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书霞,阎 姝
(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 300100)
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和解毒的重要器官,其解毒功能主要依靠肝细胞的各种合成酶和解毒酶完成。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及遗传因素的影响,我国肝病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1,2]。因此保肝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占有重要地位,但这类药物种类较多,作用机制不同,如果应用不合理或不规范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肝脏疾病,带来严重的后果。为此,笔者对本院2010—2012年应用的保肝药物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其应用特点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与规范管理提供参考。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本院医院网络信息数据库中2010—2012年保肝药的出库数据,包括药物剂型、药品名称、规格、用药数量和销售金额等。
1.2 方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本院2010—2012年各年度保肝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文献[3]的分类方法,将解毒类保肝药物、促肝细胞再生药物、促进能量代谢类药物和利胆类保肝药物的数据提取并统一归纳。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方法,利用药品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指标,对其进行排序与分析。其中,同一品种不同规格、剂型、厂家的药品,经计算后求和得到该药的总销售量。DDD值参照《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7版)及《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成人平均每日剂量综合确定。DDDs反映某药的使用频率及临床应用情况,值越大,表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患者临床应用此药的倾向性越大。DDC反映药品的价格水平,表明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其值越大,表明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
2010—2012年间各类保肝药物销售金额及排序情况见表1;各年度保肝药品的DDDs排序见表2;各年度各药品的DDC排序见表3。
表1 2010—2012年各类保肝药销售金额及排序统计
表2 各年度常用保肝药销售金额、DDDs及排序统计
表3 各年度常用保肝药DDC及排序统计
由表1可见,本院应用的保肝药主要包括解毒类(还原型谷胱甘肽、硫普罗宁)、促肝细胞再生类(多烯磷脂酰胆碱、促肝细胞生长素)、促进能量代谢类(门冬氨酸鸟氨酸)、利胆类(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中草药及提取物类(复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胺、异甘草酸镁)、降酶类(双环醇)。2010—2012年促进能量代谢类保肝药的销售金额均位列前2位,中草药及提取物类保肝药的销售金额增长最快。近3年本院保肝药的销售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表明肝损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由表2可见,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注射用硫普罗宁和注射用谷胱甘肽始终位列前5位,异甘草酸镁为2011年新品种,2012年销售金额位列第一位。
由表3可见,保肝药的DDC均较高,2010年DDC在100元以上的有4个品种,而在5元以下的只有2个品种。经过价格调整以后,2012年DDC在100元以上的仍有4个品种,而在5元以下的同样只有2个品种。
对于肝脏疾病患者,合理选择保肝药物,尽量降低药物对肝脏的损害非常重要。因为多数的保肝药物也是通过肝脏代谢[4],使用不当反而增加肝脏负担。合理选择保肝药的原则:①首先要明确病因,是合理选择保肝药的前提。②正确认识保肝药的作用,保肝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肝病问题。③根据适应证选择保肝药。④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用药方案。⑤一次联用的保肝药物不宜超过3种,同一类药物不应重复使用。
综上所述,保肝药的种类繁多,临床应用广泛,但目前尚无规范的用药指南,因此需要了解保肝药物的作用机制正确用药,遵循简单、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原则合理选择保肝药物。
1 刘蔚,王德龙,赵丽娜,等.1563例住院患者保肝药的使用调查[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9):671
2 张象麟,张培培,赖琪,等.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780
3 黎规丰,张周英,杨成密,等.常见保肝药的分类及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236
4 张鹰庆,饶益娟,卢园华.肝科病区保肝药使用分析[J].海峡药学,2011,2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