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培养国际化人才
——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重新定位思考

2013-10-24 03:21束定芳
外语学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国际化大学英语教学

束定芳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 200083)

●外语教学

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培养国际化人才
——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重新定位思考

束定芳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 200083)

目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迷茫的阶段。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外语界应该审时度势,站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的高度,从积极角度对有关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究竟应该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加强理论探讨和实验探索,适时推动大学英语回归到理性、科学的轨道上来,使大学英语教学真正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为中国走向世界服务。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定位;四六级考试

近几年来,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迷茫的阶段,具体表现在:(1)定位不清。(2)教学目标不明。(3)评估方式和内容简单。(4)由于前面的问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规范,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学生,尤其是处于两端的学生,即基础好的学生和英语基本功差的学生英语学习缺乏足够的动力。据了解,由于英语教学效益不显著,部分学校已经开始收缩英语课程,有的学校已经把原来每周4课时减少为2课时,有的学校正准备大幅裁减大学英语教师。部分英语教师开始对其职业前景产生忧虑,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及大学英语教学的连贯性。

由于大学英语涉及到数以百万计的在校大学生、近10万的大学英语教师,以及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它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很多人的神经。前一段时候,一直作为大学英语指挥棒和风向标的四、六级考试即将取消的传言,在大学英语教学界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震动。如果说,此前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还处于迷茫阶段的话,四、六级考试一旦取消,大学英语教学则进入一个兴衰成败的关键时刻。在这之前,尽管有一些专家、教师、学生,甚至社会人士对四、六级考试深恶痛绝,必欲除之而后快。但一旦真正取消,迷失、焦虑甚至恐慌将随之而来。

关键时刻,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外语教学界应该审时度势,站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稳定的高度,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对有关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究竟应该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加强引导,化“危”为“机”,适时推动大学英语回归到理性、科学的轨道上来,使大学英语教学真正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为中国走向世界服务。

1 调整大学英语评价机制将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难得的机遇

笔者认为,教育部如果取消四、六级考试,其出发点绝对不是为了削弱甚至取消大学英语教学,而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为了还大学英语一个应有的面貌,使大学英语教学回到科学、合理的轨道上来。这无论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还是在教育部最近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教育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离开高质量的大学英语教学,离开高水平的英语交际能力,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无疑是“缘木求鱼”。

“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鼓励学校优势学科面向世界,支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计划,支持与境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

以上内容实际上是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出的具体要求。显而易见,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某种意义上依赖于教师和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没有高水平的英语交流能力的支撑,“对外交流和合作”、“加强国际理解”是不可能的。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有一千多所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各不相同,对英语水平和能力的要求也应该不同,英语对其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的作用也应该完全不一样。因此,各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和侧重点也应该完全不同。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为各校特色办学、分层次办学、培养特色或特殊人才服务。

因此,如果取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虽然可能打破原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格局,在一定范围内引起暂时的混乱,但无疑将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新定位提供一个难得的机遇。能否把握好这样一个机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大学管理层,特别是校长的战略远见、办学理念、学术眼光和对社会、学生负责的精神。如果一个学校能把英语教学作为本校特色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的一个有机成分,把英语能力作为学生学术能力、国际化视野培养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工具,那么,这个学校的英语教学就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学科建设和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就会真正得到发展,英语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也将得到体现。相反,如果一个大学的校长把英语教学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装饰品,那么随着四、六级考试或类似考试的取消或淡化,大学英语学科建设和教学必然走向没落,甚至衰亡,最终受害最大的当然是学生。

大学英语教学正处于十字路口,对有些学校来说也可能是“最危险的时候”。外语界有识之士应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行动起来,加强调研,为有关方面,特别是教育管理部门、高校领导和教务部门,提供相关咨询,同时帮助大学英语教学负责人和一线教师理清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轻装上阵。

2 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之一。学习一种外语就是学会一种直接与操该语言的人交流的方式。语言也是思维和文化的载体。这可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任何一种语言本身已经是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其词汇、语法等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实际上也是在学习另外一种文化,学习和了解另外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同时,任何一种文化都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体现,因此要学习和了解一种本族文化之外的文化,必须掌握用来表达和体现该文化的语言。因此,学习外语无疑是了解世界多样性、参与或从事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工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外语是工具,学习外语的过程,特别是接触大量以外语为媒介的专业或文化书籍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精神和素养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如果说,在语言能力相对处于初级或中级阶段时,外语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掌握基本的交流技能的话,那么,到了高级阶段,语言的工具性则更加凸显,尤其是对那些需要直接通过外语学习专业知识或文化交流的学生而言,而对那些没有直接使用外语需求的学生来说,通过学习外语大量接触外族文化无疑是提高其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和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是其外语学习所关注的重点。

由于英语的特殊地位,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应该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社会需求、服务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但不同学校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

2.1 大学英语教学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

高等教育是为国家培养未来高素质创新人才服务的,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体现。高等教育国际化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一部分。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已从高等教育国际化中获得巨大利益,亚洲的一些地区和国家也正在不遗余力地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中国政府显然也充分意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教育建设30条意见 》第25条“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明确指出:

支持中外高校间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继续实施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项目。探索建立高校学生海外志愿服务机制。推动高校制定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学生比例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到2015年来华留学人员达到35万人次,部分“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留学生占学生比例接近或达到10%。以实施海外名师项目和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等为牵引,引进一批国际公认的高水平专家学者和团队。在部分高校开展聘请外籍人员担任“学术校长”试点。推动高校结合实际提出聘任外籍教师比例的增长性目标。做好高校领导和骨干教师海外培训工作。支持高职院校开展跨国技术培训。支持高校境外办学。支持高校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施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要实现以上目标,无论是学生出国留学、交流,还是接受更多的来华留学人员,或者是合作办学,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和学生都具备相当程度的英语交际能力。四、六级考试是测试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的一种评估方式,考试本身不是教学目的。真正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或者更具体地说,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因此,取消四、六级考试,是对把考试看作教学目标这种本末倒置做法的拨乱反正,是我们重新审视大学英语教学为学生专业学习和发展服务、为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缩小与国际一流高校差距服务的难得机遇。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一是师资的国际化,二是课程的国际化,三是学生的国际化。其中课程的国际化最为重要,其关键要素就是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关于这一点,早在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1年9月28日)就有了比较明确的要求:

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

对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可以直接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意见》中提出的目标并没有能够完成。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相关高校并未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未能有效地将大学英语教学与用“英语进行公共课教育和专业课教学”有机地进行整合。有的学校虽然也做了一些尝试,但由于师资的问题(能直接用英语开设专业课的教师不多),学生英语水平的问题(学生原有的英语技能还不足以使得他们能够直接听懂英语授课),加之又无普通英语与专业英语(EMI,指英语作为媒介专业课程)之间的过渡课程(如EAP或ESP课程),学生直接接受英语授课困难重重;更大的问题在于,缺乏一个科学、合理和有效的评估机制来推动、规范和激励这一“课程国际化”的进程。美好的愿望最终未能“开花结果”。

不过,近年来,学界有关加强ESP教学的呼声又现。部分地方教育部门还专门出台政策,推动和支持高校英语课程的建设。如,2011年,上海市教委出台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申报2011年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的通知(沪教委高〔2011〕13号)”。《通知》指出:

通过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旨在积极引导高校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接轨、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借鉴意义的课程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校接收来华留学生的能力,推动教育国际化发展,为培养学生在专业及学术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和竞争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2011年计划立项建设50门左右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重点支持各高校特色和优势专业的课程,鼓励信息、金融、法律、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课程率先引进世界先进的教学内容。

《通知》体现的理念不可谓不新,提出的目标不可谓不明。但最大的问题是,仅仅建设一些独立的、不成体系的英语教学课程,不但不能“提高学校接受来华留学生的能力”(因为不懂中文的留学生需要的是所有的学位课程都用英语开设,否则他不可能获得学位),而且,这样一些零散的英语课程也并不能迅速有效地帮助中国学生提高专业英语的能力。何况,由于从整体上没有充分考虑到一般英语能力到学术英语能力的过渡,即便教师能开出相关的课程来,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并从中受益,也很难预测。

我们知道,本世纪初,在欧盟《博洛尼亚宣言》发布后,欧洲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迅速推进。比如德国,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国家战略是“Brain gain instead of brain drain”(智力回流代替智力外流),其目标定位是留住本国知识精英、吸引优秀外国留学生,其策略是英语学位课程(English degree programs),即用英文开设的学位课程体系,而不是孤立的英语教学课程。其师资的解决办法是国际招聘加本土培养。为了帮助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适应英语开设的学位课程,学校开出了 ESP辅助课程。10年以后,德国高校国际化达到两个10%:英语学位课程体系占到所有高校课程体系的10%,国际学生的比例达到学生总数的10%。

德国等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需要对大学英语教学有更明确的目标定位:所有的985大学、部分211大学和特色专业高校应该建设一批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特色专业的学位课程体系,除了吸引优秀外国留学生外,同时也为中国学生接受国际化高等教育并逐渐提高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服务。其中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师资建设和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要加大海外教师招聘力度和教师培训力度,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学术水平、能用英语开设专业课的师资队伍。同时,重新调整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学术英语能力和专业英语水平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并建立相应的评估、考核机制。

2.2 为国家“走出去”战略服务

新时期高等教育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为“中国走出去”。中国走向世界是全方位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服务、旅游等等。走出去的前提之一是要了解世界,了解世界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相应的外语知识和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应为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服务。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应该把学习和探索外国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应该尊重世界多样性,了解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促进和加强同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学习外语”①(江泽民 《领导干部外事用语丛书》序)。“走出去”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与世界人民共享中华文明的成果。 “我们应该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让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有一个更为广阔深厚的基础”(同上)。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学生自己了解中国文化,掌握用英语表达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在大学英语教材和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大讨论和论述中华文化内容的比例,增加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对比的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我们的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领导者,还“应该积极向世界介绍我国基本国情,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民坚持的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同上)。大学英语课程中应该有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教育建设若干意见 》指出,要推进海外中国学研究,鼓励高校合作建立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实施“当代中国学术精品译丛”、“中华文化经典外文汇释汇校”项目,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的外文学术期刊、国际性研究数据库和外文学术网站。”这些都为大学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提供很好的发展机遇。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主动对接这些发展目标,培养“学贯中西”、能担负推动中国全面“走出去”重任的优秀人才。

这样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个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共同的目标之一。所不同的是不同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培养擅长某一特殊专业方向“走出去”任务的创新型专业人才。表1是我们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的初步建议。

表1 不同类型高校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建议

注:+表示一般,++表示重要,+++表示非常重要。

图1

其中,“学业英语技能”是指通过大学英语教学,获得通过英语完成大学学业的能力,主要指接受英语作为专业教学语言的课程。“学术、商务、技术、文化等交流技能”指使用英语与国际同行进行相关领域专业交流的能力,包括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国际商务活动、参与国际技术交流等方面的能力;“职业英语技能”指在工作岗位上能使用英语完成工作要求,与同事进行工作和其他方面的沟通能力;“一般英语技能”指用英语进行日常生活交际的能力。这4种能力既有一定差别,又互相联系,呈依次递进的关系,可通过相关课程予以重点训练,具体如图1所示:“学业英语技能”指学生完成整个学业所需要的各项英语交流技能,要求最高,与后两者的大部分内容有一定交叉;“学术、商务、技术、文化等交流技能”没有“学业英语技能”要求那么全面和熟练,但强调能够胜任用英语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各相关技能;“职业英语技能”更强调工作场所的人际沟通,当然也包括与专业和职业相关的技术层面上的沟通能力。三者互有交叉,侧重点各不相同,可通过相关课程予以重点训练。

2.3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教育建设若干意见》第二条就是“促进高校办出特色”。《意见》提出,要“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加快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继续实施“985工程”、“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加强师范、艺术、体育以及农林、水利、地矿、石油等行业高校建设,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

大学英语教学应为高校特色化办学服务。不同学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因此它们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必然不一样。985大学、211大学和优势学科的目标是勇追“世界一流”,其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自然会很高。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要帮助学生达到用英语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而且要通过英语课程,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和创造性思维。对于师范、医学、艺术、体育、水利、地矿、石油等特色专业类院校来说,其大学英语教学的任务除了应该帮助学生用英语获得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外,更应该包括帮助学生提高用英语进行本领域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而对于一般高校以及大部分高职高专来说,英语教学也绝非可有可无,而是应该通过外语教学,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外语交际能力,同时通过英语课程和英语开设的相关课程的学习,了解与自己专业和今后实际工作关系密切的国际规则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因此,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它们具体的目标和实现途径可以不一样,但其核心板块应该包括:通过英语获得专业知识的能力,通过英语了解外部世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通过英语表达和传播本国文化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修订《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在课程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评估方面全面贯彻和体现特色办学的要求。

在这一方面,宁波诺丁汉大学基础阶段英语教学设计值得我们借鉴。由于该校为全英文授课学校,其基础阶段(第一年)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非常明确:为通过英语完成大学学业服务(for academic purposes)。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技能、大学学习和研究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课程设计为3个板块。板块1:学术英语板块(Academic English Language Classes)和“现代英国系列”(The Making of Modern Britain-Lecture Series)。板块2: 书面交流与学习(Written Communication and Study);口头交流与学习(Oral Communication and Study);量化方法(Quantitative Methods);英国文化与媒体(British Culture and Media);IT导论(Introduction to IT)。板块3:书面交流与学习(续);口头交流与学习(续);社会科学基础导论:质化研究导论(Introduction to Foundations of Social Science: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商务研究导论(Introduction to Business Studies);英国当代电影研究(Contemporary Film Studies)等。

其中,英语语言技能的课程安排如表2。

表2 宁波诺丁汉大学第一阶段基础课程计划表

(束定芳 2010:107-108 )

可以看出,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基础英语课程不但定位明确,而且课程设计合理,体现了语言技能、学习能力和专业基础训练的结合; 同时,英语学习安排在第一年完成也体现了集中学习、沉浸式学习、自主学习和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这对我们重新思考大学英语的课程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根据宁波诺丁汉大学的经验,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包括“学术英语技能”、“研究方法”、“本国文化”、“跨文化交际”等几个不同的板块,当然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和学生的需求,有所侧重和强调。

表3 不同类型高校课程板块侧重

3 建立大学英语教学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估机制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教育建设若干意见》第十一条“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提出:“出台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加强分类评估、分类指导,坚持管办评分离的原则,建立以院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估制度。加强院校自我评估,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实行分类评估,对2000年以来未参加过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实行合格评估,对参加过院校评估并获得通过的普通本科院校实行审核评估。开展专业认证及评估,在工程、医学等领域积极探索与国际标准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展学科专业的国际评估。”

有专家和教师担心,如果四、六级考试取消,是否又会被其他的考试或证书替代?甚至被海外某些考试替代?这种担心是有理由的。一个习惯了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水平和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教育体制和社会在一种权重和社会影响很大的考试取消,而新的评估指标体系未能有效建立起来之前,必然会茫然失措,甚至会病急乱投医,盲目采纳其他形式的考试作为评估学生外语能力的“救命稻草”。 因此,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真正取消之前,我们必须致力于建立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机制。

我们认为,教学质量的评估,最重要的是看我们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是否科学,教学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各个大学评估英语教学是否成功,最重要的考量就是英语教学是否为本校人才培养规格做出应有的贡献。考核学生的英语实际能力应该看他能否阅读专业书籍、用英语撰写本专业学术论文,用英语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等。具体的评估标准可以采纳本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由相关专家和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或推荐。因此,不同的学校,教学评估的原则和主要方法可以相仿,但评估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应该不一样,应该体现出各校的办学特色。

用同一份考卷作为衡量不同特色学校学生英语学习成效和使用能力的唯一标准的情况再也不应该出现了。无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否取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大学生国际交往能力培养的要求预示着大学英语教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毫无疑问,此时此刻,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的把握依赖于各大学管理层的眼光和魄力、依赖于大学英语教学学科带头人和大学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的理解、设计与实践。哪个学校把握得好,勇于开拓、创新和实践,哪个大学的英语教学就能更上一个台阶,获得超预期的发展。反之,该校的英语教学即使不会立即走向衰败,至多也只能是作为一种摆设,甚至鸡肋,对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注释

①2011年12月18日 10∶09∶43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Z].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l, 2010.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Z].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8_zcwj/201204/134370.html, 2011.

束定芳.大学英语教学成功之路——宁波诺丁汉大学“专业导向”英语教学模式的调查[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束定芳.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a(1).

束定芳. 德国的英语教学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 中国外语, 2011b(1).

束定芳.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我们教什么?怎么教?[J]. 外语界, 2011c(2).

束定芳.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目标与方向[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2(1).

ReorientingCollegeEnglishtoServeNationalDevelopmentStrategiesandCultivateTalentswithInternationalVisions

Shu Ding-fang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3, China)

ELT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right now at a critical junction. There have been rumors that CET Band 4 and Band 6 are to be called off, which has caused anxiety and even panic among some English teachers and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whether the tests are to be called off, there should be major reorientations for ELT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s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nd needs of the new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opening further to the outside worl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s; reorientation; CET Band 4 and Band 6

H319.1

A

1000-0100(2013)06-0090-7

2012-12-12

【责任编辑孙 颖】

编者按:大学外语教学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高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效率则是重中之重。本期刊发著名学者束定芳教授组的专题——大学英语教材建设。该栏目将“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作为英语教材建设的背景和基本着眼点,多维度探讨相应主题,值得我们学习与深思。

猜你喜欢
国际化大学英语教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