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建,徐志刚,邹 潜,汤启明,王朝华
(重庆康普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重庆 401221)
随着铜需求的日益增长及高品位矿石的日渐枯竭,对一些低品位铜矿、浮选尾矿、表外矿的开发利用成为关注的焦点[1]。湿法冶金工艺生产成本低、设备投资小且环境友好,已成为金属回收领域的重要手段[2]。在湿法处理含铜物料时,浸出—萃取—电积工艺为主流工艺,而廉价高效的萃取剂和先进的萃取技术是该工艺得以实现的关键[3]。重庆康普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Mextral系列金属萃取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含铜料液的萃取与分离[4-5]。
试验所用Mextral系列金属萃取剂包括Mextral○R973H、Mextral○R984H、Mextral○R5640H、Mextral○R622H,稀释剂为 Mextral○RDT100。试验所用含铜料液由某湿法炼铜企业提供,具体成分见表1。
表1 料液中主要化学成分的质量浓度 g/L
试验所用仪器有康氏振荡器(上海福玛实验设备有限公司)、雷磁PHS-3C型pH计(上海精科仪器厂)、756M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9602B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沈阳华光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1.2.1 萃取剂的选择
萃取:将Mextral系列萃取剂分别与稀释剂配制成体积分数为25%的有机相L0,并按相比Vo/Va=2/1与含铜料液PLS混合,振荡3min,静置分相并观察分相情况(包括絮凝物和夹带产生情况),分液后得萃余液R1和负载有机相L1。将负载有机相L1和含铜料液PLS按相比Vo/Va=2/1混合,振荡3min,静置分相并观察分相情况,分液后得萃余液R2和负载有机相L2。测定萃余液R1、R2和负载有机相L1、L2中的铜离子质量浓度,计算铜萃取率。
反萃取:将负载有机相L2与反萃取水相LE(铜质量浓度35.17g/L,硫酸质量浓度180g/L)按相比Vo/Va=1/1混合,振荡混合后,静置分相并观察分相情况,分液后得反萃取液RE和再生有机相L3。
1.2.2 萃取工艺流程
先制备再生有机相(经2次萃取—反萃取循环后所得贫有机相),然后按一定相比将再生有机相和含铜料液混合振荡3min,静置分相后得萃余液和负载有机相。萃余液进入下一工序,有机相进入前一工序,如此进行E1、E2和E3共3级逆流萃取。E1级出口的负载有机相用洗水(铜质量浓度1g/L,硫酸质量浓度10g/L)进行2级逆流洗涤,洗涤后用贫铜溶液(铜质量浓度35.17g/L,硫酸质量浓度180g/L)进行3级逆流反萃取,得富铜溶液和再生有机相。萃取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萃取—洗涤—反萃取工艺流程
反萃取液中铜离子质量浓度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萃余液中铜离子质量浓度采用2,9-二甲基-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6]。
萃取条件:萃取剂体积分数25%,相比Vo/Va=2/1,萃取试验在室温下进行,混合时间3 min;反萃取相比Vo/Va=1/1,混合时间3min。试验结果见表2、3。
从表2看出:4种萃取剂在萃取和反萃取过程中均无絮凝物和夹带产生,且分相速度均较快,都在50s以内,其中Mextral○R973H在萃取和反萃取时分相速度最快,Mextral○R5640H次之。综合来看,Mextral○R973H的分相效果最好。
从表3看出:用Mextral○R973H作萃取剂,经过2级萃取和反萃取,萃余液R1和R2中铜离子质量浓度最低,负载有机相L1和L2中铜离子质量浓度最高,而反萃取液中铜离子质量浓度也最高,说明 Mextral○R973H萃取能力最强,铜净转移量最大。因此,下面试验均选择 Mextral○R973H作萃取剂。
表2 4种萃取剂的分相性能比较
表3 4种萃取剂的萃取能力比较 g/L
有机相体积分数太高不利于分相,也会使夹带损失增多。不同工艺条件下 Mextral○R973H萃取铜的试验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随萃取剂体积分数和萃取相比增大,萃余液中铜质量浓度降低。用洗涤液稀释含铜料液可以进一步降低萃余液中铜质量浓度。适宜萃取条件为:萃取剂体积分数为25%,萃取相比Vo/Va为4/1,稀释倍数为1倍,反萃取相比Vo/Va为1.6/1。此条件下,萃余液中铜质量浓度可降至0.2g/L左右,铜萃取率高达99.22%,富铜液铜质量浓度达45g/L,达到铜电积要求。
表4 不同工艺条件下Mextral○R 973H萃取剂3级逆流萃取铜的试验结果
Mextral系列萃取剂可用于从某含铜料液中萃取铜,其中萃取效果最好的为Mextral○R973H。以Mextral○R973H为萃取剂,经过3级逆流萃取,萃余液中铜质量浓度可降至0.2g/L左右,铜萃取率达99.22%;反萃取后,富铜液中铜质量浓度达45g/L,满足电积工艺要求。Mextral○R973H具有萃取效率高、选择性高等优点,可用于从含铜料液中高效萃取分离铜。Mextral系列金属萃取剂目前已规模化生产,价格较进口产品有较大优势,可以推广应用。
[1]侯新刚,哈敏,薛彩红.用溶剂萃取法铜铁分离的研究[J].甘肃科技,2008,24(4):37-39.
[2]胡学军,高亮.萃取技术处理低品位铜矿的设计实践[J].有色金属设计,2005,24(3):33-36.
[3]郑华均,郑云朋.铜萃取的研究进展[J].浙江化工,2009,40(5):19-22.
[4]徐志刚,邹潜,汤启明.金属萃取剂Mextral○R84H萃取铜的性能研究[J].湿法冶金,2012,31(4):1-4.
[5]汤启明,徐志刚,李建,等.金属萃取剂 Mextral○RCLX-50的合成和萃取铜的性能研究[J].湿法冶金,2013,32(3):181-183.
[6]GB7473—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质铜的测定:2,9-二甲基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