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30年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自2011年4季度开始,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受欧债危机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增速从30%左右急跌至20%以下,建筑业增速也相应跌至20%以下。虽然从2012年2季度开始,国家为应对经济下滑,重新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宏观经济也逐渐企稳,但未来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将趋势性下行,建筑行业整体也将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伴随着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横亘在行业面前的挑战和瓶颈。长久以来,建筑行业投入大、产值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建筑业,传统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方式已经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被逐渐淘汰。建筑行业只有积极应对快速发展变化的市场环境,利用信息化手段应对网络时代,才能在变革中生存。
眼下,信息化水平已日渐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场数字化革命,将影响企业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走向,也是建筑业发展必经之路。信息化已经逐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对规范企业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控制经营风险、资质晋升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建筑业信息化的内容包括建筑业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的信息化、建筑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等。最近几年,奥运工程、世博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建成,促进了工程技术创新和研发应用,同时,一批超体量、造型复杂的大型建筑相继而起,为各项新技术提供了应用的平台与养分。纵观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历程经历了“手工时代”、“自动化”时代,目前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并逐步向“网络化”时代过渡。
2000年的“甩图板”运动使得CAD技术实现了从手工到自动化的革命,2008年参与“水立方”建设的BIM技术开启了我国从自动化到信息化的转变,信息技术正在日益变革着传统的建筑业。为适应当前建筑业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加快推广应用促进建筑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进行了修订,推出《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新版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提高建筑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是一朝一夕,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层出不跌,很多建筑施工企业、设计研究院等都纷纷利用信息化工具应对随之而来的信息化浪潮。一些企业利用信息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华丽转型,一些企业却在“信息化大门”外徘徊不前,苦于找不到敲门砖。
回首2013年,BIM、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等都是建筑业信息化炙手可热的词汇,这些技术在无时无刻影响着建筑业。过去一年,行业内的各位专家、学者、意见领袖等也纷纷就建筑业信息化发展以及时下的新兴、热门技术等发表了精彩言论,让我们在即将迈入新年之时,一同铭记这些独到意见。
信息化对建筑行业冲击非常大,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如果以应用为主来实施信息化的话,在经过一系列考评变革之后,这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仍在继续,而对于以通过特级资质考评为目的的企业,他们的信息系统大多没有能用起来,需要进行再调整。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模式及其管理业务流程的载体,应用信息系统只有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黄如福
我们要遵循信息化规律,就要按照原型法的开发思想,要求软件开发企业遵循原型法的开发原理,按照典型设计开发的系统作为原型,在信息系统软件使用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软件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信息化项目的成功率。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李存斌
其实BIM最重要的就是信息的流转和传递,如果不把这两个方面打通的话,大面积地去推广BIM技术就难免会碰到很多问题。目前来看,首先要从“标准”的角度打通一些目前的瓶颈。比如说现阶段的模型传递,它涉及到很多法律和知识产权的问题,这在设计单位和甲方进行沟通和交互的时候,存在的问题比较大,具体该交付哪些东西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争议话题。对于设计单位来讲,希望知识产权所保护的东西越多越好,交付的信息越少越好;但是对于建设单位来讲,则希望得到的东西越多越好。因此必须要标准先行,后期的BIM推进工作才会变得更加轻松。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建筑产品应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罗文斌
建筑行业都是围绕具体项目而工作的,每个项目的交付物都是实际建筑,不断提高项目信息化水平并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例如提高建筑信息模型水平、数据管理水平,云计算、移动应用处理信息效率等,都能够更好地与建设各方沟通联系,提高交付效率与灵活性,让我们对建筑有更透明、更清晰的感知,让监控更智能,最终实现智慧建筑。在智慧建筑的建造过程中,都需要信息化来支持。
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贾晓平
BIM的推进是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一些大的设计机构在关键技术上都有自己的尝试,每家设计机构都是在BIM处于前沿时刻去探索BIM的发展道路,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每个设计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推进BIM技术的时候都有各自的特色。但所有设计院对于BIM都达成一个共识,仅从设计环节来说,BIM最终是一个设计的手段,秉承这一理念,推进BIM的最终目标就是让每个设计人员都能够具备这样的能力。在推进的过程当中需要一步一步让全体的设计人员、所有的设计团队逐渐地具有BIM的设计能力。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全胜
最近几年,信息化的价值已经逐步为施工企业所认识。我们在与企业沟通时,有些企业想实施信息化,但是却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形式的信息化。通常遇到这样的企业,我们会建议企业先不要急于启动,而是要先弄清楚企业需要通过信息化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达到什么目标,管理与业务流程的基础是怎样的。在思考完这些问题之后,再帮助企业共同梳理流程,同时帮助企业与行业内领先企业进行对标,包括成功实施信息化的企业的公司背景、经营理念,从何入手,为什么实施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带来的成效等。
浪潮集团建筑事业部总经理 杨革平
现在,云计算在国内发展的关键词正逐渐从“概念炒作”、“技术探讨”转变为“应用实践”。云计算部署时机是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领导不会不知道信息化系统的利用率究竟有多大,领导对于信息化系统的认识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完成工作任务,二是在探索中摸索信息化建设经验。其实云计算就是统一计算,而大数据则是统一数据。事实上,把企业做了很多重复、繁锁的系统、数据和很多服务器计算架构统一起来,集中设计一套合理架构进行更有效的资源分配和管理,这才是企业部署云计算的最佳时机。企业只有先运用,并在运用中发现问题,随后不断纠正问题,才能将云计算部署的更为精确,企业的云计算之路才能走的更稳更远。
北京世纪奥通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 陈应刚
承揽工程项目,理想的状态是多报价,但在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赢家往往是报价合理的一方。企业领导就会要求项目团队把成本核算做到精确化和精细化。以前使用CAD,工程量靠人工统计,报价心里没谱。借助三维协同设计,可以精确地计算工程量和所需材料,在投标的时候,可以报出合理的价格。工程设计的大型化、多专业配合,带来了三维协同设计的市场需求。三维协同设计准确地说应该是三维模型设计的协同效应。三维模型为设计的可视化、精准性提供基础平台,而协同效应则带来高效率、高质量。三维协同设计的出现为工程设计尤其是数字化工厂设计带来了新的设计方法和手段,对实现建筑的智能化也提供了基础条件。
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刘劲波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充斥着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无论是BIM、云计算还是移动应用,这些新兴技术本身都只是一种信息化手段,是帮助企业提高生产能力的一种技术。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有确定规划、目标后,才能利用这些信息技术来解决自身实际的问题,一切才具有实际意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会确定企业的行为,一个企业要想把信息化做好,要看企业本身的需求有哪些,从企业需要的角度出发,这样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才会更有针对性、更加实用。对于一个建筑项目来说,信息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投入也很大,如果只利用信息化来解决一个专业问题,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没有太大的动力,企业所收获的核心价值也不明显。因此需要一个能够解决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方案,从而解决建筑施工企业的一系列难题。
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袁正刚
“三化融合”的方法实际上是“四化”,即管理标准化、标准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信息集约化。三化融合是推进企业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并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一日之工,它是推动企业管理升级的有效途径。三化融合要因时因地、审时度势,不能脱离实际,也不能好高骛远,只有这样,三化融合才能助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管理创新也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 鲁贵卿
目前,虽然很多企业都在做信息化,但一些企业并不了解信息化其实是有层次的。第一个层次称之为“知”,企业要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知道企业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产生了什么样的数据。第二个层次是“管”,如果企业只是数据汇总上来,对它们不进行整理、不分析,那么数据就仅仅是数据,没有任何意义。企业要利用信息化工具,建立分析模型,并通过分析数据找出企业的管理风险点,了解问题所在,从而明确管理方向。第三个层次是“控”,假如一个企业的最高决策者无法控制企业,那此决策者就很难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要实现“控”,就需要用信息化的手段在流程环节当中建立审批,建立管理的阀门,通过信息化提供风险预警,这种手段就是风险控制。
用友公司建筑行业专家 王小卓
建筑业信息化建设为信息产业公司带来了商机,增进了信息产业公司与施工企业的交流学习,搭建了多方共赢的舞台。使施工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工作更重视,业务部门参与度更高,信息化主管部门地位得到提升.信息化专业人员在承受压力的同时,有了展示才能、谋求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为企业贡献了更多的智慧,也迎来了企业发展的春天。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信息中心主任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