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选择题四大绝招

2013-10-23 23:39李炳红董素平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选择题

李炳红 董素平

人们常说“万里挑一谓之英,千里挑一谓之雄,百里挑一谓之豪,十里挑一谓之杰。”在当今高考历史选择题“难”像万千的群雄逐鹿中,完全可以说:高考历史选择题错两道的是“英雄”;错四道的是“豪杰”,一道都不错的是“枭雄”。

想要选择题得分高,把握住基础是绝招,而应试技巧则是其重要的技术保证。那么,解答高考历史选择题有无技巧?回答是肯定的。选择题即客观性试题,存在客观性,即答案已经存在了,只是如何拿到手。只要你平时认真总结,就完全可以找到规律,探寻到应试的技巧,从心理上战胜“空白”,战胜恐慌,成为“英雄”“豪杰”,甚至是“枭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解答选择题的四大绝招。

一、快招:紧扣时空和阶段特征

众所周知,历史是过往的行程,因此任何历史试题一定有它的时空,一般来说,我们只要沿时空位搜索,紧扣阶段特征就可以比较迅速地找到解题关键。

例1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

A. 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 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 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答案 D

解析 本题的设计点就是时间,只要紧扣“1952年”,再根据史实就可以迅速得出正确选择。1952年是斯大林执政的晚期,而马林科夫认为“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苏联的粮食问题,显然这一说法与苏联的实际情况不符,而农业改革则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心,此时并未开始,因此A、C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当然这一错误认识根本不可能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其目的在于维护斯大林模式。

例2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 C

解析 本题只要立足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社会转型,就可以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本题并不难,若你觉得困难,那一定是是淹没在细微的知识中跳不出来。其实学习历史不仅要在史海中遨游,更要有跳出三界外的整体感悟。

二、稳招:思辩逻辑判断

历史学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进行解释的,也就是说有它自己的思路(思维方式)、逻辑(解释的路径)和表述方式,因此我们解答选择题时按逻辑链推断,找熟悉词联想就能迅速找出正确选项。

例3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答案 B

解析 本题的设计点是文本阅读与“反映”这一由表及里的题型暗示。从材料语意“只有……才……”句式中不难体会出材料强调的重心是“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即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A、D两项显然与题意不相吻合,当然结合史实可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会上不认同各省分散的独立游击战争,C项自然也不会是其真正关注的重点。

三、准招:厘清概念,抓关键词联想

历史概念是构成历史知识的细胞,是进行判断、推理、运用历史知识解答问题的基本知识要素。做选择题时,注意审视概念,紧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区分相关名词,抓住关键词联想,就能准确的得出正确判断。

例4 现代化是晚晴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答案 B

解析 紧扣“现代化”这个关键词,只要理解了“现代化”的含义,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直接排除C、D两项,再仔细对比A、B两项,不难发现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之间谁者更能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显然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方面远远超越了清末新政,故答案选B项。

四、狠招:大胆排除,相信第一感

排除法就是在准确理解题干的前提条件下将不符合题干意思的选项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

例5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

A.③②④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这是今年考生感到最棘手的一道选择题。很多人认为它又难又偏,其实这是一道最容易快速选对的一道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对于按时间先后排为序的组合选择题,就是要大胆使用排除法,首先我们快速读图,确定①(通过奥匈帝国推断是一战前)一定在④(通过“东普鲁士”“奥地利”“匈牙利”等推断是一战结束)之前,那么符合①在④之前只有C。

总之,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往往要把以上的原则和技巧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并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最终提高解答选择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最后请同学们记住以下口诀:想要选择得分高,把握住基础是绝招。依题解题用技巧,时空定位是快招。逻辑思辩关键词,大胆排除最狠招。

练习

1.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到:“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一无言及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133年间……不待始皇之变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这段文字可以用来论证( )

A.春秋时宗法制度崩溃

B.秦制非一时一人之功

C.顾炎武政治思想守旧

D.清初已出现变革思想

2. 《横渠先生行状》中记载张载的生活:“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府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学者有问,多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闻者莫不动心有进。”其时,宋朝的理学家的生活普遍如此。这表明他们( )

A.重视立身处世的道德自励

B.重视教育、开门纳徒

C.主张穷理格物、明道德之善

D.积极从政、以道德化人

3.罗马法是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但是却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因为( )

①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它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③拿破仑时期的《民法典》、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等都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

④罗马的陪审制度对西方国家有重要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 “苏联政府于1932年底颁布一道命令,在国内恢复身份证(沙皇时期实行过)制度,没有身份证便不能迁徙。而农民没有身份证,只能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这样,不愿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在绝望中屠宰牲畜,毁坏工具和焚烧谷物。1933年与战时困难的1916年相比,牲畜存栏数骤降1/2至2/3。粮食总产跌入低谷,直到1935年才开始复苏。”这则材料表明( )

A.当时苏联的集体农庄破坏了生产力

B.苏联的集体农庄采取了自愿原则

C.苏联的集体农庄与当时的生产力相适应

D.苏联的集体农庄在列宁时实行

5. 下表《1953—1963年世界贸易发展概况》反映了当时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是( )

A. 世界贸易和投资大幅增长

B. 贸易增长大于生产发展

C. 世界贸易发展不平衡

D. 贸易发展推动了经济增长

参考答案

1~5 BACAB

猜你喜欢
选择题
综合训练(九)
单项选择题解题技巧点拨
单项选择题狂练
例谈解答选择题的几个小技巧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巧思妙解选择题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一元一次不等式测试卷
由命制唐朝使职选择题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