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害虫之一,在一般发生年份会造成减产7%~15%,大发生年份减产超过20%。玉米螟以末代老熟幼虫在玉米、高粱、谷子等寄主植物上越冬,危害部位为茎秆、心叶、雄穗、雌穗等。
(1)在心叶期,每 667 m2用 1.5%辛硫磷颗粒剂0.5~0.75 kg,加细沙6~8 kg,每株1 g,防治效果较好。也可以使用2.6%杀螟灵、1.5%新施螟颗粒剂、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或5%甲基异硫磷颗粒剂,按照使用说明操作。
(2)授粉末期防治,即60%以上花丝抽出6~8 d,将25%敌敌畏乳油稀释500倍,用镊子和棉球把药剂均匀洒在果穗顶端和花丝丛中,敌敌畏的残留期短,较安全。此法比采用敌敌畏喷雾防治效果好,喷雾防治也容易对人产生药害。
一是出苗期的保温保湿。从播种至一叶一心期,要求薄膜严密封闭,创造高温高湿的环境,促进迅速扎根立苗。二是炼苗期看天气及时揭膜盖膜。从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要求适温保苗,一般膜内适宜温度为25~30℃,此期可逐步增加通风时间,采用两头通风或一边揭开,日揭夜盖,最后全揭的办法进行炼苗,以适应膜外环境。三是揭膜后注意浇水。秧苗三叶期后通气组织已经形成,但自给能力还不足,对干旱和低温抵抗能力较弱,若遇寒潮、冰雹天气,要及时护苗,避免造成生理死苗等。
在马铃薯栽培过程中,出现植株逐年变小、叶片皱缩卷曲、叶色浓淡不均、茎秆矮小细弱、块茎变形龟裂、产量逐年下降等现象,就表明马铃薯已经发生退化。种薯退化是引起产量降低和商品性状变差的主要原因。科学家从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栽培技术、栽培环境、种薯贮藏条件、病虫害侵染等方面,对马铃薯退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明确了病毒的侵染及其在薯块内积累是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
病毒可以侵入植物体所有的营养器官,但是除了一些类病毒,大多数病毒都不能侵入到花粉、卵、胚等生殖器官。多数植物是通过有性生殖繁育后代的,植物在有性生殖繁育后代的过程中,新生种胚具有亲体摒除病毒的作用,能除去母体所带的各种病毒,生产的后代是无病毒侵染的种子。栽培种马铃薯是高度杂合的四倍体,为了保持四倍体马铃薯栽培种的优良农业性状,生产上主要利用薯块进行无性繁殖。
作为下代种子的薯块由于病毒的不断侵染和积累,又不能自身清除体内的病毒,导致植株病毒病逐年加重,使植株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生产特性,造成严重的减产。只有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种薯内的病毒去掉,恢复马铃薯品种本身的生理功能和生产特性,才能防止马铃薯的退化,使之达到育种家培育之初品种的商品性状和产量。
品种选择:选择高产优质潜力大、抗逆性强的杂交品种。
种子处理:包括播前晒种和发芽试验。播种前晒种3~5 d,促进种子后熟,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不要在水泥地或柏油路上晒种。随机取种100粒或200粒,搞好芽率试验,以确定播种量大小。
精细整地,足墒播种:土壤墒情直接影响棉花出苗,若墒情不足可在棉花播种前半个月,洇地造墒。整地要求深耕25~30 cm,地面平整,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
适时播种:当地温稳定通过14℃,短期上升到16℃,抢在冷末暖头播种,播期一般在4月20日—25日为宜。
播量:杂交棉每公顷用种15 kg,常规棉用种 30 kg。
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以3~4 cm为宜。
查苗补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对缺较多的地块采取催芽补种,对缺苗较少的地块采用芽苗移栽。
施足底肥的棉田可不施用苗肥;底肥施用不足或肥水较差的棉田,可及早轻施提苗肥,每公顷施氮肥75 kg左右,或将化肥与饼肥、粪等有机肥混合深施。棉花苗期需水不多,为了防止地温降低,播前造墒的棉田,一般不宜浇水;个别底墒很差的棉田,苗期又持续干旱时,应及时开浅沟浇小水,并注意浇后及时中耕。地膜覆盖棉田,在施足基肥、造好底墒的基础上,苗期不进行追肥、浇水。
玉米种子混播有利于降低种植风险,有利于发掘新品种,有利于稳产增产。玉米混播的品种最好为2~3个,不能过多。具体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搭配比例。应以适宜当地种植的主栽品种为主,搭配种植丰产性好的新品种,比例最好为 2∶1或 3∶1。 二是种植密度。 选择种植的新品种应与主栽品种为同类型品种。三是生育期要相近。主要是有利于互相授粉,降低扬花风险,同时有利于及时收获。四是株高基本一致,不能相互影响采光。五是粒色要接近,有利于混合收获,保证收获后玉米的商品性。
农民朋友购种后到播种前这段时间,要注意保管好种子。一是防霉变,不要把种子装入有塑料内膜的编织袋内,防止闷种。二是防虫蛀,不要放在陈粮仓、囤或水泥缸内。三是防鼠咬,可装袋吊存。四是防混杂,不要与商品粮混放。五是不能和化肥一起存放。一般指氮素肥料,如碳酸氢铵、尿素等,这类肥料在存放过程中,容易受潮分解释放出氨气。氨气先吸附在种子表层,以后逐渐渗透到细胞里面,损害种胚,严重地影响种子的生活力,使种子发芽率降低。
种子休眠是指活种子在适宜的萌发条件(温度、水分和氧气等)下仍不能发芽的现象。水稻种子具有一定的休眠现象,其原因是种子外部种皮不透气,休眠的种子需要游离氧气才能发芽。氧气是种胚形成赤霉素或将结合状态的赤霉素转为自由状态的赤霉素的首要条件。而且赤霉素所引起的水解过程也必须有氧气。种子经过晒种或适当贮藏以后,种皮透气性增大,氧气进入,呼吸增强,有机物才易于水解,稻种就能正常发芽。
要有明确的引种目标,要考虑到所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是否符合当时、当地的要求;要了解品种原产地的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判断是否适合本地栽培;要经过试验、试种,避免盲目大调大运;要做好发芽率测定;要进行植物检疫,防止有害生物入侵;要注意引入该品种的栽培技术,以利于实现良种配良法;要注意杂交种的特性,如从国外引进的一些杂交种,只能当年使用,下一代就开始分离,优势下降,不能再使用。
花生种子播前应适当推迟剥皮时间或不剥皮。不少农民冬闲时提前把花生种子备好,其实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剥皮的种子极易受到伤害,生理代谢加快,养分消耗加剧,容易受潮霉变。而带壳播种是提高种子发芽率的一种好方法。播种前,将双仁果掰成单仁果,单仁果把果嘴捏开,以利于种仁吸收水分和出苗。用35℃的温水浸泡荚果6~8 h,捞出沥干水分后播种,本法应比当地常规播种期提前20 d。
对发育迟缓的亲本应偏水偏肥,增进生长发育。对发育较快的亲本,在根部一侧进行断根,抑制其生长。这样做,可促使父、母本花期和谐相遇。
对生长迟缓的亲本,可在12片可见叶时,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可使父本提早出雄穗或母本果穗提早吐丝,促使其花期相遇。
父本散粉期通常在7 d左右,如果父本早出雄穗,要将母本及早摸苞带二片叶去雄;或将果穗苞叶剪掉1 cm,以增进雌穗发育,提早吐丝,花期相遇。母本吐丝偏早,父本雄穗还未散粉,可剪短母本花丝,提早两天接受花粉,增长巩固率。
人工辅助授粉。辅助授粉应在晴天上午9~10时露水干后,散粉最多的时候进行。授粉时应边采粉边授粉,否则时间过长会影响花粉的生活力。如果人工辅助授粉后在2 h内遇雨,应再补授一次花粉为宜。