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芃松,王 磊,曹 玲
不同类型体育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李芃松,王 磊,曹 玲
(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大连辽宁116023)
1.1 实验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实验对象,将大连理工大学2011级本科一年级自主选上体育课的266名学生(平均年龄19.8岁),分为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组进行实验。篮球组68人(男生56名,女生12名,平均年龄19.1岁),羽毛球组65人(男生44名,女生21名,平均年龄20.2岁),游泳组67名学生(男生46名,女生21名,平均年龄19.4岁),太极拳组66名学生(男生46名,女生20名,平均年龄20.2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学实验法 课程的选择:根据已有研究,课程类型分为竞技类和锻炼类两大类。竞技类是指有竞技性的、存在双方竞争及胜负的课程;锻炼类是指非竞争性、无胜负结果的课程。再根据项群理论和体育项目本身的运动形式、功能特点及教学运动环境,选取了四个项目进行实验。第一种是合作交流竞技类大球运动项目,以在室外篮球场进行的篮球项目为代表;第二种是以个人形式为主的隔网竞技类小球项目,以场馆内的羽毛球项目为代表;第三种是体能主导竞技类的水中运动项目,以游泳馆内进行运动的游泳项目为代表;第四种是技能类难美性锻炼类项目,以在林荫间锻炼的太极拳为代表项目。
教学实验流程:(1)在实验前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价;(2)按照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正常的教学(每周一次课,每次课90分钟,每学期12次课,一学年24次课)和课外活动(每周两次,每次至少一小时)。要求学生课外活动的项目尽量与体育课的运动类型一致或相似,并不接触和进行其他运动项目的学习和练习;(3)教学中针对各项目特点设计不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篮球项目以讲授、分组游戏比赛法为主的教学方法;羽毛球项目以讲解示范、身体练习、比赛活动为主;游泳项目以形象模仿、比赛、分层教学法为主;太极拳以直接感知、语言传递、比赛表演、合作练习法为主,同时教学中时刻渗透心理教学方法,如情绪激励法、暗示法、反馈法等;(4)教学实验结束后,对学生再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价。
1.2.2 问卷调查法 使用SCL-90(The self-report symptominventory,Symptom checklist,90,简称SC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此量表各维度在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中有较好的信度。现版本由Derogatis编制于1973年,王征宇将SCL-90量表翻译为中文引入我国,之后金华等人制定了该量表的常人常模。量表包括“敌对、焦虑、抑郁、恐怖、偏执、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精神病性和其他项目”十个指标,其中“其他项目”作为附加项目,实际意义不大,因此本研究不作分析。自评量表的每个指标均采用五级评分制,总症状指数的分数在1~1.5之间,表明被试自我感觉没有量表中所列的症状;在1.5~2.5之间,表明被试感觉有症状,但发生得并不频繁,其严重程度为轻度;在2.5~3.5之间,表明被试感觉有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在3.5~4.5之间,表明被试感觉有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严重;在4.5~5之间,表明被试感觉有症状,且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因此,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出现心理症状的频度和强度越严重。本研究对学生在教学实验前后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并评价,而且将评价结果与国内成人常模进行比较。
1.2.3 数理统计法 原始数据由Microsoft Excel储存,并建立数据库,通过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管理和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Cronbach’a进行信度检验,使用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P<0.05为统计学显著性水平。
2.1 SC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各指标的信度
从表1中可见,除恐怖的信度为0.684以外,其他指标的信度在0.737-0.853之间,表明SCL-90在本研究中,有较好的信度。
2.2 实验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实验前四种体育课程的学生心理指标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将受试者在SCL-90自评量表中的各心理指标与国内常人常模比较发现,本校大学生除“敌对”、“抑郁”、“躯体化”心理指标得分低于国内常人常模各指标得分外,其他指标均高于国内常人常模得分,其中,在“偏执”、“强迫”、“人际关系”指标上,篮球组的学生得分为“1.64±0.57、1.87±0.48、1.80±0.62”,羽毛球组的学生得分为“1.51±0.44、1.81±0.55、1.63±0.50”,游泳组的学生得分为“1.67±0.50、1.88±0.64、1.72±0.54”,太极拳组的学生得分为“1.50±0.41、1.84±0.46、1.69±0.45”。
已有研究由于研究对象、样本数、测试条件等的不同,往往结果不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前,不同类型课程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趋于一致。与全国常人常模及SC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比发现,本校大学一年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偏执”、“强迫”、“人际关系”三项指标的得分均处于1.5~2.5之间,说明受试者被试感觉有以上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度。“强迫和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此结果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张智勇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同。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当今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由高中进入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心理困惑、产生心理冲突。这一时期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出现心理上的断乳期[10]、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等,一部分学生不能及时有效疏导、合理解决冲突和矛盾,从而出现一些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因此学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3 实验前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
实验前后受试者在所有的心理指标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提高,其中篮球组的学生在“偏执、强迫”指标上,实验前后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羽毛球组和游泳组的学生在“偏执”指标上,呈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羽毛球组和游泳组的学生在“强迫”指标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太极拳组的学生在“躯体化、神经病性”指标上,呈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以上结果表明接受学校正规体育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改善与提高。
2.4 实验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后全体学生除“精神病性”心理指标仍高于全国常人常模的得分外,其余指标的得分均低于常模指标的得分。太极拳组的学生,在“抑郁”、“躯体化”两项指标的得分为“1.37±0.33、1.11±0.13”,与其他运动项目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锻炼类项目太极拳是以太极思想为基础,强调意识、呼吸,肢体以柔和缓慢方式进行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并且运动强度易控制。大量的研究已证实太极拳能有效提高下肢肌肉力量,刺激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机能。在练习太极拳时,首先下肢肌肉韧带等扭转和拉伸,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下肢的力量素质,也能提高学生的平衡能力;其次,在肌肉得到良好的锻炼的基础上,血液循环加速,提高心脏的肌力,进而强化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最后,腹式呼吸的要求不仅能增强呼吸肌力量、扩大和保持胸廓活动范围,而且能够提高呼吸系统的通、换气功能。太极拳除对大学生的生理方面有积极的影响外,它属于有氧运动,而有氧运动练习有降低抑郁的作用。重视内在精神、强调意识锻炼是太极拳运动特有的心理学特征,生理学和医学研究表明:太极拳练习者的大脑机能在良好的觉醒状态下,可促进机体产生一种儿茶酚胺物质,这种物质可使人产生快乐。因此,太极拳练习可解除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减轻压力,有意识地、能动地控制调节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从而减轻消极情绪、抑郁感等,对调整心理状态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以上充分说明了太极拳项目对改善学生“躯体化和抑郁”指标优于其他项目的原因。
表1 实验后学生的各项心理指标的比较(¯x±s)
1)在校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2)再次验证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状态。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加之自觉的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状态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
3)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程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提高。其中,属于竞技类的篮球、羽毛球、游泳对大学生“偏执、强迫”心理状况具有显著性影响;锻炼类的体育项目太极拳对大学生“躯体不适感与精神病性”心理状况具有显著影响。理论上属同类型的其他运动项目具有同样的效果。
4)属于锻炼类项目的太极拳对于改善大学生的“躯体化与抑郁”状况较其他运动项目具有显著作用。
责任编辑:郭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