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蕾,侯黎莉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 200062;2.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 200433)
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由于麻醉、手术创伤和术后镇痛泵的应用等原因导致患者不能正常排气、排便,胃肠功能受到抑制。胃肠道麻痹引起的术后并发症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问题。腹胀不仅令患者感到不适,而且导致膈肌上升,腹腔压力增大,不利于患者创口的愈合。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鼓励患者早期床上运动等措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但收效不大,且由于老年患者体质较弱、活动减少,更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为了探索一种简便高效,无创痛的护理方法,以促进老年胃肠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采用中医的低频脉冲对足三里和上巨虚穴进行穴位电刺激,并通过胃电图监测和观察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来观察其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道告如下。
1.1 对象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胃肠肿瘤老年患者40例。入选标准:①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②胃肠道肿瘤行腹部手术患者;③手术时间>2 h;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不配合,导致护理措施无法实施者;②由于各种原因中途退出者;③病情危重无法实施护理干预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男14例,女6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0.3 ±7.2)岁;诊断为:胃癌7例,结肠癌10例,直肠癌3例。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9.7±7.1)岁;诊断为:胃癌10例,结肠癌7例,直肠癌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按医嘱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治疗,增加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试验组术后当日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取患者双侧足三里穴和上巨虚穴,对患者进行穴位电刺激,每日2次,每次20 min,至术后第7天。穴位电刺激仪器采用上海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G6805-II型脉冲针灸治疗仪,疏密波刺激(疏波30 Hz,密波100 Hz),强度6~15 V,以身体相应部位出现轻微颤动为准,持续时间20 min。
1.3 观察指标
1.3.1 胃电图监测 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当日清晨、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晨空腹抽血后进行空腹胃电图检测。采用合肥华新电子技术研究所凯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产EGEG-2D8型双导智能胃肠电图仪,电极放置:以剑突与脐连线中点为0点。第1导联在0点上1 cm,左移4 cm处(胃体);第2导联在0点平行右移4 cm处(胃窦),参考电极置于患者右手腕部内侧,接地电极接于患者右脚踝上内侧。频率正常值为(3±0.6)cpm,幅值正常值为 (150~350)uV。
1.3.2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第1次排气时间。由经过培训的责任制护士进行沟通并询问记录。
1.3.3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腹痛、腹泻(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每日排粪量超过200 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和腹胀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方差齐性分析,方差齐用LSD法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若方差不齐则用Tamhane法分析。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胃电图频率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胃电图幅值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胃电图频率(cpm,±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胃电图频率(cpm,±s)
第1导联处频率 第2导联处频率组别 n术前术后第1天 第3天 第5天术前术后第1天 第3天 第5天试验组 20 2.3 ±0.3 2.3 ±0.5 2.5 ±0.3 2.6 ±0.2 2.24 ±0.3 2.5 ±0.54 2.6 ±0.3 2.5 ±0.3对照组 20 2.4 ±0.4 2.1 ±0.3 2.1 ±0.5 2.0 ±0.3 2.4 ±0.3 2.3 ±0.4 2.2 ±0.3 2.1 ±0.3 P 值 0.526 0.103 0.018 0.000 0.133 0.170 0.001 0.001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胃电图幅值(uV,±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胃电图幅值(uV,±s)
第1导联处幅值第2导联处幅值组别 n术前术后第1天 第3天 第5天术前术后第1天 第3天 第5天试验组 20 247.6 ±48.5 292.3 ±105.1 255.9 ±61.5 288.8 ±50.5 238.9 ±53.2 279.5 ±94.1 276.8 ±73.4 282.4±70.7对照组 20 262.3 ±66.3 243.3 ±79.9 237.4 ±48.2 202.4 ±51.1 228.6 ±86.6 208.1 ±43.5 232.6 ±65.8 175.5 ±56.7 P 值 0.430 0.105 0.298 0.000 0.655 0.004 0.052 0.000
2.3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第1次排气时间 见表3。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第1次排气时间(±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第1次排气时间(±s)
组别 n 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h)20 65.375 ±12.506对照组 20 73.125 ±9.973 P值试验组0.037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3.1 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迟缓及肠麻痹发生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为手术操作及麻醉等可造成肠壁内源性活动的神经抑制,从而导致手术后肠功能恢复延迟及麻痹的发生[2]。另外,由于手术创伤、麻醉药物应用、禁食和卧床等都对术后胃肠功能有所影响,进一步使胃肠功能受抑制,胃肠功能恢复延迟[3]。临床上对腹部手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的方法主要是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服用促进肠蠕动类药物,肛门排气,灌肠及针灸等方法。胃肠肿瘤老年患者,手术创伤大,胃肠功能恢复慢,早期下床活动不便,易发生腹胀、肠粘连等并发症。
3.2 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原理和中医独特的针灸按摩方法,结合现代电子技术中的程控式脉冲信号来刺激穴位。有研究发现,作为穴位物质基础的结缔组织中富集多种元素,其中钙和钾为重要信使物质,穴位结缔组织中的液晶态胶原纤维具有高效率传输红外光的特征波段,可能存在具有受激发辐射功能的超晶体格微结构,在信息和能量交换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程控式脉冲电信号刺激穴位时,可能通过上述机制,使机体内信息和能量得以互相交换解除肠壁内源性运动活性的神经抑制,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4]。用程控式脉冲电刺激穴位较传统针灸而言,具有应用更安全方便等优点,适用于腹部外科各类手术后患者[5]。
3.3 穴位电刺激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手术和麻醉可使人体气血亏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胃肠气机紊乱,从而出现运化失健、气机升降失常,以至胃肠推动无力,肠气不通,胃肠内容物通过障碍[2]。足三里、上巨虚穴均属于足阳明胃经,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抑制或兴奋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胃肠运动功能,阻止胆汁反流,保护胃黏膜,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卫能力[6]。
3.4 胃电图 胃肠平滑肌始终存在电活动,控制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及舒张,了解胃肠电活动也是检查胃肠运动功能的一种较常用的方法,临床上有报道,应用胃电图观察克罗恩病患者的胃肠功能变化等[7]。胃电活动的产生是肌源性的,但也受到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因而胃电参数不仅是胃运动的指标,而且能反映有关因素的调节作用和相互关系。正常胃电图的频率和幅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胃电波形平均幅值反映波形幅值大小,间接反映胃电功率大小。胃电波形频率反映胃肠电节律的快慢。表1和表2显示,两组患者胃电图幅值及频率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术后胃电图的幅值和频率显著低于术前,说明胃肠动力受到手术的影响,术后胃肠蠕动逐渐减弱和变慢。同时通过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试验组的胃电图幅值和频率在术后第3天和第5天显著高于对照组,客观反映了穴位电刺激可以通经络调气血,兴奋自主神经系统,有利于患者胃肠蠕动,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3.5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迟缓可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及诱发各种并发症[8]。在护理上应重视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利患者改善机体营养,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表3和表4显示,穴位电刺激后,患者肛门第1次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护士操作上,术前护士在针灸科医师指导下选好穴位点,调节好针灸治疗仪的波形和强度。术后定时连接导联进行操作,简单安全,高效,且患者无痛苦。
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创伤大,胃肠功能恢复慢,早期下床活动不便,易发生腹胀、肠粘连等并发症。穴位电刺激有效促进了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进一步减少了并发症,有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
[1]张季平,邓伟吾,周玉淑,等.临床内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660-1663.
[2]沈平,许阳贤,姜维洁,等.穴位电刺激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附30例临床资料[J].江苏中医药,2002,23(7):33-34.
[3]Hornbuckle WI,Tennant BC.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In:Kaneko JJ,Harvey JW,Bruss ML.Clinical Biochemistry of Domestic Animals[M].Sand Diego:Academic Press,1997:367-406.
[4]牟向东,谢鹏雁,刘建湘,等.电针刺大鼠足三里穴对LESP血浆胃泌素和胃动素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9):1069-1073.
[5]周艳玲,张金成,黄锦萍.穴位低频电刺激与穴位针刺对肠梗阻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影响的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8):2269,2274.
[6]王启才.针灸医学宝典[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8.
[7]Kohno N,Nomura M,Okamoto H,et al.The use of electrogastrography and external ultrasonography to evaluate gastric motility in Crohn's disease[J].J Med Invest,2006,53(3-4):277-284.
[8]尹兆均,刘应金,梁伯进,等.加味大承气汤对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6):628-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