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及其特质

2013-10-24 16:30:27余永跃王世明
闽台关系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思想

余永跃,王世明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

生态文明是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它追求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高度和谐的状态下,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中华文明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优秀成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不仅提供了理论基础,还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党不断把中国优秀成果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不断探索和提升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生态文明思想理论来源

(一)中国传统生态思想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地位平等,人与自然有机统一;自然界是有规律的,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天”不“逆天”;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天地可以合其德。“仁民爱物”思想主张把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仁”、“爱人”原则运用到人与自然界万事万物之间关系的协调上。“取用有节”思想主张在利用自然问题上“取用有节,物尽其用”,不可过度利用,以免给自然带来灾难。而“以时禁发”思想则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生长有季节性,要让自然修养生息,对自然资源要按时节进行保养,否则,自然资源就会枯竭。

我国传统生态思想,虽然是由我国古人对自然的朴素的情感发展而来,但其包含着深刻的智慧。其中“天人合一”思想为我国人民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哲学基础,“仁民爱物”思想为我国人民的生态伦理思想形成提供了理论来源,“取用有节”和“以时禁发”思想为我国人民养成合理利用自然和科学保护自然生态思维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传统生态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充分的养料。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包含着深刻而又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概括说来,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最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第一,人与自然有机统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不可分割,两者内在统一。一方面,“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环境一起发展,自然界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本的条件;另一方面,人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能“创造对象世界”。第二,自然的历史与社会发展历史相统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状态的好坏是社会历史进步与否的前提条件。因而,人与自然的历史是社会历史不可分割的部分,不应该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从历史中排除出去”,不应该造成“自然界与历史的对立”。第三,社会实践是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劳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在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中,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而不能让自然无条件地服从自己的实践。第四,资本主义制度是人与自然对立的根源。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家在资本逻辑的推动下,需要疯狂掠夺自然,生产并销售尽可能多的商品,以实现资本增殖。资本无止境地追求增殖必然导致生态危机,其最终只可能是引发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第五,科学技术影响和改变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科学技术可以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并将改造自然的成果惠及人类,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但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被用来作为获取剩余价值的工具,因而,科学技术也可以加速人类对自然的破坏的步伐。那么,科学技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好坏就在于利用它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第六,人可以协调与自然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处于主体地位,人可以通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利用自己的实践活动对自己进行积极改造,使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平衡。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这就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其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而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的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思想、人与自然的历史与社会历史相统一的思想、发展科学技术保护生态的思想、发挥人的能动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变革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解决生态危机等思想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过程中都逐步得以遵循。

(三)毛泽东思想中的生态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迫切需要走工业化道路,因而,向自然要发展就成为必然趋势。建国初期,虽然我国工业化程度不高,但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开始显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已经注意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提出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并在实践中采取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这些思想和措施主要体现在兴修水利、发展再生能源、加强林业建设和提出“计划生育”构想几个方面。在兴修水利方面,毛泽东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和“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等号召。在毛泽东和其他第一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淮河、黄河、荆江等大型水利工程得以治理,三门峡、葛洲坝等水利枢纽工程得以兴建。这些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为生态环境的保护都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积极开发利用小水电、太阳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在加强林业建设方面,毛泽东曾号召在宅旁、村旁、路旁以及荒地上荒山上种树,实行绿化。1956年,毛泽东还号召人民参与“绿化祖国”活动。“文革”之后,毛泽东还认识到无序增长的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而提出了在我国进行“计划生育”的构想。在毛泽东的关注下,《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于1971年正式出台。通过这些措施,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在毛泽东时期,虽然生态方面的建设还只落实于具体的项目层面,我们党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生态思想体系,但毛泽东生态思想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开始注意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表明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已经开始萌芽。这为以后的生态文明思想的逐步成熟奠定了基础。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中的生态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总结和发展了毛泽东生态思想,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观点,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因森林过度砍伐,1981年夏,四川爆发洪灾,邓小平提出可以通过“进口一点木材”和“搞间伐”的方式避免森林的过度采伐。为了保护森林资源,邓小平还号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1]21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邓小平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一是建议每人每年都要种上几棵树,包种包活,并进行奖惩;二是植树造林要坚持二十年,一百年,要一代一代干下去;三是要求空军支援农业,为加速农牧业建设和绿化祖国山河做贡献;四是国家在苗木方面给予支持;五是以身作则,亲自带领干部群众参加植树活动。

第二,建立法律和制度保障生态环境建设。1979年9月,我国第一部单行的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试行。1989年12月全面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正式通过并施行。作为我国的基本法,《环境保护法》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为我国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制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邓小平的倡议下,1982年12月,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开展全国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84年5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此外,自1982年起,我国相继制定并出台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在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努力和重视下,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已经上升到法律和制度层面,生态环境建设的长远发展也得到了法律和政策的有效支持。

第三,科学技术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邓小平指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强调科学技术要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1983 年,邓小平指出“解决农村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等,都要靠科学。”[2]随后,邓小平再一次强调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他说“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1]275

除上述思想外,邓小平还提出了通过兴修水利工程、实行计划生育等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他把保护生态环境上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强调了生态环境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子孙后代的利益的重要性。邓小平这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逐步形成。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生态思想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生态思想进行了继承、总结和扩充。概括而言,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生态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环境保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1996年,我国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作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2002年3月,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强调“环境保护工作,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他的这一思想在党的十六大也得到体现。十六大指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就必须做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二,生态环境可以保护生产力,可以保障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江泽民将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到发展生产力的高度,他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江泽民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与保护不仅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者生产技术和素质的提高,而且还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江泽民还认为,考察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有经济、政治、文化目标,而且还应该有生态目标。因而,他认为生态环境建设搞不好,我国就无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生态环境建设应该法治化和国际合作化。第三代领导集体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的法治化和国际合作化。中共十五大报告明确地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3]在江泽民主政时期,我国先后出台了《环境保护法》和《森林法》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还参加和签署了29项国际环境公约,加强国际合作,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此外,第三代领导集体采取了大力培育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发展生态科学技术、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广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退耕还林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等措施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第三代领导集体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从理念到行动都开创了新局面,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

(三)“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中的生态思想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的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先进思想。2003年7月28日,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对人与自然的要求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应该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是统筹兼顾的发展,是处理好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发展。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之一写入党章,为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主张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2004年,胡锦涛就指出“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要抓好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为了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节能工作的决定》等相关文件。另外,国家还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采取了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将单位GDP能耗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一五”规划和深化能源领域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等措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节约了资源,减缓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第三,提出“两型”社会思想。胡锦涛同志根据国家发展的趋势,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次将“两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战略任务。随后,国务院为建设“两型”社会下发了文件,“十一五”规划也将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基本方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第四,提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胡锦涛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他提出“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5]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应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应该放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做法,就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力和承受能力,坚决禁止过度放牧、掠夺性采矿、毁灭性砍伐等破坏自然的做法。

当然,以胡锦涛为代表的领导集体还倡导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控制人口、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等系列措施来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特别是党的十七大还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党的十八大又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表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纵深发展阶段。

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续全面探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本届领导集体在上任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已经多次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集体学习。2013年5月,习近平在主持第六次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会议上强调,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他还特别强调,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责任。可见,新一届领导集体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更大、力度更强,相信效果也会更好。

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特质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生态思想优秀成果的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指导下,经过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四代领导集体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在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而取得的成果。这一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特质,其总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既吸收了中华优秀文化成果,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无论是毛泽东思想中的生态思想还是后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思想,都继承了经过数千年沉淀的中国传统生态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取用有节”和“以时禁发”等优秀思想,因而也使其自身富有浓郁的民族气质和民族气派。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也必须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指导,否则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而在实践中,毛泽东思想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指导,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而这些理论成果都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理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既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又高举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旗帜,是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完美结合。

第二,既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思想,又进行了理论提升和创新。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由我国古人对动植物的朴素情怀发展而成,它是一种朴素的生态观,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理性,忽视自然的工具价值,甚至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论述了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的关系、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但主要还集中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毛泽东思想中的生态思想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主要是为了革命建设的实际需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和毛泽东思想中的生态思想虽然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提供了思想来源,指明了方向,但它们只可能勾勒出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也只能提供价值取向和根本目标等原则性的指导。因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批判地继承和辩证地吸收前人生态思想优秀成果的同时,就必须根据本国的实际和时代所赋予的具体任务对前人的生态思想进行理论总结、提升和创新。经过3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从最初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到促进“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从最初的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发展到“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的社会构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真正做到了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又对其进行了理论提升和创新。

第三,既关照当前的发展,又照顾子孙的福祉。无论是中国传统的“取用有节”和“以时禁发”生态思想,还是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的“创造对象世界”和变革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解决生态危机等生态思想,抑或是毛泽东倡导的发展再生能源和“绿化祖国”等生态思想,无一例外地强调生态环境建设既要关照当前的发展,又要照顾长远的发展。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号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江泽民倡导“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习近平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要“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这就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人都继承并发扬了在重视当前发展的同时兼顾子孙后代的福祉这一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还通过加强环境立法、司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提高生态科技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保障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还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任务,进一步保障了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既关照当前的发展又照顾子孙的福祉这一目标的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扎根于中国的实际,经过不断探索,积极吸收我国传统生态思想,自觉挖掘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使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走向成熟和完善。我们相信,在新的实践中,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就会不断前进。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

[2]邓小平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882.

[3]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4.

[4]胡锦涛.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全过程 坚持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效益[N].人民日报,2004-05-07(1).

[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853.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