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才,卢家楣,王立君,吉 峰
(1.曲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山东曲阜,273165;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3.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321004;4.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济宁,272000)
近年来,多项研究强调公众的情绪反应在公众参与社会抗议行动中的动机作用,例如,Leach,Lyer和Pedersen(2006)认为,因不公平产生的集体愤怒是一种高度激活的体验,这种体验赋予公众通过战斗讨回公平的动机力量,即愤怒是公众抗议行动的起因②Leach,C.W.,Iyer,A.,& Pedersen,A.Guilt and anger about in-group advantage as explanations of the willingness for political action,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6,(32),p1235.。其他的一些研究者(比如,Forrest和Glen等)也高度重视集体内疚、羞愧在社会变革和运动中的作用③Forrest,P.Collective guilt;individual shame,Midwest Studies in Philosophy,2006,(30),p148.④Glen,P.,& Nigel P.Shame:a case study of collectiveemotion,Social Theory and Practice 2012,(3),p506.。
研究者在解释群体水平的情绪形成机制时,都特别强调“共享”机制,Smith等(2007)依据群际情绪理论(intergroup emotions theory)认为,当人们认同某群体作为自我的成分时,会体验到群体水平的情绪,群体水平的情绪在群体内社会共享,其强度与群体认同程度相关联,调节群体的态度和行为⑤Smith,E.R.,Seger,C.R.,& Mackie,D.M.:Can emotions be truly group level?Evidence regarding four conceptual criteria,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7,(3),p431.。Salmela(2012)从利害关注的角度,认为个体水平的情绪与个体自身的利害相关联,而群体水平的情绪则与群体的“同一命运”紧密关联⑥Salmela,M.Shared emotions,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s,2012,(1),p33。。
针对社会事件发生的动态性,笔者认为使用“社会共享情绪(social shared emotion)”来界定因“同一命运共同体”而产生的集体情绪体验,以区分群体自身一直固有的情绪(group-based emotions)。社会共享情绪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发生上的同步(synchronization)和共同在场(co-presence)(在现代社会,共同在场可以是物理空间意义上,也可以是网络空间意义上的);(2)情绪指向对象具有同一性;(3)维持情绪反应持续的认知评价一致;(4)情绪反应的强度因人际分享和相互感染等机制交互增加。
对社会共享情绪在社会运动中作用的认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不承认情绪的力量;例如,Stürmer和 Simon(2004)提出工具理性和社会认同的双路径模型,认为群体情绪只存在于行动因果链的早期阶段,不会对集体行动产生预测作用①Stürmer,S.,& Simon,B.:Collective action:towards a dual- pathway model,European Review of Social Psychology,2004,(1),p59.②Stürmer,S.,& Simon,B.:Pathways to collective protest:calculation,identification,or emotion?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group-based anger in social movement participation,Journal of Social Issues,2009,(65),p65.。(2)承认情绪的力量,并认为其作用方式具有非理性特征。例如,Van Zomeren等人提出工具理性和群体愤怒的双路径模型,Van Zomeren,Spears和Leach(2010)的实证研究支持这个模型③Van Zomeren,M.,Spears,R.,&Leach,C.W.(2010).Experimental evidencefor a dual pathway model analysisof coping with theclimate crisi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10,(30),p339.。但是,一些强调社会情绪动机力量的研究者,往往强调情绪力量的非理性特征,比如,Keltner和 Lerner(2010)在对已有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指出,愤怒增加人们的高风险决策④Keltner,D.,& Lerner,J.S.:Emotion,Gilbert,D.T.Fiske,S.T.& Lindzey G.(eds),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New York,NY:Wiley,2010,p322.。
本文以选取某一社会热点事件为例,分析社会共享情绪在个体参与社会行动中的作用,从该事件的性质与中国民众的情绪反应来看,其具备了社会共享情绪形成的基本特征。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分歧,本研究从情绪调节的角度,进一步分析集体行动的双路径模型分歧产生的原因,说明社会共享情绪、社会认同、社会行动的效能感和社会行动的坚持意愿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假设:(1)即使针对同一社会事件的共享情绪,在类型上也表现出多样性,对社会行动的影响取决于占主导地位情绪的性质和强度。(2)社会共享情绪不仅影响社会认同的形成,而且直接影响社会行动。(3)人们调节情绪的特征影响社会共享情绪的作用形式。
(一)被试
培训心理专业的本科生做调查员,采用一对一调查的方式,在2012年10月对某社会热点事件引发的多项抗议行动渐趋平缓时进行了调查,随机抽取了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410名被试,获得401名被试的有效数据,有效率为97.5%,其中男性164名,占总人数的40.9%;女性237名,占总人数的59.1%。被试的性别和学历分布见表1,职业和年龄分布见表2。
表1 401名被试性别和学历分布情况
表2 401名被试年龄和职业分布情况
(二)研究工具
1.情绪反应的类型和强度。被试评估自己对这一事件的情绪反应类型和强度。在预调查的基础上,选出12种情绪,包括愤怒、大怒、狂怒、悲伤、忧愁、担心、不安、紧张、高兴、害怕、恐惧和痛苦。
2.社会认同。被试在5点量表上评估自己作为中国人这一集体身份的社会认同,有三个问题:“我感觉到自己和所有的中国人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我非常自豪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做中国人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内部一致性信度α为.74。
3.参与行动的内部责任感和效能预期。被试在5点量表上评估自己积极参与对此事件的抗议活动的内部责任感。在7点量表上评估抗议行动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可能性。
4.实际行动和影响评估。被试选择自己实际参与抗议行动的方式,在7点量表上评估家人、朋友、领导、其他中国人对自己行动的赞同程度,以及行动对个人生活和自我价值感的影响。
5.未来坚持抗议行动的意愿。被试在7点量表上评估自己在以下7种活动中,坚持行动的意愿。7种活动分别是:游行、抵制日货、远离日资企业、捐助中国军队、攻击日本政府、打击日本人、其他爱国行动。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α为.81,2个维度上的α系数分别为.77、.72,这说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
6.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被试在7点量表上评估使用“个体消极调节(1个题目)、个体积极调节(3个题目)、选择忽视(3个题目)和社会分享(4个题目)”四类调节策略调节情绪反应的可能性。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α为.78,除个体消极调节外,另外3个维度上的α系数分别为.69、.79、.71,这说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
(一)情绪反应和参加社会行动的基本情况
从调查结果(表3)来看,被试对该事件的情绪反应以愤怒为主,并且产生高强度的愤怒情绪的人数占58.4%。对这一事件79.1%的被试没有高兴反应,仅有1.5%的被试有高强度的高兴反应。从表4来看,有51.6%的被试参加了抵制日货的行动,有30.7%的被试没有具体行动。
(二)社会认同和情绪反应与行动效能和行动坚持性的结构模型
为了说明工具理性、社会认同和情绪反应等变量对被试参与集体行动的影响,对数据进行结构分析,根据拟合指数与路径显著等指标,经过多次修正,最后获得结构模型I(见图1),该模型各项指数拟合较好:x2/df=3.4(x2=170.4,df=50),GFI=.934,CFI=.927,NNFI=.904,RMSEA=.078。社会认同、情绪反应、行动效能和行动坚持意愿四个变量进入这个模型,社会认同能够预测行动效能(包括责任评估、重要性评估、成功评估)变量,情绪反应(包括愤怒、忧愁、担心)能够预测行动效能和行动坚持意愿(包括抵制日货、捐助中国军队、其他爱国行动),社会认同与情绪反应存在双向关系。
表3 情绪反应的类型和强度(n=401)
表4 401名被试参加各项行动的具体人数和百分比
(三)积极调节和分享调节与社会认同和坚持意愿的结构模型
本研究认为以往关于集体行动的双路径假设之间的分歧在于情绪调节的特征,因此进一步对情绪调节策略、社会认同、行动坚持意愿等变量进行结构分析,根据拟合指数与数据显著性等指标,对模型进行了反复修正,最后获得结构模型Ⅱ(见图2)。该模型各项指数拟合较好:x2/df=2.8(x2=203.35,df=72),GFI=.932,CFI=.967,NNFI=.958,RMSEA=.067。四种情绪调节策略中只有积极调节和分享调节策略进入模型,影响社会认同与行动坚持意愿。
图1 社会认同和情绪反应与行动效能和行动坚持的结构模型图
图2 积极调节和分享调节与社会认同和行动坚持意愿的结构模型
(一)社会共享情绪的作用受主导情绪类型的影响
情绪反应表征了人与环境互动时的事件优先等级的序列,但是,正如Mesquita和Frijda(2011)指出的,无论日常生活还是实验室中的情绪体验通常都是复杂的①Mesquita,B.,& Frijda,N.H.An emotion perspective on emotion regulation,Cognition & Emotion,2011,(5),p782.。从该热点事件的性质,以及公众后续的抗议行动来看,社会共享情绪对社会行动的影响受到主导情绪类型的影响。本研究表明这一事件激发了我国公众产生以愤怒为主要情绪反应的多种情绪反应,同时,愤怒、忧愁和担心三种反应进入结构方程模型。
愤怒为主导的情绪反应与抗议行动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例如,Russell和 Giner-Sorolla(2011)的研究发现,愤怒是对有意伤害情境线索的反应①Russell,P.S.,& Giner- Sorolla,R.Moral anger,but not moral disgust,responds to intentionality,Emotion,2011,(2),p233.。Hutcherson和 Gross(2011)证明愤怒情绪是由与自我相关的评价激活,与厌恶、轻蔑相比,只有愤怒情绪使得人们能够积极行动起来,阻止侵犯行为②H utcherson,C.A.,& Gross,J.J.:Themoral emotions:a social- functionalist account of anger,disgust,and contempt,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1,(4),p719。。不仅在意识层面如此,Huntsinger(2012)还发现愤怒情绪能够增强内隐与外显态度的一致性,愤怒情绪对自发的和意识性的自我成分的相互协调起着本质性的促进作用③Huntsinger,J.R.Anger enhances correspondence between implicit and explicit attitudes,Emotion2013,4。。本研究也发现参与社会行动对被试的自我价值评估有正向促进作用。
(二)集体行动的社会认同和情绪反应的双路径模型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I,本研究提出集体行动的“社会认同和情绪反应”的双路径模型,这个模型与Stürmer和 Simon(2009)检验的工具理性和社会认同的双路径模型,以及Van Zomeren等人(2010)检验的工具理性和群体愤怒的双路径模型不一致。在本研究中,抗议行动对自我和生活影响,以及被试对抗议行动的社会期望评估等属于工具理性的因子没有进入结构模型,而集体身份的社会认同以及针对事件产生的情绪反应进入结构模型。
从模型来看,社会认同与情绪反应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非常高(.78),这进一步证明了“群体共享情绪有助于社会成员形成强烈的群体认同感,使得群体达成一致的认识和共同的追求,增强群体的凝聚力”。④S imon,B.,& Pettigrew,T.F.Social identity and perceived group homogeneity:evidence for the in- group homogeneity effect,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12,(4),269.在本模型中,情绪反应直接影响行动效能和坚持意愿,社会认同直接影响行动效能。从集体行为的发展来看,如果自发的集体行为不能上升到社会组织和管理层面,这些行为将因为没有社会积极强化而倾向于消失,但是公众的情绪反应则是坚持意愿的重要动力因素。
(三)情绪调节的特征影响社会共享情绪的作用形式
情绪心理加工过程,最为显著的特征为动态变化性,即调节性,这使得有些研究者甚至把情绪发生和情绪调节看作为同一种心理加工过程(如Gross& Barrett,2011)⑤G ross,J.J.,& Barrett,L.F.Emotion generation and emotion regulation:one or two depends on your point of view,Emotion Review,2011,(3),p8.。因此,在现实实践中,个体或社会群体怎样评估社会情境、怎样调节和表达这些情绪,影响着情绪社会功能的具体表现。或者说,情绪终极的社会功能是劝说他人接受自己或者群体对社会事件的评价(Fischer&Mansted,2008)⑥Fischer,A.H.,& Mansted,S.R.Social functions of emotion,Michael Lewis,Jeannette M.Haviland- Jones,and Lisa Feldman Barrett(eds),Handbook of emotions(3rd),New York:A Division of Guilford Publications,Inc,2008,p466.。
从上述论述来看,不仅最初的情绪反应,而且后续的情绪调节过程也影响社会共享情绪在社会行动中的作用,如Stürmer和 Simon(2009)在研究中采用减弱调节策略,降低被试的愤怒反应,结果发现愤怒情绪的效应消失。结构模型Ⅱ表明分享调节这一社会共享情绪形成的重要人际机制对社会认同、行动坚持意愿都有直接的显著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21和.64。从这个结果来看,情绪调节的特征可以部分地解释本研究提出的集体行动的双路径模型与以往研究结果的差异性。
(一)社会事件发生时,公众基于共同命运关注会产生指向对象一致的同步性情绪反应,即社会共享情绪。
(二)社会共享情绪与社会认同相互增强,影响社会行动效能和行动坚持意愿。
(三)情绪调节的性质影响社会共享情绪的作用形式,本研究中社会情绪分享调节策略显著影响社会认同和行动坚持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