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宗,杨 敏
(1.福建行政学院 经济管理科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350001;2.福建江夏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平潭岛地处台湾海峡的中部,位于台湾海峡和闽江口的咽喉部,距台湾新竹只有68海里,是中国大陆距台湾岛最近的地区,是太平洋西岸国际航线南北交汇的必经之地,目前每天经平潭海面航行的中外轮船近2000艘。正在规划的京台高速公路大路段终点站在平潭,台湾海峡海底隧道入口处也在平潭,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具备成为台湾与大陆经济交往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在平潭率先实施两岸海洋经济合作,具有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
平潭对台交往历史悠久,素有对台交往“桥头堡”之称。清咸丰年间就被开辟为福建省五个对台贸易的港口之一。在全国是最早被批准设立的台轮停泊点、台胞接待站、对台小额贸易县之一,是台湾民众走进大陆的一个特殊“窗口”。
一是渔业发展历史悠久。平潭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渔业在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目前当地有人工渔港60个,其中一级渔港1个,二级渔港6个,三级渔港18个,一级的澳前东澳渔港筑有1350米的防坡堤。全区共有渔船2030艘,总计50987吨。海水养殖面积为4192公顷,主要包括贝类养殖、藻类养殖、鱼虾养殖,品种繁多,应有尽有,都是宴席上乘佳品。平潭产的“坛紫菜”,曾被列为贡品,入朝廷宴席。二是海运业兴旺发达。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海洋捕捞为主业的平潭随着渔业资源衰退,逐渐地转向海上运输。历经20余年的时间,平潭的航运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一举成为平潭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从而让平潭跃升为全国海运第一大县。三是船舶修造业实力雄厚。平潭船舶修造业历史悠久,古代即有木船修造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修造钢质货轮、渔轮已渐成造船厂的主营业务。进入世纪之交,海上运输和远洋渔业的蓬勃发展,平潭一些民营企业家在海运业、隧道工程业和养殖业完成投资初始积累后转而投资船舶修造业。其中福州利亚船舶工程公司、福建省平潭雄鹰船厂、福建省平潭县看澳船舶修造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平潭县长泰船舶修造股份有限公司这4家企业拥有万吨级以上干船坞5座、1000~5000吨级滑道5条和万吨级舾装码头、5000~15000吨级造船平台以及船体分段建造综合车间等现代大型设施年修造能力150多万吨。四是滨海旅游业方兴未艾。平潭有着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平潭主岛——海坛岛为福建省第1大岛,中国第5大岛。全区共由126个岛屿和702个礁岩组成,有“千礁百岛”之美称。平潭气候宜人,为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平潭海域也十分宽阔,既有宽阔平坦的天然海滨浴场,又有独特的海蚀地貌。同时平潭人文旅游资源荟萃,境内到处保存着渔村老宅,原生态文化保存良好。2010年3月,《平潭旅游规划》正式启动。依靠海岛的自然资源,平潭重点打造“两湾一山”,通过提升酒店配套,打造海峡西岸环境最优、品质最高的海岛运动休闲度假胜地,建成“国际旅游岛”。目前,平潭旅游开发初具规模,岛内的8大景区被确定为海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在2005年列入国家自然遗产的名录,同时也被列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
平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坚实资源基础。
在矿产资源方面,平潭有花岗岩、石英砂、明矾、黄铁、铜、高岭土等矿产。以石英砂为例,全县砂地面积82.3309平方公里。由于波浪、风力的自然分选,颗粒适中,石英晶粒洁白,含硅量96%,颗粒0.1~0.8毫米,成为电子工业和建筑业的重要原料。全县已探明石英砂储量约16亿吨。以花岗岩为例,平潭已探明花岗岩储量约7.7亿立方米,其中一级石材储量238.9万立方米,二级石材3.8亿立方米,三级石材1.07亿立方米。此外,平潭海盐资源极其丰富,2003年产量近4万吨。由于海水洁净,平潭所产食盐清洁且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矿物质,誉满遐迩。
在清洁能源方面,平潭风力资源丰富,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少有的风能利用最佳地区,年平均有效风速(4.5~27米)达6576小时,风能密度2678瓦/平方米。全县可利用的风能区域约5.3亿千瓦时。
在水产资源方面,平潭四面环海,海洋生物种类多达934种;水生动物有鱼、虾、蟹等679种;平潭还是古老节肢动物鲎的集中繁殖地,敖东乡一带尤多。
从国家宏观战略布置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均提出平潭在对台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试,“探索开展两岸区域合作试点”。[1]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设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决定在平潭推行一系列对台“先行先试”政策,在对台关系中扮演“先行军”的角色。[2]
从审批程序上看,为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行政审批环境,2011年底,福建省发改委牵头对省级行政审批项目进行精简,省级行政审批项目由724项减少为379项,削减47.7%。福建省外经贸厅出台政策,将省级外经贸部门权限内的外资项目审批和自由技术进出口登记管理权限下放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建省工商局把外国(地区)企业工商登记审批权限下放到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已确定对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用地给予单列审批。
从税收优惠上看,2012年6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关于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营业税政策的通知》,决定对注册在平潭综合实验区的航运、保险、服务外包、物流等业务实施营业税优惠政策。
在资金投入方面,福建省对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更是提出“举全省之力,超常规推进”[3]的部署。预计“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2500亿元以上。从2012年上半年的经济指标来看,平潭综合实验区实际利用外资453万美元,比增738.9%;内资实际到资16.53亿元,比增12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23亿元,比增375.9%。在投融资体制创新上,设立平潭专项投资基金;利用融资租赁、民间资金和其他战略投资等方式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基本设施建设。
当前,平潭已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平潭海峡大桥于2010年11月30日建成通车,平潭第二大桥2012年已经开工建设;环岛路2010年2月已经动工建设,随后环岛轻轨也在规划建设中,在未来两条交通快速通道相继投用之后,平潭城区将建成双轨并行的高速环形交通体系。
近两年来,平潭加快解决岛内风沙较大和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每年植树1000万株,大种防风林;在风口建设高楼,利用建筑物挡风;开发利用海上风电,消能15%左右,并将风电项目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同时建立岛上淡水收集系统,将存水量从12.9万立方米增加到18万立方米;启动应急岛外调水工程,引闽江水入岛;根据发展的需要,进行海水淡化等。以上举措进一步完善了平潭的市政基础设施,为发展海洋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4]
在“十二五”期间,福建省还将抓紧规划建设平潭至福州的海峡第二通道,建成长平高速公路、平潭海峡大桥复桥,形成平潭海峡北部通道,加快建设环岛路等内部路网体系;同时加快平潭水路交通发展,抓紧金井、澳前等港区深水客货运码头建设,构建两岸区域合作前沿平台。
建设台商总部经济园区,积极吸引台湾企业总部到平潭综合实验区集聚,并发展与总部经济相配套的现代物流、商贸、研发、金融、会展、培训、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海峡两岸蓝色经济总部基地。打造立足平潭、呼应福州、面向台湾、辐射海峡西岸、承载现代商务商贸功能、具有新概念典范的区域性CBD。在中心商务区规划建设商务商业配套完善、绿化美化环境共享的独栋式总部楼,重点发展海洋信息服务、海洋文化创意、海洋工程管理等总部企业,同时引进有志投身海西、与实验区共发展的其他领军企业,致力于在平潭打造一个最具活力,集海洋展示、管理、研发、贸易、财务结算为一体的低密度、智能化、生态型涉海企业总部集群。
与国际经济组织联手,设立国际海洋经济研发中心,所有关联产业企业都可以再次建造展厅、开展贸易。目前,联合国有关经济组织希望在中国寻找合作主题的示范基地,而世界海洋经济目前还没有总部基地,在建设两岸蓝色经济总部基地的基础上,平潭要积极争取建成亚太海洋经济总部基地。积极推动各类外资企业总部进平潭,吸引众多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国内企业(如央企或大型民营企业)的地区总部或功能性总部入驻平潭。
充分利用两岸优质教育资源,根据共同规划、合作办学、合作管理的原则,加快平潭海洋大学的组建工作,将平潭海洋大学建设成为立足平潭,面向福建,辐射两岸的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重要基地、两岸高校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和应用开发的基地。鼓励和扩大两岸海洋学科、科研机构到平潭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海洋教育、科研、信息、环境监测等区域性网络,增加互派学生和各类人员交流,在平潭逐步实现两岸海洋教育、信息等资源的真正共享。积极承办海峡两岸大学、中小学校长论坛等一批活动平台,加强两地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建设实验区职业教育园区,提升改造现有中职学校,构建中职为主、中高职贯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积极为平潭实验区发展定向培养紧缺人才。
加快推进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在平潭的建设选址步伐,国家海洋局依托国家第三海洋研究所将在平潭设立的海岛研究中心,是全国唯一的海岛综合科研机构,也是设在平潭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平潭要充分认识海岛研究中心作为公益性、国家级科研机构的特点,在建设选址和用地规模上给予大力支持。
精心培育船舶评估、船舶技术研发中心、船舶设计中心、海产品检测中心、海产品交易中心、海事司法鉴定、海员培训、港口服务等海洋型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型和创新型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平潭首先要紧抓制定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与台湾海洋型服务业相关的社会中介机构之间形成稳定牢固的合作关系;其次是开拓发展两岸海洋社会服务合作领域,加快培育与发展两岸海洋合作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建立两岸海洋经贸合作促进组织;第三是打造两岸海洋中介服务组织合作品牌。
积极举办多种形式的两岸海洋知识比赛、学生夏令营、海洋文化交流等活动;在平潭建设海洋文化总部,建设海洋文化场馆,普及传播海洋文化;大力发展涉海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海洋科研服务、区域总部经济等海洋服务。加大海洋电力、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和海洋渔业等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的文化建设力度,用海洋文化提高滨海旅游等产业的层次和附加值。利用平潭海鲜产品资源丰富、质量上乘的优势,加快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海鲜餐饮酒店,打造海鲜美食街和品牌美食店。利用“福州海洋周”和“福州渔业节”等节庆活动,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打响平潭海鲜餐饮品牌,壮大平潭海鲜在外美誉度。加强平潭海洋会展设施建设,完善会展服务功能,积极承办中国海洋论坛,提升节庆举办水平,争取举办国内外海洋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发布会、贸洽会、展销会和企业年会,不断壮大会展规模,加快会展产业化发展。
按照“突出重点、优势互补、高端发展”的发展策略,积极承接台湾和境外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海洋生物科技、海洋新能源技术、海水资源利用、海产品深加工等现代海洋产业,打造海峡西岸海洋经济示范基地。一是发展海洋生物产业。加强海洋生物科技研发,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多元化开发海洋生物功能产品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围绕海洋生物的高效综合利用,按产业链体系有序开展海洋小分子药物、糖类药物、蛋白与肽类药物、医用生物材料、化妆品、生物农药和饲料添加剂等多元化产品体系。二是发展海产品加工业。加强两岸海产品深加工、冷冻保鲜技术的合作研发,发展海产品加工业,建设成为辐射大陆市场的台湾海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中转地和集散中心。做大做强海产品加工业这个平潭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努力拉长产业链条,在纵向上求延伸,在横向上求拓展,紧紧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密切把握市场需求,提升产业的发展层次,提高附加值。三是要建设海洋新能源产业园区。充分利用平潭丰富的风、潮汐能资源,加强海洋新能源领域对台合作,大力发展海上和陆上风电,推动建立潮汐能发电试验基地和两岸海洋新能源产业研发基地。四是要建设海西数据中心。目前中国电信和台湾中华电信已经签订协议,计划在平潭共同建设一个云计算数据中心,争取建成信息的自由港,利用中央赋予平潭先行先试实验区政策及闽台的地缘等优势,合作处理全球信息服务数据,推动云端产业项目的集聚发展。在此基础上,应当进一步夯实智慧平潭岛建设基础,应用最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建设“高速宽带、智能化、全覆盖”的下一代综合信息网络和平台,提升平潭信息基础设施整体实力,形成全国领先的基础服务能力,实现光网城市、无线城市的建设和海峡网络的覆盖。重点推动电子政务、数字城管、智能旅游、智能环保、平安平潭、智能水网等六大信息化项目建设,开启智慧平潭岛建设进程。
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中心,以福清江阴港区、长乐空港区为两翼,构建“一区两翼”的联动体系,形成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多式联运、综合化、立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形成与厦门港南北呼应的格局,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引擎,成为内地货物“东出”台湾、台湾货物“西进”内地的重要通道和平台。
此外,还应考虑在平潭创建东南免税自由港。一是对生活消费类货物给予免税;二是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税收减免;三是在一定年限内免除进口环节税;四是推行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抵免的税收优惠政策。
平潭旅游资源丰富,而旅游产业作为“无烟工业”,也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污染小的显著优势,应当成为未来平潭海洋经济建设事业中的主导产业之一。一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加强重点景区和拟开发区域建设,完善并提升酒店、餐饮、游艇等旅游配套娱乐设施,提高业内旅游管理水平。二是依托城市开辟空间,打造城市公共游憩空间。平潭岛通过建造滨海公园、滨海广场、环海路观光走廊等来为公众提供公共游憩服务,发展大宗旅游业,充分发挥出风景游憩资源的公益性价值,以此来改善平潭岛的人居环境和旅游感知形象。三是因地制宜,开发不同特色的旅游休闲区。如可以开发位于主岛东南部海岸及邻近岛礁和海域的旅游休闲区,包括坛南湾组团、海坛湾组团。四是积极开发两地海滨旅游合作项目。整合平潭和台湾沿海旅游资源,开发平潭台湾海峡旅游国际线路。同时尝试“马尔代夫模式”对平潭无居民岛进行大胆的旅游开发。在政府引导和监管的前提下,向台湾以及其他境外旅游开发公司出租和转让平潭境内的一些无人居住岛,由开发商对全岛进行旅游规划和建设,共同开发平潭旅游资源。
平潭要成为两岸海洋经济合作先行区,首先就必须规划好平潭自身海洋经济的发展,政府在岛屿的开发和建设中要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平潭的建设仍需政府对全岛进行科学合理、详尽周密的论证。在规划的统领下进一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编制重大基础设施和海洋产业布局等专项规划,细化操作措施,协调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同时,应注意海洋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强化试验区与周边地区产业分工合作,有序推进平潭岛内外海洋一体化开发建设。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证明,高效发展的区域往往是那些内部板块各具优势、特色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高度发达的区域。平潭综合试验区作为国家海西战略的新窗口,产业发展不仅要注重价值链的整合,还应重视产业的空间布局,在海峡西岸区产业体系下有所为有所不为,与省内各地形成合理分工、专业化、协同化发展格局,尽量避免产业同构和重复建设。要特别注意统筹平潭与周边地区福清、长乐的产业发展布局,真正形成区域协调、产业配套、功能互补的产业空间布局。
平潭综合试验区开放开发,必须转变政府职能,从政策、制度和法律层面解决先试先行过程中遇到的体制障碍。目前要积极争取全国人大授权,赋予福建地方人大关于平潭综合试验区发展的特别立法权。离岸金融业务、海峡两岸股权交易市场等在法律法规、外汇管理制度、金融制度和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有所突破,营造发展总部经济优势。实时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根据经济发展主题、权责一致、管办分离原则,整合政府行政机构,形成扁平化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精简审批流程,缩减审批时限,压缩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创新政府管理机制,政府将管理重心转向提供公共产品、调节社会关系,推进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化。积极推进诚信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社会公示、重大决策听证和专家咨询制度,加强考核和监督机制创新,开展绩效评估,形成“想干事、干成事”的激励机制。
平潭应立足自身的海洋资源禀赋潜在优势,突显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特色,找准发展突破口,加快培育有特色和市场前景的海洋产业,盘活平潭滞后的海洋经济。按照平潭发展总体规划,致力于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海洋服务业、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根据平潭地理、生态、人文特色,充分发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和首批国家自然遗产名录优势,进一步挖掘资源优势;利用优惠政策以及区位优势,加强闽台两岸产业的分工与协作,优选两岸合作项目;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海洋文化产业;积极将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完善政策环境,增强创新能力,将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成为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益好,辐射引领作用强的宜居宜业型海洋城市。
设立专项产业投资基金。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产业投资基金具有融资规模大,资金聚合功能强,能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大量的长期建设资金等优点,是一种创新型的融资模式。平潭发展应尽快成立产业发展基金,基金由省出一部分,再通过融资等方式,鼓励海外资金、台湾财团和国内有实力的集团公司加入。同时,“鼓励和支持国内外各类商业和股份制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成立区域开发银行,为实验区乃至海峡经济区开发建设提供专门的信贷资金支持。”[5]
创建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国内外、境内外各类海洋高层次人才聚集平潭,为平潭综合实验区海洋经济高速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做大做强人才载体,尽快形成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公共研发平台、技术服务平台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集聚平台。完善人才宜居、宜聚环境。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切实解决人才引进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住房困难问题,防止因高房价对人才产生“挤出效应”,打造人才“宜业、宜聚、宜居”城市。创建两岸共建共享机制。合理设置相应的公共事务管理、两岸合作工作岗位,继续加大宣传,积极促进并落实台湾同胞来平潭工作。
首先要根据本岛的地理、生态承载力,因地制宜,针对各个海岛不同的区位特色和环境容量,采取相应和必要的保护措施,提倡生态型开发运作模式,保持原生态,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开发;其次,制定海岛旅游区环境保护条例,建立海岛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和检测机构,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第三,岛上的建设要统一风格,尤其要与本岛的自然风光相统一;第四,平潭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到高标准高起点,要减少因前瞻性不够而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失误。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EB/OL].(2009-05-14).http://www.gov.cn/zwgk/2009-05/14/content_1314194.htm.
[2]平潭综合实验区升格为正厅级 龚清概任管委会主任[EB/OL].(2010-02-27).http://www.fjsen.com/d/2010-02/27/content_2841923.htm.
[3]平潭速度:一天一个亿,一天一个样[EB/OL].(2011-05-05).http://www.nhaidu.com/news/23/n-308623.html.
[4]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立足高起点 谋求新跨越[EB/OL].(2012-01-05).http://www.gov.cn/jrzg/2012-01/05/content_2037434.htm.
[5]赵峥.对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发展战略的思考[J].发展研究,2011(6):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