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乐山 宋 秋
“民族文化商品化是民族文化保护的有效方式,旅游工艺品是民族文化商品化的最佳载体之一” 。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需要走旅游商品化的道路。但是,存在一些因素阻碍了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的旅游商品化,而学界对此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对这些阻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1.资金短缺。在转向旅游商品生产的过程中很多优秀的手工艺人缺乏必要的启动资金。虽然国家针对少数民族特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包括利息优惠、贴息、减少增值税、减少所得税等等。但是,在具体操作中,由于手工业作坊规模小,缺乏资产作为抵押,手续也不齐全,因此很难向银行贷款。政府虽然掌握着一些资金可以对企业进行支助,比如无抵押贷款,直接补贴,但是在“抓大放小”的政策指导下,这些资金都流向了规模大、产值高、知名度高的大企业,规模小的手工业尤其家庭手工业作坊很难得到政府资金的支持。
2.传统观念的束缚。解放前,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手工艺人的地位非常低下。比如在崇尚骨系的西藏旧社会中,社会把手工艺人看成是威胁家族血统纯洁的因素之一,故把他们列为最低级的阶层,不许与其通婚和共餐。而在凉山彝族地区 ,“耻于经商”的观点一直统治着人们的思维。这些观念限制了当地人专职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热情。此外,手工艺人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的观念,缺乏品牌意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点在他们身上相当普遍。由此,导致一大批优秀的本土手工艺品“养在深闺人未识”。
3.对旅游市场缺乏了解。由于长期处在闭塞的环境中,本土手工艺人对旅游市场缺乏认识,导致产品对旅游市场的适应性不强。根据笔者前期的问卷调查,和本地消费者相比,旅游者不太在乎产品的实用价值,但是非常在乎美观程度,而且由于涉及长途运输,希望产品能够方便携带。但是不少本土手工艺人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以致有些产品虽然材料地道、经久耐用,但是不符合旅游者的审美要求;有些产品虽然外观很精美,但是不便于携带,也就难以在旅游市场上站稳脚跟。
4.生产缺乏创新。创新是产品保持生命力的源泉。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少数民族手工艺人在转向旅游纪念品生产时,创新性不足,产品雷同。以彝族漆器为例,笔者在四川西昌街头看到的漆器大都做工粗糙,款式陈旧,花样单调,缺乏创新的元素,艺术性和观赏性低,收藏价值也不高,旅游者的可选择性小。这也暴露出生产者的不足,大部分手工艺人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制作技艺低下。手工业技艺传承大多是“传、帮、带”等传统的方式,真正全面掌握制作技艺的人并不多,很多人对制作工艺都是一知半解,因此制作出来的成品质量较低,只能简单地仿制,没有创新的纹样和造型,难以获得旅游者的喜爱。
5.外来竞争者的冒充行为。传统手工艺由于缺乏专利、知识产权保护,其进入壁垒不高,而且往往技术含量不高,设备简单,容易被模仿。一些外地生产者打着原产地的旗号在旅游市场上销售,搅乱了市场秩序。比如,一些内地商人凭借其资金优势,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的模仿,冒充彝族漆器在旅游市场上销售。而笔者在对聚集在拉萨的鹤庆白族手工艺人的调查中也发现,一部分白族手工艺人将其生产的藏刀冒充拉孜藏刀卖给旅游者。外来手工艺人的冒充行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本土手工艺人的利益,并且由于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破坏了原产地的形象,为本土手工艺人参与旅游发展设置了障碍。
1.本土手工艺人参与旅游市场竞争。推动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旅游商品化的首要任务即是激励本土手工艺人参与旅游市场竞争,改善他们的参与条件,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当前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往往是由政府主导,本土手工艺人在参与意识、市场意识上的不足需要政府通过动员与培训来加以改变;民族手工业的资金短缺问题需要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补贴等方式来加以弥补;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的恢复、生活困顿的老手工艺人也需要政府给予特别的关照。同时,农村的家庭手工业都存在散、小、弱、差的情况,家庭个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需要发挥作为一个整体的社区的力量。可以考虑把众多分散的家庭联合起来,实现原材料统一供给、质量统一监控、产品统一销售;同时由社区承担市场调研、市场促销、建立销售渠道的工作,以弥补家庭手工业势单力薄的不足。
2.适应目标市场创新产品。旅游者有着和本地人不同的消费诉求,这意味着手工艺人们需要了解旅游者的需要,并根据其需要创新产品。同时旅游市场是一个非匀质的市场,旅游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根据笔者的调查,不同收入地位的被调查者在购买手工艺品的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收入地位的提高,旅游者对手工艺品的质量要求越高,也会越多地考虑产品的知名度、名气因素。同时不同收入地位的被调查者在购买场所的选择上也存在显著差异,收入越高的被调查者越倾向于选择手工艺品专卖店。因此,手工艺人要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其产品的外观、功能要适应旅游者的需要,比如,结合彝族传统的羊毛编织和绣花技艺,可将羊毛制品制作成沙发或汽车靠垫、各式玩偶、背包等;在保持彝族漆器基本工艺特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通过吸收现代的文化因素,丰富漆器的内涵,创新产品形态;针对高端旅游市场设置手工艺品专卖店,现场展示手工技艺,并营造良好的购物氛围等。在手工艺品旅游商品化的过程中同时也要警惕本土手工艺人盲目迎合旅游者的行为,一旦民族手工艺失去了其民族性和地域性,它也就失去了旅游价值。因此还要注意唤起手工艺人以及整个民族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民族手工业也才能真正保持自己的民族性和独特性。
3.创建、提升民族手工业文化品牌。民族手工业文化品牌的创建和提升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在旅游市场上的识别度和认同度。民族手工业文化品牌包括了手工业产品品牌、手工业企业品牌、手工业产业品牌三个子内容。手工业作坊或企业要建立自己的产品和企业名称、标识,用以和竞争者相区别,同时增加营销投入,加强对旅游市场的促销,努力打造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手工业产品原产地政府可以通过组织或参加旅游促销会推广手工业产品和手工业企业。当手工业企业实现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真正成为当地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手工业产业品牌也就树立起来。同时,各级政府还可以充分利用掌握的网站,寻求和强势媒体的合作向公众传播民族手工业文化,影响公众对民族手工业文化的认知,提高他们对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的鉴赏能力。
4.加强营销渠道建设。少数民族手工业产品的旅游商品化过程离不开营销渠道的建设,首先需要培育实力雄厚的手工艺品经销商。比如,西藏的“卓番林”就已经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拥有一定影响力,“卓番林”采购西藏藏族手工艺人的产品统一冠以“卓番林”的品牌,在其店铺中出售。但是如果过分依赖经销商,发展旅游业所带来的收益将在很大程度上被经销商拿走。本土手工艺人要改变自身的处境就需要建立起直接的营销渠道,比如在旅游者光顾的购物街区设立门市或专卖店。另一种方式就是发展社区旅游,以民族手工业为重要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吸引旅游者主动前来购买。
5.整顿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手工业产品原产地要逐步建立起民族手工业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分级管理。同时,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经营商家的教育,强调诚信经营、合法经营;另外要保持游客投诉渠道的畅通,将投诉途径、方法明确告知旅游者,让经营者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最后针对不法商家,执法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对其加以约束。[资助项目:本文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手工业文化的保护与开发》(SC12E064)资 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