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洛阳市委办公室 ■ 杨会勉 赵石磊 赵钰昆
光伏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产能已稳居世界首位。洛阳作为国内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在国内外光伏产业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光伏市场在世界范围内都进入寒冬期,是哪些原因造成了当前的发展局面?如何破解当前发展面临的困境?笔者带着这些问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走访了多家光伏企业特别是洛阳市范围内的光伏龙头企业,并多次与洛阳市发改委等政府部门进行沟通,最终形成了这篇调研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什么是光伏产业?简单来说,就是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产业。从物理学上来讲,就是通过光伏效应,使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从产业上来讲,就是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为核心而形成的产业链条,包括工业原硅、单晶硅、多晶硅、多晶铸锭、单晶拉棒、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的生产和相关设备制造。为便于理解,笔者绘制了光伏产业整条产业链的流程图(见图1),因为制作工艺、产品种类都较多,图中仅选取了普遍流行的做法。
国内的光伏产业主要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2007~2011年间进入迅速扩张期,2011年之后光伏市场迅速萎缩,价格严重暴跌,国内大多数光伏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正常经营已难以为继。洛阳的光伏产业起步很早,始建于1966年的洛阳单晶硅厂,就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有大型硅材料生产企业。截至目前,洛阳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光伏企业26家,分别在洛阳市高新产业集聚区、洛龙科技产业集聚区、偃师市工业园区等地布局设厂,已具备年产3.2万吨工业硅、1.8万吨多晶硅、605MW多晶铸锭/单晶拉棒、475MW硅片、330MW电池片、250MW电池组件的生产能力,初步形成产业集聚的态势。
目前,洛阳市范围内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几乎全部停产,下游硅片和电池生产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洛阳的龙头光伏企业经营形势十分悲观:今年以来,中硅高科一直处于停产检修状态;上海超日已经全面停产;尚德曾经停产1个多月,其余月份处于半产状态;阿特斯从去年10月开始到今年5月硅片生产只达到产能的约1/3,一季度亏损4672万元。据统计,2012年洛阳全市光伏企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66.7%。2013年前5个月,洛阳累计出口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43.4万个,同比减少24.2%;出口值5991万美元,同比下降1.7%。截至2013年7月10日,洛阳全市停产光伏企业已有9家,停建项目10个。
为什么我国的光伏产业在经过高歌猛进的黄金十年后会面临崩溃的边缘?除了全球金融危机和欧美等国家对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光伏产业在发展初期受到市场的疯狂追捧,尤其是处在产业链上游利润率最高的多晶硅行业,利润率最高时接近1000%。高利润导致大量投资者蜂拥而入,其中不乏从事房地产开发、金融投资担保等业务的企业,导致多晶硅产能迅速扩大。虽然在2009年就有分析人士指出多晶硅已经产能过剩,但全国仍有100多家中小企业上马,导致产能进一步过剩。比如光伏组件,2012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组件需求量仅为25GW,但是当时我国的光伏组件产能就已达到40GW,导致停产企业数量达到了近90%。同期洛阳范围内仅偃师一个县级市就有中硅高科、中岳耐火、万年硅业等多家多晶硅生产企业开始扩建。不仅多晶硅行业如此,产业链条其他相关行业由于涉入门槛较低,也吸引了大量资本的加入。
据了解,中国有100多个城市建设光伏产业基地,但九成以上产品依赖国际市场,主要出口到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地,而国内市场需求不足3%。随着美国“双反”惩罚性关税政策出台和欧盟临时性关税政策启动,我国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份额会大幅下降。
国内光伏企业的自主研发实力普遍不强,特别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以多晶硅提纯技术为例,大部分光伏企业采用改良西门子法,但其中很多环节都是采用西方国家淘汰的落后技术,使得硅原料一次转化效率偏低、硅材料提纯加工过程耗能偏高。加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滞后,使得多晶硅生产成本加大,最终提高了终端产品的价格,减少了部分国内需求。另外中国企业生产多晶硅缺乏完善的回收体系,不仅使硅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还造成了环境污染。
在当前光伏产业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意见措施。去年国家电网公司出台了《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承诺免费提供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服务,允许富余电力上网,并且全额收购富余电量。前不久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六大支持政策,分别为:大力支持用户侧光伏应用、完善电价和补贴政策、改进补贴资金管理、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和建设管理等。国务院出台的政策对光伏产业发展给予全方位的支持,表明了政府大力支持光伏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对洛阳市政府和洛阳的光伏企业而言,如何破解当前的困境,笔者从洛阳的光伏产业现状出发,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大环境,同时结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提出以下措施:
《意见》提出:“要支持高等院校和企业培养光伏产业相关专业人才”。洛阳的光伏产业起步较早,一直是我国光伏产业基础人才输出的重要阵地。比如,洛阳工科中等专业学校在国内率先完成了光伏专业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计划,开设多个光伏专业,并获得了“太阳电池制造工”职业资格考试河南省主考学校的资格,填补了国内光伏行业中职教育的空白。洛阳单晶硅公司以及中硅高科培养的技术人才已有近百人以各种形式在国内其他多晶硅企业工作。建议有能力的光伏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将学校的教育优势和企业的实践优势相结合,通过培养光伏专业人才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来补贴自身科研费用,从而部分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意见》提出“要推进标准化体系和检测认证体系建设”,通过参与制定我国自己的光伏标准,可以为洛阳争取到更多的优势和便利。在申请参与制定国标方面,洛阳有自身的优势:
(1)拥有众多的科研机构。如:以中硅高科为依托建立的多晶硅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以洛阳尚德为依托建立的光伏电池省级工程中心、洛阳单晶硅公司建立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鸿泰半导体公司建立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2)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多晶硅生产工艺上,洛阳在国内率先研发成功了12对棒和24对棒的多晶硅还原炉,率先采用了尾气回收工艺,率先实现了闭环生产。光伏电池产业方面,洛阳尚德的产品转化率始终保持国内第一;硅片方面,鸿泰公司是国家标准的主要参与起草单位之一;硅芯方面,金诺公司依靠自主创新,开发了可一次提拉5根硅芯的硅芯炉。
成本控制是企业的立命之本。笔者通过对业内各方面专业人士的访谈,总结了以下4点措施:
(1)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率。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副产物,这些副产物部分回收利用,部分进入尾气系统吸收处理。若回收利用率不提高,会造成资源浪费、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也将增加尾气系统的处理负荷,增加尾气处理成本和污染物排放量。因此,必须提高副产物的回收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2)分解还原工艺降低电耗。分解还原工艺是改良西门子法中最主要的能耗环节,约占综合电耗的50%,占生产成本的20%~40%。目前大部分多晶硅企业都使用传统的钟罩式还原炉,国内还原电耗在70~100 kWh/kg左右,而国际先进企业能控制在50 kWh/kg左右。钟罩式还原技术还存在沉积表面积小、批次易间断、生产效率低且硅棒易破碎及腐蚀的缺陷。笔者建议,可以考虑将钟罩式还原炉改为流化床还原炉,该技术还原电耗可降到15~25 kWh/kg,且沉积表面积大,能实现连续生产,效率高,能耗成本可降至总成本的20%左右。但该技术存在还原炉内气体加热不均匀、炉壁易产生沉积、尾气中存在灰尘颗粒等缺点,目前Hemlock、瓦克、REC等国际企业正在公关研究;
(3)方硅芯取代圆硅芯。在拉制多晶硅/单晶硅的过程中,硅芯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前些年多数企业采用的硅芯多为圆硅芯,近年来大多数多晶硅生产企业开始逐渐淘汰圆硅芯而采用方硅芯。方硅芯生产成本仅为圆硅芯的一半,且方硅芯具有吸附面积大、生长速度快的巨大优势。笔者了解到,洛阳佑东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内方硅芯切割机制造、加工的领军企业,拥有十几项专利,数据显示:使用规格为11mm×11mm的方硅芯较圆硅芯在同等条件下,还原生长速率提高5%~7%、单炉产量提高10%~15%、一次还原率提高5%~7%、单炉生长周期缩短了20h,还原用电单耗每吨下降2万kWh。按现行电价0.8元/kWh计算,一个年产1000吨的多晶硅企业可降低成本1600万元。目前,洛阳范围内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采用方硅芯,建议没有使用方硅芯的企业考虑使用;
(4)扩大生产规模。企业设备折旧费用一般占总生产成本的30%左右,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应,在原有产能基础上新建或扩建来提高产能、装置改装共享、提高设备国产化率、提升产能利用率,可大大降低设备折旧费,从而降低成本。此外,设备采购上实现全球化、集中化采购有助于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生产在国内、应用在国外”,这样的市场倒挂导致光伏产业严重受制于人。面对越来越频繁的贸易摩擦,洛阳市光伏企业在巩固原有国际市场的同时要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为产品打开销路。
(1)培育国内市场。国内光伏市场蕴藏的潜力巨大,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挖掘。而且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70%以上,对资源和环境都是巨大的压力,发展光伏发电势在必行。数据显示,我国房屋总建筑面积约500亿m2,其中可利用建筑面积约为100亿m2。如果其中20%的面积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就会有20万MW的屋顶光电资源量需求。除了建筑屋顶可以利用,我国还有不少农村地区因为地形原因而无法架设电网,一直无电可用。而太阳能技术的利用则能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给这些农村地区带来光明。
(2)迂回进入欧美市场。仔细研究一下欧美的“双反”政策就会发现,反补贴、反倾销的范围仅限原产于中国的光伏产品。笔者认为国内的光伏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在国外设厂、寻求海外代工厂或者投资海外光伏电站等方式来规避这两项税收,以达到消除贸易壁垒的目的。
(3)开拓新兴市场。南美、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政府对光伏企业的扶持力度很大,中国企业可以与当地光伏企业合作生产,从技术上提供帮助,借助当地光伏企业熟悉当地市场情况和政府优惠政策的便利,达到双赢的效果。另外在这些新兴市场中,一些偏远无电地区更是有着非常急迫的用电需求。我国企业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光伏发电项目。
总的来看,虽然当前光伏市场面临很大困境,但困境中蕴藏机遇,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就一定能够渡过当前的难关,取得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