度,年产1000万吨只需1000人左右,生产率足足比传统工艺高了10倍!”英德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烨介绍说,“而且执行环保标准高,整个工艺流程密封,环保和绿化的投入占总投资近20%(传统的只占5%至8%),性能卓越的电收尘器和袋收尘器,使废气含尘浓度保证在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允许范围内。对于强噪音车间,采用封闭式厂房,对高噪声源设备进行消声处理。而污水更是实现零排放,工业用水可以循环使用。”
“不仅如此,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可大大降低能耗,每生产1吨熟料可节约30公斤标准煤,等于间接降低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台泥(英德)水泥有限公司环保负责人介绍说。
如今,走马英德水泥企业已看不到横流的污水,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闻不到刺鼻的煤烟味,整个工艺流程在密封中进行。而那些高高耸立的大烟囱,也不再有黑烟冒出,水泥厂区显得如此之静谧安详。
腾出容量更好发展
走进英红华侨水泥厂,这个曾经拥有300多各员工的企业,如今已成为一片废墟。空地上有村民用铁锤正在敲打出混凝土里的钢筋,空寂的声响在废墟上空久久回荡。废墟边上几栋尚未拆解的厂房,正默默述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英红华侨水泥厂的关停,可以说是英德水泥行业开展结构减排,腾出发展容量的一个缩影。
发展经济是为人类当下创造美好生活;节能减排,则是为后代留下足够的生活空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目前,英德水泥行业年生产能力达数千万吨,面对如此庞大的水泥产能,英德政府是如何开展节能减排,为发展留下充足的后续力量?
事实上,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英德多年来始终把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放在首位,全面调整产业布局,并确立了能耗下降的目标。为此,英德市政府还专门与列入省和清远市“节能行动”的多家重点耗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并组织这些重点耗能企业认真开展包括节能宣传、培训,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工作,同时还引进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开展各项节能服务。对于许多水泥企业,还实行了强制清洁生产,减少企业能耗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污染。
另一方面,对于能耗高、产能低,污染大的立窑生产线,则坚决予以淘汰取缔。仅2012年一年,英德市就淘汰落后水泥企业11家,关停水泥立窑生产线20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60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硫373.52吨,氮氧化物497.88吨,烟尘436.58吨,粉尘2933.53吨。这些大大小小的水泥企业,员工动则近百人,关停一个企业背后就要涉及诸多的后续问题,但是英德市依然义无反顾对这些落后产能进行了淘汰,并妥善处理好员工的后续生活生产问题,充分显示了英德市整治水泥行业的决心和魄力。
随着立窑和湿法窑等落后生产工艺的退出,这些落后生产工艺所造成的高能耗和高污染状况逐步得到改善。而且从整个水泥行业来说,随着大量小立窑企业退出市场,并且国家鼓励在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方建设大型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英德具有资源、区位、交通等比较优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在英德将会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监管服务齐头并进
“为了落实水泥厂的脱硝工作,我们环保局可没少做工作。每个星期,环保局的人员都要到水泥厂跑个两三趟,朱少武局长也多次亲自跑到企业,跟企业讲政策、了解企业的困难、提出指导方法、做思想工作等,几个月下来最终才争取到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在省内较早完成了省里下达的水泥行业脱硝任务。”说起如何推动水泥行业的脱硝工作,英德环保局的同志感慨良多。
据了解,水泥行业是排在火电行业、机动车后的第三大氮氧化物排放行业,“十二五”我省新型干法水泥产量将大幅度增加,这必将对我省“十二五”氮氧化物减排造成巨大压力,也将对我省水泥工业集中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有鉴于此,“十二五”减排工作中,我省将水泥行业脱硝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
根据全省减排工作的要求,2012年12月31日前,全省要完成15条日产2000吨熟料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降氮脱硝工作,其中英德市的台泥、龙山、海螺三大水泥企业各有一条生产线要上脱硝设备,占全省任务的1/5。在2012年水泥行业发展不景气的情况下,如何推动企业做好这项工作,成了英德环保局面临的一个考验。
为督促、争取各水泥企业认真配合做好脱硝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环保局可谓是劳心劳力。环保局的工作人员首先是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及时将国家、省、清远市环保局的有关文件精神传达到各水泥企业;其次是深入各水泥厂了解情况,协助水泥厂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三是召开各水泥企业负责人会议,进一步明确任务要求,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四是认真做好治理技术的引进工作;五是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到企业督促治理工作。
为了提高企业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争取企业的配合,英德环保局局长朱少武同志也一再地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负责人开展座谈,贯彻环保政策精神,做通企业的思想,有效推动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台泥、海螺、龙山三家水泥企业纷纷与建设单位签订建设合同,并逐步安装脱硝设备,并准备在近期邀请了省内相关专家进行了现场验收。而且,据环保局负责减排的工作人员介绍,除了这三家企业以外,英德尚有八家水泥企业也已经开始安装脱硝设备。
这些工作的有效推行,意味着英德“十二五”减排的脱硝降氮工作有了良好的开端,这也必将为水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地方环境保护工作,打开新的局面。
(摘自《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