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宪明
(大同鹊山高家窑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大同 037100)
崔家寨矿主采6号、5号煤层,生产能力180万t/a。5号煤层平均厚度4.1m,埋深350~400m,倾角0~8°;结构简单,稳定可采,其顶板较平缓,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细砂岩,属坚硬顶板。6号煤层厚度3.5~4m,平均厚度3.2 m,倾角小于8°,为稳定可采煤层。6号煤层与5号煤层的层间距16~32m,平均22.12m,属于近距离煤层群。根据地质勘探资料,由于周边小煤矿对5号煤破坏性开采,使5号煤层形成了不同大小的采空区,迫使崔家寨矿不得不采用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技术开采6号煤层。
当煤层群中的下部煤开采后,其上部岩层将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根据破坏程度的不同,可将岩层分为垮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1]。当上部煤层处于冒落带时,煤层将遭受严重破坏,无法开采;当上部煤层处于裂缝带时,煤层发生中等程度的破坏,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后可以开采;当上部煤层处于弯曲带时,上部煤层整体移动的基本结构不受破坏,可以开采[2]。
根据“三带”判别[3],5号煤顶板岩层主要有细砂岩、中砂岩等组成,属中硬岩层。冒落带高度Hm算式如下:
裂隙带高度Hm算式如下:
以上计算结果,由5、6号煤层间距22.12 m可知:5号煤上方直接顶处在冒落带范围之内,老顶处在裂隙带下位岩层中,裂隙较发育,6号煤位于5号煤开采后的裂隙带中部。6号煤在采取一定安全措施后可以进行回采。
根据崔家寨矿回采工作面的实际开采条件,采用UDEC计算软件建立水平数值计算模型,按5号煤开挖后“三带”的特征,研究6号煤在5号煤开挖后的围岩应力及其围岩变形。岩层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数值模拟物理模型,见图1。
表1 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
图1 数值模拟的物理模型
5号煤开挖计算稳定后,顶板冒落、岩层活动、三带分布、裂隙分布、位移矢量、垂直应力、水平应力曲线见图2。图中位移矢量图中的箭头代表位移的方向,箭头的长短代表位移的大小;应力图中的数值代表应力等值线上的应力大小,正的数值代表压应力,单位MPa。从图看出:在计算稳定后,5号煤直接顶冒落,冒落岩块在采空区压实;老顶周期性断裂,断裂后在冒落岩块上有规律地成砌体梁分布。冒落带从5号煤层顶部到直接顶的上部,高度10m左右;裂隙带从5号煤的直接顶的上部到6号煤的老顶,高度30 m左右;以裂隙带以上直到地面为弯曲下沉带。由模拟结果明显看出6号煤位于5号煤层裂隙带范围之内。
图2 计算稳定后数值模拟结果
5号煤开挖空间周围的岩体向开挖空间内移动,顶板和两帮围岩移动量最大,顶板围岩移动量4 m左右,两帮围岩移动量9.5m左右;其中距离顶板10m范围内的围岩移近量最大。开挖空间周围水平应力在两帮逐渐增大,在距离开挖边界30m处达到原岩应力。在开挖空间的顶部有一个应力降低区,距离开挖空间40 m处,应力降到最小值2 MPa。在距离开挖空间顶部40 m,水平距离为120m的两边各有一个应力增高区,最大值可达13 MPa。5号煤开挖空间周围垂直应力在两帮先增大、后减小,在距离开挖边界50m处达到最大值13MPa,顶底板的应力随着远离开挖空间而逐渐增大,直到距离5号煤层顶板40m左右达到原岩应力。由模拟结论知:在距离5号煤层顶板10 m范围内,围岩移近量、围岩应力都较大,不宜布置工作面。在距离5号煤层顶板10m到40 m范围之内,围岩移近量和应力不稳定,此时布置工作面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围岩变形)。在距离5号煤层顶板40 m以外的地方,布置工作面最为安全,且工作面长度不宜大于120m。
1)根据理论计算,5号煤回采顶板冒落带高度10.71 m左右,裂隙带高度39.19m。6号煤层处于裂隙内,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后方可开采。
2)通过数值模拟结果,5号煤和6号煤进行上行开采的安全间隔距离应大于或等于40m。5号煤和6号煤之间上行开采的可行距离应大于或等于10m。
3)崔家寨矿采用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技术切实可行。
[1]汪理全,李中颃.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
[2]韩军.开滦矿区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1,39(10):14-17.
[3]钱鸣高,石平五,许家林.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